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昆虫漫话 完结

作者:陶秉珍
一.可怕的蚊78二.常蚊和疟蚊79三.种类81四.生活史84五.哼哼调86六.口器87七.疟蚊和疟疾89
一.吸血蝇93二.马蝇生活史94三牛蝇和蚕蝇97四.寄生植物的蝇类99五.秽物蝇的种类100六.家蝇生活史103七.舞蝇的结婚105八.琐谈两则106
蜻蛉
一.种类108二.适于飞翔的构造113三.打箍和咬尾巴115四.点水蜻蛉款款飞116五.太古时代的大蜻蜓117六.薄翅描花118
蟋蟀
一.异种类和异名120二.形态122三.翅和歌声123四.巢穴126五.产卵和孵化127六.交尾和争斗129七.促织经131
蝗虫
一.种类133二.鸣声137三.产卵139四.从蝻到蝗140五.蝗群143六.治蝗145七.几则蝗虫食谱146
螳螂
一.异名和种类147二.幼虫和成虫149三.狩猎150四.同类相残的惨剧152五.轧拉轧拉吃丈夫153六.头被咬下还继续交尾154七.桑螵蛸156八.产卵158
天牛
一.种类160二.散发芳香163三.幼虫164四.精美的化蛹房167五.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170
一.种类171二.发育和寿命173三.口器175四.蚤和百斯笃176五.驱除法179
一.蚁的社会组织180二.蚁巢182三.蚁的感觉183四.空中结婚185五.育儿187
六.搬家188七.武器189八.同种间的战斗192九.异种间的战斗195一○.犯罪197一一.畜牧198一二.农业199一三.奴隶201一四.贮蜜203
一.花蜂的社会生活
昆虫里面,比蜂更有趣的,大概找不到吧!它们不单种类繁多,而且所过的生活,又是千差万别:有的隐居泥中,有的高栖树梢,有的随波漂浮,有的寄生虫体,有的孤栖,有的群居。现在只把习见的和有特色的几种,来大略讲一讲:
一阳来复,我们散步郊原时,常有嗡嗡之声,从远方传来。这声音和报春鸟的啼声一般,使人知道春已到临,听了十分畅快。春天最早开的是梅花、山茶。到这些花上来的,就是蜜蜂和花蜂。
花蜂中,有翅膀暗灰色的花蜂(Bombus speciosus),有生着橙黄色长毛的虎花蜂(Bombus diversus),有大形而腹部有黄毛带的大花蜂(Bombus sopporensis),有全身密生着黑色长毛的黑花蜂(Bombus ignitus),和胸腹部密生黄灰色毛的黄花蜂(Bonbus lersatus )等种类。它们都是过着和蜜蜂相似的社会生活。
早春三月,花蜂已从它们的越冬处出来,这时,只为了疗治自己的饥渴,拼命采蜜。一到四五月里,就着手造



二.做百虫之王的胡蜂
胡蜂性凶猛,不论蝶、蛾、青虫等,若在它们身边,便任意杀戮,不妨称为百虫之王。胡蜂种类很多,最普通的是:全身生黄褐色毛的黄胡蜂(Vespa auraria )和拖着两条长腿的长脚蜂(Polistes hebraeus),以及腹部有黄色细条的纹胡蜂(Vespa crabra )和翅膀暗褐,全身黑色的黑胡蜂(Phynchium flovomarginatum )等。
胡蜂造巢的地点,有地下和地上的不同:像大胡蜂和黑胡蜂造在地下,像长脚蜂和纹胡蜂造在地上的树枝间,地下的巢多呈片状,枝间的巢都呈球形。
春天,常见胡蜂飞到屋里来,这是它们在找寻宅地。地点一找定当后,如是枝间巢,便在枝上造一个坚固的柄,若是地下巢,便用它坚强的大腮,先将地面的木片、细枝、草屑、小石等扫除净尽,再开掘下去,遇到树根之类,将它咬断,也做上一个强韧的柄子。这些是造巢的准备工作。
它再去寻得枯树或朽栅,用大腮啮下几片,嚼碎,混入唾液,于是便成制纸工场中的木浆了——可是在我们未发明用木材造纸之先,蜂已早在实行。它将木浆运回,在柄子周围,一涂再涂,涂成一张薄片,这就是巢的基础。木浆用完时,它再飞到原处,重新咬嚼木片,制得新木浆运回,在薄片中央,做成四个下垂的房。又赶忙在这四个新建的房里,各产一粒卵子,再做一个伞状的盖,罩住全




四.钻木的熊蜂
春风乍起,雌雄熊蜂,就从越冬场所出来了。熊蜂(Xylocopa circumvolans )形状和花蜂相似,身躯伟大,体
毛不多,全身黑色,只胸部背面现黄色,所以一看就能分
别。这蜂还有一点和别的花蜂不同的地方,就是雌雄两种
都越冬的。
它们常常在木材上钻洞、造巢,所以又叫作木匠蜂。
钻洞时,枯木又比活树容易些,所以它们总拣森林中的枯
木,决不去加害活树。可是,有时飞到我们家里,在栋、
梁、柱、栅等上,胡乱钻洞造巢,那就变成大害虫了。温
带地方,这蜂不多,还没有什么大害。若到印度爪哇这等
热带地方去,看了它们的成绩,真要吃惊。竟有一段小小
梁木上,被这蜂钻了三四十个洞的。若狂风一起,这屋当
然要倾倒。不仅家内的梁柱,有时连郊外的电杆和篱柱,
都有它们的成绩。

熊蜂

或不细长的两种,都要吸食伞形科等植物的花汁,在石上,墙隅、枝上、树皮下等处,用泥造巢,它们的巢,普通同樱桃一般大,也有拳头大的。
蜾蠃(Eumenes pomiformis )因为肚部呈酒瓶形,所以又叫酒瓶蜂。分布在我国、日本、欧洲等地方。它们造巢时,先衔了直径约三毫米的土块回来,用前脚仔细地涂,这时土块依旧用口衔着。这土块是已经用唾液练过的,所以一回儿巢底就涂成了。此后大约每隔四五分钟,衔土回来涂一次。到巢已造成三分之二时,带了一条被刺而麻醉的青虫飞来。这好像是早已预备好,放在近处的。

