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我爱•我家 完结

作者:郑猛 著

1.《从头再来》

开篇的第41和第42集《从头再来》,以志新和燕红争夺龙潭山庄为主线,交代了志新和保姆小张的去向。

全剧又一个大绿叶配角出现了,那就是北京人艺的何冰,他在本集中扮演志新的发小儿胡三儿。其实胡三儿这个人物,早在前四十集里就被志新多次提起,只是从来没有露过面。

何冰19917月中戏毕业进入北京人艺,1992年演出话剧《舞台上的真故事》时,被台下的英达看到。演出结束后英达到后台找到何冰说,你演戏演得不错呀。在何冰眼里,当时的英达是团里的导演,尽管还不是著名的影视剧导演,但毕竟已经是一个著名演员。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英达的几句话给何冰很大的鼓励。由此,英达记住了这位后来以表演京味儿小人物见长的年轻演员。

开拍后八十集之后,英达就请何冰过去,客串了其中的几集,其中包括《从头再来》。据英达说,给何冰的酬劳在客座明星里是比较高的,这对于何冰来说也是莫大的肯定。而且对于当时的他,胡三儿这样的角色并不算小,况且同台又跟那么多好演员合作。

由于平时的话剧就面对观众,何冰现场表演起来并不紧张,有很好的剧本在那里,演起来非常顺手,而且无比轻松。何冰认为,演情景喜剧对话剧演员来说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文字比话剧的台词更为简单,现场观众又不是障碍,话剧演员能把观众的热情吸纳进来再反应出去,因此现场效果非常之好。

本集还有一位客串明星就是濮存昕。濮存昕是北京人艺的子弟,父亲苏民曾任该院的导演和演员。进入北京人艺除演出话剧之外,濮存昕也开始涉足影视,1991年曾在《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深沉帅气的诗人田乔。

濮存昕排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的关凌在一旁看着他表演。关凌问英达这位帅叔叔那三个字的名字怎么写,由于这个“濮”姓过于少见,平时百科全书般的英达也一时卡壳,放下笔说,实在太难写了。

《我爱我家》大受欢迎后发行音像制品,濮存昕已经凭借电视剧《英雄无悔》、《来来往往》等大红大紫。发行方没有错过这个机会,还将他打电话的头像印在VCD封套上,与其他几位主演放在了一起。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前四十集的主演之一沈畅,在这一集成为客座明星。拍摄期间她已在南开大学读书,这两集以及后面的两集《为情所困》,是她向学校告假回剧组拍摄的。后来沈畅因身体原因还休学过一段时间,利用那段时间拍摄了梁左自编自导的情景喜剧《临时家庭》,另外两位主演是梁天和蔡明。梁左原计划拍摄一百二十集,后来因故只拍了四十集。这部情景喜剧也引入了现场观众,但播出后效果并不太好。沈畅认为,梁左是一位好编剧,但好像并不是一个好导演。

由于塑造保姆小张的成功,《我爱我家》之后很多保姆的角色都找到沈畅,令她猝不及防,她也推掉了不少,努力拓展新的戏路。而后一个机缘她遇到了香港导演徐克,便跟着他学做了多年的电影制作,同时还做演员经纪,目前已从台前走到幕后,实现了彻底转型。

这一集里龙潭山庄的镜头,用到了剧中少见的冬天的布景。从镜头看去,山庄窗户玻璃上泛着窗花,高处还挂着冰凌,隐约还能看到窗外的冬青树上落满了白雪。这些景物都是戴延年带领美术组的工作人员搭起来的,冰凌是用一种化妆品做成,英达看着好玩儿,还动手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做。

到《芝麻开门》一集,重要布景是楼下的葡萄架。戴延年等美术设计人员经过精心施工,将这个布景制造了出来。在棚内拍完后,工作人员又将这一布景搬到外景地国务院宿舍楼前重搭了起来,摄像师将葡萄架收在镜头里,利用三天时间,拍了一些宿舍楼外景。

