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广陵散 –中国狂士传 完结

作者:孟泽 徐炼

米芾与砚的亲密关系来源于他同另一样东西的密切,那就是墨。墨对于他,大致就如同水一样,在有生之年须臾不离。

米芾自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他一生留下的墨迹究竟有多少,已经永远无法知晓了,南宋人仲并曾在“吴兴沈师所藏米老帖”上题道:“此老无恙时,此帖家家有也”,不难想见当年米芾字迹为千家万户所珍藏的情形。今天所能见到的,仅是沧海一粟。米书的成就与地位,历代书论多所议论。就风格而言苏轼形象地描述为: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与米芾在书法上并肩的黄庭坚的描绘是:

 

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

 

米芾自论书法,期望的是一种辩证的完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而他本人的笔墨,却使人仿佛面对着一个天真不羁的青春少年,气势咄咄而稍逊深沉,秀逸英发而不屑蕴藉。就像黄庭坚比较温和地批评的:“似仲由(子路)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在宋代齐名的苏、黄、米、蔡四大书家当中,米芾似乎受到更多的后人偏爱,人们所偏爱的,或许正是米芾那种飞扬凌厉的少年意气吧。如果据此来推想米芾书法的喜好者大多处于青壮年时期,也许是不会错的。

在龙蛇飞动的米书里,流动着喷薄的生命汁液,流动着书法家当年的狂桀、高傲和无限风流。当年米芾在瑶林殿为嗜爱书画的徽宗书写方广二丈的巨幅时,御案上异常器重地摆着玛瑙砚、李廷珪墨、牙管笔、玉镇纸水滴和御赐的酒果。书法家束紧宽大的绣袍、落笔如惊鸿脱兔,身体轻捷地腾挪纵跃,手下黑色的龙蛇挟风云之势腾舞而出。挥洒之际,意气昂扬的米芾闻知天子正在帘后观赏自己的壮举,倏然回身反顾,抗声叫道:“奇绝陛下!”

书法家的作品和书法家本人都使徽宗惊喜异常,他随即下诏把书学博士的职衔赐给了米芾。

在书法的领地中,米芾是一位无冕之王。

在自己的领域里,他不仅岸然平视君临天下的人间帝王,而且简直可以睥睨大千世界的一切。在挥毫的瞬间里,他的生命升腾到最高境界。他曾在徽宗面前完成自己的得意之笔后,踌躇满志地掷笔于地,慨然大言道:“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王羲之父子是米芾平时推崇备至的前代书圣,米芾自己的书法语汇中就有着对小王(献之)的明显的师承。因此,上面这句话被很多人视为米芾式的狂妄和大言不惭。其实这毋宁说是一名自觉的艺术家必然具有的性格。

在艺术创造这条千辛万苦的路上,对引导过自己的先行者们没有一点背离和狂妄,是不会成就一个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后继者的。在这方面,米芾与他人不大相同之处,只在于他对这条法则把握得更自觉,而且时常以他有些过甚其辞的言语表达出来而已。

米芾是绘画史上一位特殊而神秘的画家,一位由个人独创了一种别出心裁的画法而后世却见不到一幅真正属于他的作品的画家。

米芾山水的面貌,只能在他的长子米友仁传世的《潇湘奇观》《云山墨戏》等作品中微略窥见其大概了。米氏云山所描绘的是在五代山水画家董源的画面里常常出现的烟云掩映、微雨迷蒙的江南景象,董源某些手法也隐约出现在米画中。而构成米家山水不可重复的独特面目的是那些硕大的点,那些浓淡参差、迷离氤氲,布满在山头、树冠、水畔的充满笔趣的横点。这种独特的画法是米芾长久地面对润泽多雨的吴山楚水而悟出的,人们把它称作“米点”。

“米点”“米氏云山”,这名称本身就足以使一位职业画家得到最高的心理满足。根据记载可知,米芾几乎在描绘任何一种对象时都要本能地、不倦地求得自己独一无二的面貌,努力避免“与他人面目相似”这种耻辱。人物画方面,他认为自己远远高于师法吴道子而独步当时的李公麟,“以李常师吴生,终不能去其气。余乃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此外,米芾所画的松,据目睹者的描述:

 

纸上横松,梢淡墨画成,针芒千万,

攒错如铁,今古画松,未见此制。

 

唯一遗憾的是,这些真迹后人永远不会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