蜾蠃和它的巢
青虫放进巢,蜾蠃再开始运土。大约一共费去三小时左右,一个石榴形的泥巢就成功了。蜂从顶上,将尾插入产卵,经两三分钟产毕。卵是长椭圆形,长约3.5毫米,阔约1毫米,带乳白色。真有趣,它们的卵,竟用丝临空悬挂在巢内,这是因为巢内的青虫还不死,怕卵子给它压破。产卵完毕后,再去衔一块泥来,将孔塞住。卵不久孵化而成幼虫,吃青虫而长大,作茧过冬。第二年初夏,化

六.奇妙的割叶蜂
蔷薇和梨树的叶子,有时边上被挖去一大块,这就是割叶蜂的成绩。割叶蜂(Megachile doederleini )是体现黑色,胸部密生黄褐毛,翅紫蓝色,脚黑色的中形蜂。它常常从植物的叶上割取圆形或椭圆形的块,衔回来做巢里的衬垫和隔壁,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

割叶蜂
它们的巢,先在树木的干中和泥里,开一条长约一分米左右的隧道,有时利用柳树中天牛的空巢。再飞到蔷薇、梨树等叶上,捉住叶缘,用大颚像剪纸般剪下圆圆的一片,运回巢去。最先割来的叶片,最大,稍成椭圆形,在洞口附近,将它做成圆筒状的袋,一直推到洞底。再去割三四片来(稍小,成圆形)挨次垫在圆筒形袋子的里面。于是,它再飞向花间,用后脚采集花粉和花蜜,附在腹下带回来,塞在这叶片筒里。再产一粒卵,割取一片最后的叶片,做这圆筒的盖,大功就告成了。此后,再在第一房的上面,同样地建造第二房,有时八房、十房,成一直线地连接着,也有各房分开建造的。卵孵化后,幼虫就吃替它贮藏的花蜜,再吃花粉团子,经过两星期左右,吐丝作茧,化蛹越冬,到来春再羽化而为成虫。奇妙的是:所贮藏的食料,恰恰足够养大一条幼虫。
七.棉花蜂和采松蜂
花蜂里面有一种叫十纹花蜂(Anthidium),黑色的身躯,上面有十条黄纹,雄的尾端有几根锐利的突起。这种蜂产在暖地,六、七月里,常集在唇形科和豆科植物的花上。欧洲产的,常用棉絮似的植物纤维做巢盖,所以又有棉花蜂之称。它们发现适于造巢的地方后,就从附近的植物,咬取棉絮似的物质,用脚抱着回巢,这是衬垫筒状房用的。这些絮状物质,多从水苏、撒尔维亚和巴比伦失车草等叶啮取的。它还怕絮状物轻松易动,所以又钻入絮状物中,用黏液固定在巢底。巢造成后,就贮藏食料,产下一粒卵子,再用同样的絮状物塞住孔口。
比加刺蜂(Bicolor)是欧洲产的一种割叶蜂。有衔取松叶,遮盖内有巢房的蜗牛壳的习性,所以又可叫作采

再把寄生于昆虫幼虫的蜂来说一说:诸位总也见过吧,专吃菜叶的青虫身上,往往有许多黄色椭圆形的茧附着,这是青虫小茧蜂的茧。这蜂用产卵管向青虫体内,产进近于椭圆形的卵。卵孵化成幼虫,吃宿主的血液脂肪而长大,老熟后,咬穿青虫的皮肤而外出,吐丝作茧,再化成虫而飞出。寄生在瑠璃蛱蝶(Vanessa canace,no japonica)的幼虫上的小茧蜂,多是许多茧堆积起来,上面再盖棉絮似的东西。

瑠璃蛱蝶
寄生于蛹的寄生蜂中,最普通的,要算黄脚膜子小蜂。它们的后脚,粗而有黄纹。常常产卵在毛虫和粉蝶的蛹内。介壳虫是果树的大害虫,但也因种种寄生蜂的寄生,不能任意繁殖。
寄生于成虫的寄生蜂比较少。像害菜类的甲虫(名克斯期纳米虫)的身上,也有属于小茧蜂科的培利利矣他斯

欧西有一称属于小蜂科的寄生蜂,名叫泼来斯脱会开阿克滑气加(Prestwicha aquatica),是寄生在水栖昆虫的卵子中的。那位英国有名的昆虫学者拉僕克氏,有一天,在研究淡水中的虾类和别的水栖动物时,发现一种微小的蜂,活泼地和那几种动物一起游泳,大吃一惊。这种蜂在伦敦很少,但柏林附近,以及德国北部是很多的。体长只二厘左右,用长长的脚,巧妙地游泳。雄蜂有小小的鳞状前翅;雌蜂翅上有一个柄,宛同树叶。翅的前缘,密生毡毛,后翅很细,变成丝状。它们寄生在水栖椿象的卵上,有时别种水栖甲虫的卵上,也要寄生的。据苦纳克氏的调查,一粒松藻虫的卵上,竟有二十四只小蜂。
日本也有属于小蜂科水栖蜂,名叫阿苦利恶气泼斯阿尔马兹(Agriotypus armatus),是体长半厘米光景黑色小蜂,但棱状部有向后的锐齿,所以容易和别种区别的。雌蜂有短的产卵管,前翅有三条褐纹。天气晴朗的时候,成群在河面沟畔飞翔。这时,已受精的,就潜入水中,搜寻宿主。它们很细心地趁着水草茎,深深地钻到水底,有时竟有十分钟之久,方才上来。