《我爱我家》一百二十集,戴延年没有从头到尾看过,但剧本他一集一集地都看过。当时戴延年的女儿只有八九岁,每次他从剧组拿回接下来的剧本,他的女儿都抢着看,边看边不停地笑。据此戴延年跟英达和梁左说,这部电视剧肯定能成功。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参加完《我爱我家》的创作后,舞台美术的魅力再次吸引了戴延年,1998年至今他一直专心做着舞台美术设计,为舞台增添姿彩。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戴延年所在的空政话剧团,当年就在灯市东口附近,《我爱我家》前四十集和后八十集两次签合同,英达都是到团里亲自与戴延年签订。而北京人艺宿舍离灯市东口不远,英达小时候就是在这附近长大的。故地重游让他想起小时候每天在那个丁字路口站着的一个弱智青年,当年只要有人冲着他喊一声“古伦木”,他立刻就回应一句“欧巴”。有时放学后英达和同学们排着队在路上走,同学们一个个都冲他喊“古伦木,古伦木”,他就一声一声地回答“欧巴,欧巴”,他不能不回答,因为这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

找戴延年签合同,1993年左右英达再来到灯市东口,竟然在路口又发现了那个人,不过已经变得胡子拉碴。为试探一下他是不是还记得当年的对话,英达走上前去喊了一句“古伦木”,结果傻子回骂了一句“傻叉”。姜文和英达是“发小”,也知道这件事情,后来还把这一段放入自己导演的电影《阳关灿烂的日子》中。

“古伦木”、“欧巴”出自革命样板戏《奇袭白虎团》,属于接头暗号,文革期间流行一时。《我爱我家》里《芝麻开门》中,志国与和平也这样对过暗号。

后八十集开拍的时候,关峡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音乐创作。这一次,他找到词作者陈涛和徐安利。当时,关峡和这两位词作者基本一星期见一次面,首先商定歌词。关峡也深度介入歌词的写作,几个人对歌词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每一首歌词改了都不下十几次,包括《炎热的风》和《诺言》主题歌,以及插曲《拉着你的手》。其中的片尾曲《诺言》改动次数最多,高达19次。陈涛和他创作这首歌词,前前后后用了半年时间。

关峡认为,如果说前四十集的歌词里还带有一些小情感,那么到后八十集特别是歌曲《诺言》,里面更包含着人生哲理,更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当时很多歌曲的歌词是关峡出的主意,包括《诺言》的最后一句歌词,“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在编曲和配音上关峡也花了心思,尽管是流行歌曲,但他还是大胆采用了管弦乐队来表现歌曲内涵。

连同主题歌和插曲,关峡等词曲作者共为《我爱我家》创作了九首歌,除此之外没有为电视剧单做过音乐。英达很会利用这些歌曲,剧中出现的所有小的音乐段落,都是他从这九首歌曲的伴奏带和间奏音乐选出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全剧音乐语汇的统一。关峡认为如果当年以五秒、十秒、十五秒为单位创作纯音乐的话,效果未必有现在的好。

这些歌曲完成后关峡对英达说,我倒不指望这些歌能一唱就红,一夜之间唱遍大街小巷,我想的是再过十年,我们两个再听起这些歌的时候,它还能温暖我们。20年过去了,《我爱我家》不断在荧屏上重播,录像带磁粉被磨得声音都有些走音,但让关峡感到欣慰的是,里面的歌声和音乐声响起,还是能带给人感动。

20年后剧组在央视《中国文艺》聚首,关峡因事无法赶到现场,但他托助手带去了《我爱我家》歌曲的伴奏带。由于这些伴奏带从未正式发行,而很多喜爱这些歌曲的观众一直有唱起它们的呼声,关峡此次将伴奏带奉献出来,供人们在网上下载演唱。

《我爱我家》之后,关峡还进行了多部电视剧音乐的创作,最为观众熟知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士兵突击》。与《我爱我家》不同的是,关峡没有为这两部电视剧创作主题歌和插曲,而是全部采用纯音乐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其实在那之前,甚至在《我爱我家》之前关峡也曾这么做过,他创作的《围城》音乐就没有歌曲,因为他认为没有哪个词作者的语言能超过钱锺书,歌曲不应该存在。

顺便说一句,《神秘来信》一集中和平的台词中提到一部儿童剧《小龙人》,这部电视剧的歌曲也是关峡创作的,时间是1992年。《小龙人》是当年最长的儿童神话电视剧,女导演诸葛怡信心很强,特意找到关峡创作音乐。儿童的世界是最单纯、最美好的,关峡很愿意给儿童写些东西,而且他也有一个很小的女儿。《小龙人》播出后大受欢迎,小观众们都记住了“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

