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第二父母 完结

作者:黄北平著 刘秀品整理
1979年9月3日,我如期到四川医学院报到。
这分明是一座大花园。
校园坐落在华西坝上,占地一千余亩,建筑面积四十八万多平方米,原名私立华西协合大学,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又更名为四川医学院。
它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大学正式成立于1910年,因校址座落在华西坝,又由国内五个基督教会联合协议开办,故定名为“华西协合大学”。是全国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教员多为英、美、加三国人,是四川真正意义上第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大学。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五所大学齐聚华西坝,借用华西协合大学校园开课。大师云集,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吴宓、冯友兰、董作宾……一位位声誉卓著的教授学者,在此传授心得,耕耘学术,华西坝成为大后方文化教育中心。
华西协合大学的校舍建筑是英国人罗楚礼的杰作。中西融汇的校园建筑,被誉为中国古典传统复兴的开山之作。设计师以清流小溪分界,将校园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两边以一大一小、一拱一平、有鸳鸯桥之称的两座桥相连,象征沟通东西方文化。坐落在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以中西合式作为整体风格,将中国古典形式(飞檐、斗拱)嵌入西洋建筑,将中式屋顶与洋楼融为一体,青砖黑瓦,清一色的歇山式大屋顶,屋脊、飞檐上点缀以远古神兽,给人以强烈的东方神秘美的感觉。
地标性建筑钟楼,由美国纽约柯里斯捐建,原名就叫柯里斯纪念楼,修建在河渠纵向轴的端点上,河渠笔直细长,强调了轴线的视觉效果,突出了钟楼的地标作用。钟楼高三十多米,钟面离地二十七米,直径两米多。钟楼以中国传统的青砖黛瓦、重檐翘角为主体基调,檐下饰以红色的博风板,勾勒出每道重檐的飞动形态,气势恢弘,又给人以庄重、平衡、简洁的视觉之美,在建筑界有“高、大、雄、峻”之誉。
钟座上镌有铭文:“为了纪念基督,我们的指引者和救世主。光荣属于至高无上的神和世界和平,人类明天更美好。”
大钟声音洪亮,远播十几里,当时可为成都全城报时。它无意间将成都这个鸡鸣晨起的农耕城市,带进了计时精确的近代社会。
钟楼前后凿有荷花池,拟孔庙中的“泮池”而来。古代的学宫一律设在城郊以外,四周须有三面环水或者四面环水,使之与尘嚣隔离。荷花池周围栽有优雅的银杏树。周围植被茂密,常见野兔跑,野鸡飞。夏日碧叶红花,鸟鸣蛙鼓,鱼翔浅底;隆冬时节,梅花怒放,松涛阵阵。
诗人流沙河认为,华西坝为成都五大标志地之一。他说,华西坝是成都非常重要的标志,成都其他地方皆市井景象,唯华西坝为人文气象,为近代文化增添了重要内容。

校园大师云集,口腔系的许多教授都是世界牙科医学界的巨星。
口腔系前身是华西协合大学牙学系,开创者是加拿大人林则,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牙学院,获得牙医学博士学位,他是被教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牙科传教士。林则学识渊博,技术精湛。他于1907年来到四川,在先期来华的加拿大医学博士启德尔的帮助下,开办了仁济牙科诊所,仁济牙科诊所也是中国第一家有现代诊疗技术的“牙症医院”。1917年,林则在牙症医院的基础上,建起了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培养现代口腔医学高等人才为目的的牙医学高等学府。1929年,他在美国牙医学杂志发表了论文《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直接注射法》,文中提到的方法后被称为“林则方法”,得到普遍采用。
牙科博士、医学、药学博士刘延龄是国际口腔组织病理学家,曾担任国际牙医学会副主席,他应林则的邀请加入华西口腔。他提出,中国是最早发现牙病并有文献记载的国家。1926年,他把牙病分为三型:风牙就是炎症,虫牙就是龋病,牙疳就是牙周病。
牙医学教育家黄天启,1928年任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教授,1938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牙科主任、教授,1941年任华西、齐鲁联合大学牙症医院院长、教授。
1930年毕业的席应忠博士,创建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930年毕业的陈华教授,创建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1930年毕业的毛燮均博士,成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创建人。
1937年毕业的夏良才教授,曾任四川医学院口腔系主任,后来又领导创建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1937年毕业的邹海帆博士,创建了我国牙周病学研究室,是中国牙周病学开拓者。
1938年毕业的魏治统教授,一直从事牙体修复学的教学工作,是我国牙体修复学教学的先锋人物。
1939年毕业的宋儒耀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开创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成为中国整形外科的开拓者,国际上称他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
……
在世界牙医学史的天穹上,来自华西坝的大师可谓群星璀璨。华西口腔的教学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水准的基点上,华西协合大学的牙医学教育闻名海内外,被称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和摇篮,代表了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最高水平,为中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四川是人间天堂,华西坝则是天堂中的天堂。我从大巴山深处的仁和乡来到如此优美的校园学习,能沐浴大师的清辉,真乃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