水蜂的幼虫
石蚕的幼虫,用小石造了筒状的巢,在内面生活。自己以为是不怕外敌侵入的最安全的住所。可是,这种水蜂深深地潜入水中,将产卵管插入它们的体中,产下卵子。幼虫孵化后,先吃它生活上最无关系的部分,所以宿主仍旧不死。有时,这宿主不管有寄生虫在里面,为了自己要化蛹,也把巢口封闭起来。可是,终究为寄生虫所毙。
水蜂的幼虫完全长成后,将宿主残骸推到一边,在那儿造茧化蛹。茧上还有一根细细的管,这是露出水面,呼吸空气用的。这种细管,在水栖蜂是非常重要的。若将它拉断,那么这蜂永远不能到水上来了。
岸旁原有许多毛虫、青虫,它们偏偏要潜入水中,将卵产在躲在坚牢石筒中的石蚕身上。这种寄生本能,不是够奇怪吗?而且母蜂到卵子产入石蚕体中后,不久便死去,所以不论幼虫、成虫,没有得到母亲指导的机会。但它们年年岁岁,循着同一轨道而进行,不是更可奇怪吗?
此外,还有一种属于卵蜂科的亚那苦儿斯,斯步夫臼斯苦斯(Anayrus subfuscus )水栖蜂,是专寄生在蜻蜓的卵子中的。它们的特征是:翅成丝状,前后两缘有长毛。雌蜂有短短的产卵管,触角的尖端成棍棒状。它们身长只平均0.5毫米左右,太小了,所以不用扩大镜,只见暗色的一点,与那些纤毛虫和阿米巴等单细胞动物,差不多大小。可是,这渺小的体积中竟具有和我们高等动物同样复杂的机关——脑、神经、眼、触角、肠,以及其他一切附属物,复杂的筋肉组织,呼吸器、生殖器等,统统齐全。我们不能不惊叹这自然的杰作。













一.食肉性的小灰蝶
每当日丽风和,草长花放的时候,便有各种美丽的蝴蝶,在枝头草上,翩跹飞舞,报告你春已到临。其中鼓着小小的青色翅膀,徘徊于紫云英上的,便是小灰蝶。
它们好像不知道什么叫不安,什么叫压迫。有时雌雄相戏,追求生物共通的恋爱生活。雌蝶灰色,装饰并不鲜艳,雄蝶多是美丽的赤色、青色、紫色。
紫色小灰蝶(Amblypodia japonica f.drornicus )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两翅张开,只36毫米左右。翅是黑色,只中央带紫色,翅的底面是灰褐色,又有暗褐色的细纹。当两翅竖着时,简直和枯叶一般无二,它们借此瞒过雀类和杜鹃的眼,但又怕减少了异性认知的机会,所以不紫色小灰蝶停开合翅膀,要露出表面的紫色来表示自己的存在。

乌小灰蝶(Thecla w album f.fentoni)两翅张开有30毫米左右。翅是黑褐色,前翅的外缘附近,一带白色,底面是暗褐色,后翅有略成W形的白带,外缘有一条橙色纹。幼虫要吃苹果等树的叶子。产在我国北方。

乌小灰蝶
燕小灰蝶(Everes argiades f.kawaii)是分布于全世界的普通种,但形态常因气候而有变更。两翅张开达24毫米。翅是紫蓝色,外缘黑色,缘毛是白色,斑纹及后翅的尾状突起是黑色。雄蝶全部黑色,但有橙黄色的斑点。
全世界属于小灰蝶科的蝶类,已经知道的有七百多种。在我国的当然也不少,怕读者要感到乏味,不再一一列举,只把幼虫和蚁共栖的事实,来大略一讲:

燕小灰蝶
波纹小灰蝶(Lampides boeticus )翅青白色,是产在热带的豆科植物的害虫。它们的幼虫,常被蚁围绕着。蚁一面头对头地挤着,一面用触角碰这幼虫,或轻轻地敲打它的腹部,仿佛我们的呵痒。于是,幼虫兴奋起来,便分泌一种甘露给它们吃,因此,它们常受蚁的保护。有时我们竟能在蚁巢中看到这种幼虫。

波纹小灰蝶
地中海沿岸有一种叫作泰尔苦斯、台亚夫刺斯斯
(Tarucus theophrostus )的小灰蝶,常成群飞翔。幼虫绿色扁平,要吃枣树的叶子,有时竟把全树吃得只剩光干。这些幼虫,必定有一种蚁跟着走。当幼虫成熟化蛹时,蚁便衔了搬运到自己的窠里去,用土盖着,好好地保护。当蛹羽化成蝶时,也有因两翅不能展开而横倒的,蚁便赶忙跑去扶起。蚁肯保护小灰蝶幼虫的理由,像上面所说:因为它们能分泌甘露给蚁吃。幼虫的第七环节后缘中央,有一条横
沟,生着一种瘤状突起。这瘤状突起,常分泌一种蚁爱吃的甘露。蚁一发现了这种小灰蝶的幼虫,便把以前很重视的蚜虫,弃若敝屣,一齐集到这边来。所奇怪的是:第八环节,气门的后方远有两个管状突起。这是有什么作用,现在还不曾知道,据独猛氏的主张,大概是发散某种香气,引诱蚁类用的。
但并不能说一切小灰蝶的幼虫,都是有利于蚁的。像印度所产的利夫剌•蒲剌索利斯(Liphyrabrassolis)小灰蝶,常产卵在职蚁的巢穴左近。从卵孵化的幼虫,便潜入蚁巢中,捕食蚁的幼虫。它们也同别的小灰蝶的幼虫同样,形状恰像蛞蝓,身子扁平,两侧有刃状物突出,而且背部和两侧,都像甲壳般的硬化,各环节的关节,也看不清楚。只腹部中央是柔软的,但两侧也密生毡毛,能够避免蚁的攻击。它们的头部,即便被蚁咬住了,只须向坚牢的胸板下面那么一缩,蚁便无可奈何了。
蛹也在蚁巢中。所奇异的就是:由蛹羽化而出的小蝶,鳞毛很容易脱落。它们略略一动,鳞毛便像尘埃似的飞起。有时,蚁看见有蝶而去攻击,它便使鳞毛纷纷脱落,自己安全地飞出巢外了。
像这样食肉性的蝶类幼虫,在小灰蝶中也不少:日本有捕食竹上蚜虫的碁子小灰蝶(Taraka hamada f. thalada),中国台湾更有不少白纹黑色小灰蝶的幼虫,身上盖了一层白蜡,在捕食介壳虫和别的昆虫。此外捕食蚜虫的小灰蝶,还有下面五种(一)Gerydus chinensis (中国产),Fenise a targuinius (美国产),(三)I uliphyra mirifica(阿根廷产),(四)Lycaena arion (欧洲产),(五)Aphnaeussyama(中国台湾产)。