由于电视剧的拍摄节奏较快,这些年关峡很少再写电视剧音乐,而是投身到舞台剧音乐的创作当中。每部舞台剧能给创作者留出较长的创作时间,而且关峡认为舞台的艺术性更强,表现主题更深刻。

 

时代印记:

志新带张凤姑南下海南,欲成就一番事业。当时的海南,的确是万千人淘金的热土,但也酝酿着泡沫。

1988年,新中国第三十一个省份,也是唯一的特区省海南省,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中挂牌成立。海南实行“比特区还特”的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1993年,海南把申办企业法人由审批登记制改为直接核准登记制,可谓“先上车,后买票”。这项改革意义重大,海南成了我国最早的企业家成长的沃土,不少企业家如冯仑、潘石屹等都是从海南起步,完成他们在全国叱咤风云前的积累。不过炒地皮、炒房子、炒期货的直接后果,就是泡沫经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海南经济跌入低谷,经过多年才恢复元气。

 

经典台词:

——您就是我小爷爷,您就是我小奶奶,就我一个人儿是,是他妈小孙子,这还不成吗?——不成!你少跟我这儿装孙子。

上山下乡都结束这么多年了,我能让你回来种地么?海南人民也不答应呀,您是谁呀?人送外号南海大侠孤岛一霸,您在沿海那边儿一动手儿,咱们内地这边儿就能听见动静儿!

——要不,我当我嫂子吧!——要不,我当咱妹夫吧!

——怎么回事儿啊?你给保的大媒?——我给保的大媒?我倒了大霉吧我!

结婚的时候我先吃她一顿,离婚的时候我再吃她一顿,里外里我先赚她两顿再说!

2.《请让你来帮助我》

43和第44集叫作《请让你来帮助我》,主要是解决小张离开之后找保姆的问题。本集是保姆小桂出现的第一集,也是扮演者李蕴桥到剧组参与的第一集。

为了让保姆显得土一些、丑一些,剧组让李蕴桥一天吃六顿饭,很快就吃得脸蛋变圆,脑袋就像“小猪头”。别人化妆都是越化越漂亮,李蕴桥的妆却只能越化越丑,两条漂亮眉毛的眉梢还故意往下压。保姆不可能留长发,但剪掉又太可惜,最开始化妆师给李蕴桥编了两条大辫子,结果看起来还是太清纯,不像保姆。忍痛割爱,只能剪去长发,化妆师的剪刀在头上“咔咔”作响,李蕴桥的眼泪滴滴答答流下来,感觉有些委屈。头发剪完也没有吹,甚至没有再做任何造型。

尽管沈畅在前四十集扮演保姆表演比较出色,但李蕴桥并没有看过前四十集,因此也不存在对比的压力。现场三个机位拍摄,李蕴桥最初有点儿找不到机位,但很快也就适应了。见到观众她有一些紧张,也有一些兴奋,这种感觉有点儿像谈恋爱。没有喜剧表演经验的她,对说出的河南话不是特别自信,排练期间几场戏下来她就问英达的意见,英达点头说,挺好。

《我爱我家》播出后曾有真正的河南人对李蕴桥说,她在剧中的河南话不是特别标准,但也有人说现在年轻人的河南味儿也不像上辈那样浓了。而且在拍摄期间英达多次对李蕴桥说,你说的要像河南话,但还得让观众听懂。

本集出现的第一个保姆李大妈由演员李明启扮演,她不是《我爱我家》剧组选定的演员,而是拍摄当天临时替补的。

生于东北的李明启最早是一名美声演员,而后进入话剧团从事表演,1993年因话剧表演获得舞台艺术的最高奖文华奖。1988年出演电视剧《便衣警察》后,李明启接演影视剧不断。《我爱我家》拍摄期间李明启正在拍摄电视剧《小楼风景》,她的戏杀青当天,同一剧组的演员黎频对她说,现在有一部戏叫《我爱我家》,他们找我演但我今天临时有事去不了,你去吧。李明启问自己行不行,黎频说行,就演个老太太,今天必须过去。

当天,李明启从很远的地方赶到广播学院,到现场一看剧本就觉得特别好,自己有发挥的余地。不过剧组化妆人员嫌她的岁数太年轻了,唯恐她演不好剧中的老太太。当年李明启58岁,白头发并不太多,镜头上的白发是画出来的。从小要强的李明启心想自己是演员,演员是有可塑性的,但她没有说话,内心憋着一股劲儿。

一场戏下来,梁左就赶过来对她的戏表示认可。等实拍结束的时候,梁左一边往外送李明启一边说,您的戏太好了,把我们的剧本升华了。李明启说没有,是你们的戏写得好。

后八十集播出之后,有一天梁左还给李明启打来电话说:李老师,我想给您送一套碟,就是您演出的那两集。她在交道口电影院门口等着,很快梁左就来了,一边交给李明启碟片一边问:一会儿我们有个聚会,您去不去?