眼者、紫斑眼者、黑花者、黄白者、绯来者、大如蝙蝠者、小如榆荚者。因登岸视之,乃知木叶化焉。
峡以悬藤为名,是桂粤一带的风土,这一带正是出产木叶蝶的地方,所以这位段先生所看到的,也许是木叶蝶,因形态和木叶一模一样,因此就发生了“木叶化焉”的误会。现在且把木叶蝶的形态和习性来讲一讲,证明我的推测也有几分合理。
木叶蝶(Kallima inachus f.acerifolia)两翅张开有66至90毫米左右。翅的正面很美丽,是紫蓝色,前翅上还有一条橙色的阔带。底面却多是暗色,像浓褐、赤褐、黄褐等,全都是枯叶的颜色,还加上像木叶中肋、横肋似的纹条,这中肋似的纹,还一直延长到后翅的末端,看起来更加像木叶了。更奇妙的,这上面还有暗色的斑点散布着,好像枯叶上的徽斑,而且这些斑点的排列,又毫不整齐。所以当它们竖着翅膀,静止在枝头时,谁都要当枯叶看。日本昆虫学家松村松年曾采集了几十只木叶蝶,而斑纹、色彩,没有同的。所以《北户录》中要用什么翠绀缕、金眼、紫斑眼等来形容了。
当不必提防外敌的时候,它们便把翅不绝地开合,使同类知道自己在哪儿。万一瞒骗不过,而强敌已逼近时,便向森林的枯叶间落下,横卧在叶间,谁也辨认不出。

木叶蝶
三.有趣的粉蝶
粉蝶科中的蝶类,大都是中等体形,常常集在花上。有时,牛马的粪尿上、雨后的水潭上及河边的砂砾上,也有它们的踪迹。体色多是白色,但也有黄色的。现在把有特征的几种,说一说:
黑脉粉蝶(Aporia crataegi f.adherdal )是两翅张开有76毫米左右,白色,稍稍大形的蝶。翅也比较阔大,外缘和翅底是黑色,翅脉也是黑色。粉蝶科里,有黑翅脉的,只这一种。身子黑色,上面密生灰白色的毛。分布在欧洲、朝鲜和日本北海道。本来粉蝶的幼虫,普通只生着短毛,这黑脉粉蝶的幼虫,却生着比较长的体毛。它们在苹果树的枯叶内越冬,一到次年早春,便起劲食害苹果树的新芽。蛹是白色,上面有黑纹和黄纹,经两周左右而羽化。这种蝶却有一特点,就是:当从蛹化蝶而外出时,从尾端渗出血一般的排泄物。这是蛹时代所分泌的尿液。当多数黑脉粉蝶一齐羽化时,往往将枝叶和地面染成鲜红。在德国就叫作“血雨”。从前迷信很盛的时代,德国人说这些是最美丽的血,是某人将遭横死的前兆。而且还发生过二万多犹太人被屠杀,因此作无辜牺牲的大惨剧。

黑脉粉蝶
云间黄裾蝶(Anthocharis scolynus f.kobayashii)两翅张开有45毫米左右。翅是白色,横脉上一点和翅端是黑色。雄的前翅末端,是橙黄色,底面有灰绿色粗斑,当静止的时候,恰像一种植物的叶子。后翅底面的斑纹,和满天飞行的灰色云块相似,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雌蝶前翅的表面,全是白色。分布在我国、朝鲜、欧洲等地方。

卵子起初是白色,后来出现橙色,到孵化前竟带紫色了。幼虫栖息,和十字花科植物碎米荠的枝叶间,它的形态和碎米荠的角相似,它们淡色的亚背线,和角的缝线相当,而且保持着一定比例,跟着角的长大而长大,所以要发见这种幼虫,的确相当困难。它们更喜欢吃种子,所以有种子的时候,是不吃荚的部分的。到了七月底,化成细长的绿色的蛹,就这样越冬,到第二年四、五月里羽化。有时竟忘却羽化,以蛹的状态,睡眠到20个月。
红裾粉蝶(Hebomoia glaucippe f.liukiuensis)是比较大形而美丽的蝶,两翅张开,有100毫米左右。翅是苍白色,前缘暗褐色,翅端是美丽的赤橙色,中间还有四个暗黑色的斑点,雌的色彩较淡,成黄色或暗灰色。后翅外缘暗色。各室有暗色纹,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印度、南洋等地方,每年从四月起发生。虽到处都能看到,但它们飞翔迅速,难以捕获。
粉蝶(Pieris rapae f.crucivora)是到处都有的,两翅张开,约50毫米的白色蝶类。全翅底面的一半和正面的前缘是灰白,斑纹是黑褐色。雌的比雄的大些,黑褐色的部分也较多,斑纹更显明。它们产卵时,为了避免弟兄们争夺食物,所以决不把二三百粒卵子,产在一起。它们是向蝶发生的天气,又一天一天地继续着,它们以非常迅速之势繁殖。奥国曾有一次大发生,连火车都被阻住。陀鲁博士曾有关于这事的记载,将大要抄在下面吧:

从前粉蝶幼虫大发生的时候,它们吃尽了有些植物,成群到道路上来,简直使我们不能通。像从蒲鲁尤市到蒲拉古市的火车,竟因此停开。因为被轧死的青虫的体液,使轮子空旋。这好像是不能相信的话,其实我是亲眼目睹的。那些象咧、水牛咧,都不能阻止火车,而这样小小的青虫,竟能阻它进行。后来,在轮子上加了铁索,好容易照旧开驶。
四.蛱蝶
蛱蝶科中多是中等身材,常在花间往来,有时集在树枝上,有时在河边砂砾间徘徊的蝶。这科有一种应该特别说明的特征,就是:前肢退化,爪缺如。属于蛱蝶科的,现在已经知道的,全世界共有五千多种。现在把这科内有特性的两三种蝶,简略地介绍一下:
小紫蛱蝶(Apatura ilia f.substituta)是两翅张开达68毫米左右,中型的美丽蝴蝶。雌有橙黄色的翅,雄的翅是黑褐色、中室是橙褐色,此外再加黑色、橙色及黑褐色的斑纹。有时静止在柳叶上,夸耀似地将两翅开合不停。这好像要将美色来引诱雌蝶。若鸟及其他动物近去,立刻竖

赤紫蛱蝶(Hypolimnus missppus)是热带和半热带地区的蝶。我国南部一带,常能看到。它们虽从东洋一直分布到阿非利加,但不论哪处,数目总不多。这蝶有趣的地方,就是雌雄异形:雄蝶两翅张开,只60毫米,但雌蝶却大得多,有90毫米左右。雄蝶呈橙色的翅,上面散着白色的斑点,雌蝶是紫蓝色,前翅前缘及翅端的大半是黑色,斑纹是白色及黑色,脉和外缘也是黑色。雄蝶的色彩和斑纹,大概相同。但雌蝶呢,即使是一母所生,色彩和斑纹,也大大不同。这事却苦了采集家,有时竟错误加上各异的学名。它们色彩斑纹要这样变化,的确好像另外有某种理由。就是:这种雌蝶和一种桦纹斑蝶很相像,在野外看到,简直难以分别。若制成标本,容易辨别,桦纹斑蝶的雄蝶后翅有臭腺,而它们只有黑纹。桦纹斑蝶也是我国闽广一带最普通的蝶,能渗出一种毒液,从各种动物的追击中逃出。而赤紫蛱蝶的雌蝶,就模仿它们,也想同样逃出食肉性动物的虎口,这就是赤紫蛱蝶的色彩斑纹有种种变化的原因。它们的幼虫,专吃一种杂草马齿苋的叶,所以倒是一种益虫呢!

赤紫蛱蝶(雌)
赤蛱斑蝶(Aroschnia leveana )是当春雪融净后,就在森林道上,或飞或止的小蛱蝶。所以它们是蛱蝶中最早出来的一种。两翅张开有三四十毫米左右。翅黑色,分布在我国北部一带。这种蛱蝶的特别点就是:它们的色彩斑纹,因生长时的温度高低而变化。这种蝶每年发生两回,四、五月里出现的,翅黑色,上面有橙色斑点散布着,这叫作春型(forma levana),七、八月里出现的,翅全部黑色,上有八字型的白条,这叫夏型(forma prorsa),像这样变换色彩的,叫作气候的二型。第一回蝶是由越冬的蛹所羽化,而这种蛹,便是夏蝶所产的幼虫所化的。当初被它们的换形术瞒过,连采集家都认为是两种蝶,替它们各各取了一个学名。最初揭破这种黑幕,发现春型、夏型原来是同一种的人,是德国道尔夫马矣斯台尔氏。那位有名华斯蒙教授,是这样说明的:春型是祖先形,而夏型是因气候变化而来的后得形。大概当冰河时代,这种蝶全是春型,后来,冬季缩短,气候渐渐暖起来,夏型方才发生。所以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如其把应该成夏型的蛹捉来,放在冰箱里,那么它就化成春型了。反之,要将春型改成夏型,虽不是不可能,但手续比较麻烦。而且,还可由增减温度,人工地造成种种中间型的赤斑蛱蝶来。可见自然界是有种种变化的,现在还不断地进行。

赤斑蛱蝶
五.凤蝶
凤蝶,有凤子、凤车、鬼车等异名。形大色美,在蝶类中,的确是百鸟中的凤凰,得到这样一个堂皇的名字,也是应该。关于凤蝶,又有一个神话,说是一对得到悲惨结局的恋人梁山伯、祝英台,死后魂化为凤蝶,依旧形影不离地在花间徘徊。有的就把黑凤蝶叫作梁山伯、把黄凤蝶叫作祝英台。属于凤蝶科的蝶,全世界共有八百种,现在就选两三种来讲讲:
黑凤蝶(Papilio demetrius)是黑色种内最普通的一种,分布在我国中部、南部。两翅张开,有90毫米到120毫米。前翅暗色,有两黑条;后翅是同天鹅一样的黑色,但环纹和弦月纹是橙色。尾状突起短而黑色。雌的颜色淡些,比雄的更大。幼虫要吃橘树的叶,成虫是吸花液,百合花、杜鹃花上尤其常见它们的踪迹。
凤蝶的有趣习性,就是:有一定的会集场所那边花咧草咧,可吃的什么都没有,但某时期大家一定去聚一聚。大概因为到那边去,容易碰到异性吧!我们有时看见它们

沿着高高的山脊飞行,这大概是赴会去的。只教把它们山
顶会集场所找到,便不论多少只可以捉得了。台湾人常常
把雌的黑凤蝶作为囮,坐在河边,等待雄蝶飞来。这是利
用它们强烈的性欲本能,可以毫不费事地捉得。有时黑凤
蝶的会集场所设在河滩头,尤其是炎炎夏日,它们必定要
到这里来喝水。这时,即使不用囮,如其肯耐着心等待,
也可捉得许多凤蝶。
亚普罗薄翅白凤蝶(Parnassius apolla )产在欧洲山
地,两翅张开,有30毫米,翅污白色,有黑斑,后翅有很
大的红斑。它们遇到胁迫时,便会装假死,落在地上。这
时,即使用手去捉它,也毫不动弹,把它投掷开去,也毫
无反应。若把它放在枝叶上去试试看,仍旧装着死腔,一
动不动。要经过了多少时间,再给它一种刺激,方才动起
来。这也许是后得的一习性,因为装假死来避免敌害,是
动物的通性。
此外,这蝶还有一特别点:就是雌蝶的尾端,有一卷
附属物。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过去谁也不曾说明,最近
据日本松村松年氏说:这卷状附属物,是交尾时候,雄蝶
的分泌物,触空气而硬化的。所以这是受精的证据,有这
等附属物的雌蝶,可以断定已经不是处女了。这种附属物
的形状和颜色,各各不同,普通是白色,也有淡黄,也有
灰白。
此外还有翅上有两重圆斑的蛇目蝶科,像小蛇目(Mycalesis francisa f.Perdiceos )黑蛇目(Lethe diana)等,
以及小形而翅上多白色斑纹的弄蝶科,如茶弄蝶(Hesperia 
Zona)、一字弄蝶(Parnara guttata f.assamensis)等,因
为没有什么特点可说,也就省略了。