李明启的表演功力得到认可后,英达后来又邀请她出演了《东北一家人》、《党员马大姐》等剧。多年后李明启扮演的两个反派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王婆,另一个是《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不过这也没有给李明启的戏路完全定型,她后来照样还能演好电视剧《家有九凤》里的母亲。

这么多年过去,李明启依然能想起《我爱我家》里她说的台词。之所以忘不了,她认为第一就是梁左剧本写得好,故事生动,人物鲜明,作为演员她享受了创作角色的过程。

这两集中还有一位重要的客串人员,但她不是外请的演员,而是剧组工作人员,那就是导播贾乐松,她扮演了备选保姆郑小兰。贾乐松是英达做前四十集的后期时发现的电视编辑高手,到《我爱我家》剧组后负责导播工作。

后八十集的拍摄地广播学院正是贾乐松的母校。毕业后她来到央视,长期在《综艺大观》工作,曾做过该节目组的字幕、大屏幕录像编辑、导播、副导演、导演。上世纪九十年代《综艺大观》在央视的文艺节目中独树一帜,被业内人士称为小春节晚会。

英达提出请她来剧组做导播的时候,贾乐松在《艺苑风景线》节目刚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空当,她就利用这个时间来到了剧组。那是她第一次做情景喜剧的导播,发现它跟电视综艺节目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情景喜剧有些类似《综艺大观》的喜剧小品,但又有很大差别。英达曾经说过,贾乐松在《我爱我家》的导播工作是他手把手教的,对此贾乐松也不反对,电视导播她是很熟悉,但情景喜剧导播的技巧,的确是英达教出来的。拍摄期间贾乐松不在演播室现场,而是在收集信号的转播车里,在那里做镜头的切换。由于不在现场,贾乐松看到镜头中的欢乐场面可以肆无忌惮地笑,所以,总有人反映现场摄像的通话耳机常传出她“杀猪般的狂笑”。

总体来说贾乐松完全能胜任导播工作,但其中一场戏她没有切好,录了两遍英达还是不满意,第三遍他很不耐烦地跳上转播车,挤走了贾乐松亲自上阵。只见他那一排白白的粗手指头勉强按到那几个小小的切换键上,开始了熟练的操作。英达切出的碎镜头非常短,演员很短的对话和反应都照顾到了,同一个人的两句台词之间还加了听者反应镜头,切换功力令一旁的贾乐松折服。

都说贾乐松是主动想演保姆小兰,其实也是也不是。拍摄这两集时剧组找的几个演小兰的演员都黄了,拍摄马上开始,大家说让贾乐松演一下怎么样。贾乐松很喜欢玩儿,痛痛快快就答应了。但贾乐松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除了北京话、普通话什么话都不会说,完全不会说剧情中要求的方言。表演经验丰富的宋丹丹帮了大忙,用倒口把小兰所有的台词都念了一遍,贾乐松录下来生生记下,才演出了小兰一角。演完后大家都说挺好的,英达也非常高兴,对贾乐松的表演评价很高,还说一个从来没有演过戏的人,没想到演得还挺不错。

对于贾乐松来说,当时最好玩儿的事情是全组一起找乐子,创作过程也是大家互相信任、互相找乐的过程。大家笑自己,自己也笑自己,气氛特别好。所以即使当年的工作条件并不太好,但留在贾乐松记忆中的多是快乐的事情。比如拍摄期间正值三伏天,宿舍也没有空调,英达就从广院附近的村里买来一张凉席,躺在上面稍微凉快一些,但跟空调无法相比。英达生性好玩儿,睡凉席的第二天就对其他人说,你们不知道这个凉席有多凉,冻得我都没法儿睡觉,还号召大家都去买这种凉席。与现在比起来,当时的英达并不算胖,但至少在剧组算是比较胖的,瘦瘦的贾乐松就管他叫英大胖子,其他人也都跟着叫。英达总是挣扎在减肥线上,有时一连好几天不吃中午饭,理直气壮地说不吃也不会饿,有时却又忽然请剧组的人到附近的内蒙古饭店大吃一顿,还理直气壮说其实吃比不吃更减肥。在贾乐松的印象中,英达每周都要开始和停止一次减肥。