小蛇目蝶
六.卵和幼虫
谁都知道蝶是要经过几次变化,就插上美丽的四翅,向空中翩跹作舞。所以发生方面,不再详说:只把各科的特点,来介绍一下,以供采集时的参考。
蝶类的卵,若用显微镜扩大了看,便知道有种种形状:凤蝶科的卵,大概是球形,像珍珠般发光;粉蝶科的是细长,而且像个酒瓶,有些上面还有纵襞;蛱蝶科的卵,同珍珠结成的球一般,有纵襞和网孔状突起,小灰蝶科的,多成大丽花形。
它们产卵时,以一粒一粒产为原则,但黄凤蝶
(Luhedorfia japonica )及属于蛱蝶科的,是几粒几粒产的。至于附着卵的位置,更没有什么系统:像凤蝶科里,凤蝶(Papilio xuthus )是将卵附在将来的幼虫食料的柑橘等树的叶子表面,但黄凤蝶恰一定要产在叶底面,粉蝶和黑筋
蝶(Pierisnapi f.nesis)是产在叶底,而同属粉蝶科的黄纹蝶(Coliad hyale f.poliographus)却要产在叶面。至于那有名的木叶蝶,偏偏不把卵子直接产附在幼虫要吃的山靛(Sapium sebiferum Roxb)上面,却去产附在覆盖在山靛上空的大树枝
上,孵化的幼虫,从枝落下恰巧达到山靛的叶上。
蝶类的幼虫,我们常常叫它青虫,或毛虫,构造和
蚕一般无二,全身可分为头部及由13环节而成的胸腹部,
第一到第三环节,各生着胸足一对;第六到第九,以及第
13各环节,都生着一对腹足。可是形状方面,真是千奇百
怪:诸位大概都见过吃橘树和柚树叶子的橘虫吧!如其去
碰它们一碰,立刻从第一环节的背面,叉叉地伸出两只黄
色肉角,发散一种臭气。这就是凤蝶的幼虫啦。凤蝶科的
幼虫,统统有这样的肉角。
凤蝶的幼虫,当从卵孵化出来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绿油油的。最初是褐色中夹着几块白斑,一看要错认作鸟
粪。后来,随着长大,而逐渐变化的。
粉蝶科的幼虫,形状多平凡,身上生满微毛。蛱蝶
科的幼虫,头部和胸腹部,都有刺状的突起,所以通常叫
它毛虫,不过这突起也因种类而有长短的。小灰蝶科的幼
虫,都成馒头状,把头部缩进。
蝶类的幼虫,有许多都集在叶底吃叶的,但喜欢在
叶面的也很多,而且还有些用丝攀住叶子,固稳地集在
上面的。像蛱蝶科中的墨蝶(Dichoragia nesimachus f.
nesiotes)等幼虫,当移向另一片叶时,常把头向左右,
成8形地摆几摆,就挂上一根丝。此外像赤蛱蝶、黄蛱
蝶(Polygonia c-aureum f.Pryeri)和绿小灰蝶(Zephyrus 
taxila)的幼虫,常将所吃植物的叶子,用丝卷起来,或者将几片叶牵拢,自己住在里面。
蝶类幼虫,不像蛾类幼虫那样,把全无类缘关系的多种植物,都放在肚子里,是只吃几种类缘极近的植物。类缘相近的蝶类幼虫,又往往吃同一种的植物,像凤蝶科,多吃柑橘类,纹白蝶科多吃十字花种植物,蛱蝶科的小紫蛱蝶和墨蝶,多吃朴树的叶,蛇目蝶科的全部,和弄蝶科中多数多吃禾本科的叶子。小灰蝶科幼虫的食性,稍稍和别的不同,像波纹小灰蝶、琉璃小灰蝶(Lycaenopsis argiolus f.ladonides)、小燕小灰蝶(Satsuma ferrea )等的幼虫,是喜欢吃花和嫩果的。最特别的,是碁子小灰蝶的幼虫。它要吃竹叶上的一种蚜虫。蝶类的幼虫,大部分是吃植物的叶子,连蠹入髓部和吃贮藏的谷类的都没有,这种食肉性的碁子小灰蝶,倒是放一异彩的。
七.倒挂的蛹和长寿的蝶
蝶类的蛹,大概多呈灰褐色和绿色。但形状方面,却各不相同:像蛱蝶科、凤蝶科、粉蝶科、弄蝶科的蛹,前端常有长的突起;凤蝶科、蛱蝶科的蛹,有的身上有凹凸,有的有多数突起;小灰蝶科的蛹,呈馒头形。关于蛹的色彩方面的有趣现象,是绿色的蛹多附在绿叶间,褐色的蛹多附在树干和墙脚上,动物适应的奇妙,真叫人惊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虽还不会研究明白,大概是化蛹前受周围色彩的影响。
蝶类的蛹,大体都是不在茧里的,不过幼虫要卷叶,


两片玻璃中,做成花盆或茶杯的垫子而出卖的。蝶类还有一种特性,就顺便在这里一说,作为全篇的结束:
我们知道:蝗虫是常要集成大群,远远地飞到别处去。但蝶类也有这等群飞的特性——尤其是赤蛱蝶,常常有关于它们群飞的报告。从前非洲曾有一次赤蛱蝶大发生,竟遥遥飞渡地中海,而到欧洲北部。据说冒着逆风,在大海上飞行的蝶,恰像池面飘舞的落叶一般,有时,它们也会在水面上停翅休息一下。
日本在昭和五年八月二十一日那天,也有一字弄蝶
(Parnara guttata f.assamensis)的大群,从近江的石山,经过大阪,直到垂水洋面。听说一字弄蝶的大发生,是和水灾有相当关系的。

春蝉(Terpnosia pryeri Destant )又名

母。《事物绀珠》上说:“ 


母似螓而细,二月鸣。”其实要到四、五月里才出现。体长27毫米,两翅张开是67毫米,黑色而有金毛。腹部短小,灰白色,基部暗褐色。常在山中松林里,“其——滑,其——滑”这样起劲地鸣叫。

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 Fabricius)的别名最多:方言:“齐谓之螇螰,楚谓之蟪蛄,秦谓之蛥蚨,自关而东谓之虭
,或谓之蝭


或谓之蜓蚞,”更因为它是初夏才鸣,又名“夏蝉”,体形也较小,长约23毫米,两翅张开是70毫米左右,体阔而扁,呈黄绿色,上有黑纹,前翅有不透明的黑褐斑。七、八月里,从早到晚,不绝地在森林中,用“尼——尼——”或“西——西——”的清越声调歌唱。


油蝉(Graptopsoltria corolata Stal)是最普通的一种蝉,书上多称蜩,通俗就叫作蜘蟟或知了。体长36毫米,两翅张开有一百多毫米。身体肥厚,现黑色,胸部略带点褐色,肚子上面还有一层白粉盖着。两只大复眼的中间,有红宝石似的三点单眼,在发光。翅是褐色,但前翅的脉现绿色,而沿着翅脉的两边,带些黑色,看去恰像树皮。在七、八、九三月内,常常到人家附近,用“其——其——”这般单调而高的声音,从清早直叫到日落西山。
茅蜩(Leptopsaltria japonicas Horv)身躯较小,雄长37毫米,雌长27毫米,体黄褐色,上有绿纹,腹瓣小,是带绿的黄白色。从七月到九月出现,每天朝上或傍晚,常常唱着“加那加那——加那加那——”这样简单曲调。同时期出现而又常常合奏的,还有一种蛁蟟(Pomponia maculaticollis Motschulsky)。
寒螀(Cosmopsaltria opalifera Walker)有寒蝉、秋



成虫期十分短促,大约四五星期,便要死去。但幼虫期很长,普通是二三年,印度有九年的,美国有十七年的,十七年蝉(Trbicina seplendecim Linnaeus),在昆虫世界里,真好算寿星了。
蝉的地下生活期间是这么悠长,所以每年要耕锄几回作物又常常变换的田地,不适于它的生长。只像森林果园等,有树木而又不大耕锄的地方,才能成长。
终日歌唱的和平者,好像在人类生活上不会发生什么利害关系似的。可是从前美国人,竟大大地吃它的亏,曾经有过“蝉灾”这么一回事——因为当它产卵时把种种树枝折断了。事情真有趣:一百年前吧!美国人从英国移入了些雀,现在已繁殖得很可以,起劲地在捉蝉吃。可是,一方面,这些雀一到了秋天,就要糟踏米壳,这真是“引虎拒狼”了。
三.蝉歌
我们试看临风高歌的蝉,只有一根针一般的口器。这种口器不用说唱歌,连咀嚼都不成功。那么,它终究用什么发出这样嘹亮的声调呢?淮南子上也说:“蝉无口而鸣。”这无口而鸣,在古代认为是一件奇事。但《真珠船》:“余见蝉两胁下有孔贯,能振迅作声,谓以翼鸣,非也。”可见那时已经发见它的发声器所在处了。
雄蝉的胸部下面,紧贴后肢,有两块半圆形的板,这叫作腹瓣。我们试把这腹瓣揭起,左右有两个大大的空窝。窝的前面,有淡黄色,由美丽的秋膜遮住,后面有肥的还不到二千种。








石山萤(Luciola vitticollis Kiesewetter )是萤科里面最大的一种,所以还有大萤、牛萤、熊萤这些名字。雌雄都有前后两翅,前胸的背面,现暗黄或桃红色,这上面有黑褐色的十字纹。雄的小些,雌的里面有体长达到17毫米左右的。雄的第六第七两腹节,带淡黄色,这就是发光器。雌者只第六腹节是淡黄色,第七节是红色的。大概五月中旬到六月底,在池边河畔出现,一到七月,便看不到了。

石山萤桦太萤小萤
桦太萤(Licidila biplagiata )分布在桦太岛、西伯利亚、欧洲,是北方种的代表。雄的形态,各各不同:前后两翅和复眼都很发达,体长12毫米左右,前胸背部的前缘,有两个半透明的小白点。此外的边缘,都是黄色,背部全是黑色,体的下面是暗褐色,但第六、第七两腹节现黄色,里面有发光器。雌的后翅全然没有,前翅也存一些痕迹,所以不会飞翔,外貌简直同幼虫一般。体长有20毫米,发光器在第八腹节,能够放射比雄虫更强烈的光线。
此外还有窗萤,前胸背面的前缘有一对透明的椭圆形的天窗,就在头缩进去时,也可用复眼看到外面的动静。小萤(Luciola picticollis )是黑色,体长九毫米,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常在山中出现。黄昏时不发光,要到半夜前后,方才赫然地放光。台湾地区所产的萤种,种类很多,而且身躯又大,雄虫的光线,委实好看,它停着的树枝,宛同大商店的虹霓灯。据说当日本占据台湾时,有一次夜里看到萤群飞舞,认作是生蕃拿着火把来偷营,赶忙发炮轰击。
三.发生
古代的人们,对于萤这种奇特的小虫,虽已早早感到兴趣,用诗来歌咏。可是,关于它的发生经过,没有作长期观察的闲暇,所以便有种种错误的臆说发生:在日本,说是从马粪和狐粪变化出来的;在朝鲜,说是从狗粪化出来的;我国《礼记月令》篇:”
“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萤;《格物总论》中更说得像煞有介事,它说:
萤是腐草及烂竹根所化,初获未如虫,腹下已有兆,数日,便变而能飞。生阴地池泽,常在大暑前后飞出。是得大火之气而化,故如此明照也。
总之,不论日本朝鲜我国,都把它归在“四生”中的化生里面了。到了现在,当然大家不会再相信这种化生说,不过能够知道萤的发生的真相的人,也不见得多吧!
萤是属于昆虫类中的鞘翅目(Coleoptera),依然要经



二.常蚊和疟蚊
蚊是最普通的吸血性双翅类的昆虫。种类倒并不像想
象中这样多,全世界的既知种,也不过1000种,同种异
学名的不少,竟有一种而得了三四十个异名的——热带多
些,寒冷地方较少;但也有分布全世界的种。
学术上所称的蚊科(Culicidae),是把吻长、翅和体
表有鳞片的双翅类昆虫,都包含在内,其中原有许多非
吸血性的;为了区别起见,又把吸血性的蚊,归入蚊亚科(Culicinae)。我们普通所说的蚊,就是属于这亚科内的。
蚊亚科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疟蚊类(Anophelini);一
是常蚊类(Culicini),含着疟蚊以外的大部分。温带地方,
疟蚊的种类极少,数目也少,几乎全是常蚊类。热带地
方,疟蚊的种类虽不少,但和常蚊类的比较起来,却仍旧
是少得多;而且数目方面也同样少。

雄蚊雌蚊
疟蚁因为能传播虐疾,所以大家都颇注意,其实常蚊也不能忽视,像黄热病、发疹热等,都是由常蚊传播的。

多数腹节上,长着左右成对的上浮装置。这叫作掌状毛
(palmatehairs),形状和棕榈叶子相似。当幼虫静止在水面时,你若去仔细看,便能看到两行微小的点。这就是掌状毛上的斑点。整个身子的姿态,也有明显的差异:疟蚊类是特别肥胖,而且又黑的多,是不会看错的。
就是蛹吧,两类也有差别,不过不甚显著罢了。
三.种类
我国地处温带,常蚊类较多,现在把常见的几种,介绍在下面:
赤斑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不但在我国各地,常能遇到,简直布满了全世界。体长二毫米左右,现黄褐色。翅透明,平均棍和口吻呈黄色,触角现褐色,棱状部灰色,腹部黄色,而各节基部的侧方,有灰白斑,脚黄色。雄的夜间出来,螫害人畜,雄的吸食花蜜过活。

赤斑蚊
白条斑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 )体长五毫米左右,现暗褐色,口吻雌雄一样。胸部背面,有一银白色的纵条,十分显明。后胸和胸侧的几条纯白色。各腹节的两侧纹,以及各节基部银白色;腿节的基部现灰白色。昼间也会飞来螫人。

白条斑蚊
白眉斑蚊(Aedes albolateralis Theobald )体长五毫米左右。体现黑褐色,有由银白色鳞片而成的横带。胸部背面带金色,两肩有银白色的纵条,所以得了这样一个名字。腹部黑褐色,稍稍有蓝色光泽。腹面各节的前缘,生着银白色的鳞。脚黑褐色前脚中脚的腿节下面,除末端外,现黄白色,后脚腿部也同。

白眉斑蚊
四条斑蚊(Aedes argenteus poiret )形状大概和白条斑蚊相似,只中胸背部前方,有四条黄白色的纵纹。分布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专门传播发疹热病。

四条斑蚊
疟蚊的种类,我国颇少。最普通的一种,叫做中国疟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o——也有写作Anopheles hyrcxnus Pallas )体长和赤斑蚊相似而略大,暗灰色,翅稍带暗色而透明,前缘有黑褐色或黄白色的两条鳞毛纹。平均棍灰色。触角暗褐色。胸部背面有五条褐色纵纹。雄的,腹部背面现暗褐色,触角成拂帚状,雌的暗黄色,背部纵纹成黑褐色,脚带暗黄色。

中国疟蚊


热病等。发疹热(Denguefever)虽在我国南部沿海一带,常有发生,但是良性,不会有性命之忧。线虫病是由一种住血丝状虫(Filaria bonorofti Cobbold)寄生在淋巴管系统中而起。仔虫在末梢血管,又由赤斑蚊等传播给别人。但这种虫只产在日本的几处地方。黄热病(YellowfeverGelbfieber)原是一种凶猛的传染病,在十八世纪中,美国有过35回可怕的大流行。可是分布区域,只限于中央亚美利加、南亚美利加以及阿非利加洲的西海岸。和我国又没有什么重大关系。所以现在把以上三种病和常蚊的关系,搁过一边,且将疟虫传播疟疾的径路,来说个明白:
疟疾可分作三种,为:热带热(即是每日热、恶性三日热等)四日热及三日热等,这三种疟疾,各有各的病原体,为:plasmodium vivax Grassi et Feletti,malariae Laveran,falciparum welch其中热带热最恶性,死亡率最高,治疗困难。三日热和四日热,虽比较好些,但四日热也是纠缠不清,难以治愈的病症。分布最广的,是良性的三日热,我国几乎全国都有它的足迹。其余两种,只限于热带地域。
最初发现蚊和疟疾有关系的,是英国军医罗斯
(RonaldRoss)。他受前辈玛梭(PatrickManson)的通知,知道蚊是传播疟疾的,就着手研究鸟类疟疾和Culex quinquefasciatus 蚊的关系。于是就明白:这种鸟类疟疾病原虫,由吸血而入蚊的胃中时,就在那边生出球状的雌性配偶子,和细长的雄性配偶子,不久又合并而成纺锤形的接合体,贯穿胃壁,集在外部,成一个大的囊状体。此后,囊状体的内容物分裂,成许多胞子前体,胞子前体更分裂,便成细长形的胞子虫(即种虫),种虫穿破被囊,入蚊的体腔,再前进而达到唾液腺,等待蚊的再去吸血。1898年,才将观察的结果发表。此后玛梭再继续研究,1900年,将在意大利吸了疟疾病人的血的蚊,带到伦敦热带医学校来,使它刺自己的儿子P.ThurbunManson和GeorgeWarren,果然他们害疟疾病了。两年后,1902年意大利人苦拉希(Grassi)发表关于人体疟疾病原虫,在欧罗巴疟蚊(Anopheles maculipennis )体内的发育变态的精细研究,认定人体疟疾的病原虫,只能在疟蚊类中Anopheles蚊的体内,发育和变态的。
疟疾病原虫在疟蚊体内的发育和变态状况,上面已经说过了,那么在人体内呢?在疟蚊唾液腺中等待着的病原虫的种虫,因蚊的吸血,而走进人的血液中时,便钻入赤血球,经过一天半而长成,分裂为许多小胞子,这叫伴增员生殖。当分裂时,赤血球也同被破坏,胞子四散,和毒素一同混入血液中。病人更因这种毒素,而起身热、头痛、脾脏肿大等现象。
破坏赤血球而四散的小胞子,却负着两种任务:一部分侵入赤血球,再同上面所说这样,营增员生殖;一部分在赤血球中,发育而成两种配偶体(大形的雌性配偶体,和小形的雄性生殖体)都在血液浮沉,机会一到,便入疟蚊的消化管内,雄性生殖体,活泼地运动,和雌性生殖体相接合,造成接合子。再经过上记的变化,而成许多种虫,集在蚊的唾液中等待了。这叫做传播生殖。
经过多年的研究,知道疟蚊类中,一共有150种,其中25种,是会得传播疟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