参加《我爱我家》剧组对贾乐松来说是难得的经历,三四个月后她又回到央视工作,这也算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客串。现在想起来英达已是创造中国情景喜剧的大师,跟着他学到很多东西,但当时并不知道,感觉大家都是哥们儿。在英达的影响下,剧组的气氛非常融洽,大家到一起不只是工作关系,还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英达对外总是说,《我爱我家》的成功全赖梁左。贾乐松认为,其实在导演过程中,英达依靠自己的灵性和技巧也变出了不少笑料。

回到央视一年多后,贾乐松以导播的身份来到新闻评论部的《实话实说》,后来做到导演。最早进《实话实说》的时候,节目组人员都知道她在《我爱我家》扮演小兰的经历,就给她起外号儿叫贾小兰。不仅如此,前四五期节目的职员表字幕中,她的名字真被打成了“贾小兰”。

现在贾乐松和她的外籍丈夫在南方的某城市安心生活,有三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贾乐松今后回到电视行业的可能性不大了,不过她认为与工作比起来,在家相夫教子也同样有价值。

 

经典台词:

这饿劲儿一上来,比什么都难受,现在谁要给我俩馒头,我立刻跟他私奔!

摸着老傅同志那脑袋呀,我还以为是圆圆玩儿的皮球什么的呢,我就从里到外拿着抹布这么一通儿擦呀!

俺就是爱和老人儿在一块儿,关心老人儿爱护老人儿,尊敬老人儿照顾老人儿,尤其是那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离休老干部儿。

——俺不光说你们俩,也包括那位大姐。——啊?嘿嘿,这孩子,我怎么着也得比她们俩大个一两岁儿吧我。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总爱干活儿不爱休息。——俺最大的毛病,就是光爱做饭不爱吃饭。

——不像话!这个犹太人怎么能够随便枪杀巴勒斯坦人呢?还一下就好几百,都是无辜群众嘛。——太不像话了,你老要是再不过问一下可怎么得了啊,全世界的人民都不答应你。

3.《大侦探》

45集是《大侦探》,老傅乔装改扮,力图侦破家庭电话超支的案件。这一集的编剧之一是束焕。

束焕是华语票房冠军电影《泰》的第一编剧,但当时还只是中戏的一名大学生。后八十集《我爱我家》开始在圈内寻找高手提供故事梗概或参与编写,这一触角也间接伸到了中戏学生中间。征稿列出了条件和稿酬,大致是梗概过关一百元,初稿过关二百元,定稿二百元,束焕写这一集拿了五百元。

剧组给出《我爱我家》里面的人物关系,而且还提供了几集的剧本。束焕看到梁左的剧本就觉得很了不起,语言很有特点,上面基本没有舞台提示,只有对白,最多写个人物上下场,有点儿像相声文本,看完你会笑,所有的包袱都在台词里。由于当时的创作还很不成熟,束焕写的剧本梁左改动很大。最明显的是小桂在剧中念的那首情诗,“风和帆,纠纠缠缠;云和月,遮遮掩掩;夜和花,依依恋恋;俺和你,恩恩怨怨⋯⋯”束焕交上去的剧本中写了一首诗,但梁左觉得写得太好、太工整,应该写得怯一些,侉一些,否则不构成笑料。束焕一时不知该怎么写,梁左就直接拿过去,添上了剧中这首诗。

第一次跟梁左打交道,束焕觉得他非常严肃,不是特别擅长交际,跟束焕说话的时候甚至都不看他,属于文字表达能力优于口头表达的人。当时剧组曾经邀请束焕到广播学院参加现场录制,但他因故没有去成,这也成为他事后感到特别遗憾的一件事。他当时没有想到《我爱我家》会成为如此经典的一部电视剧,对情景喜剧也缺乏更多的认识。

《我爱我家》使束焕对创作喜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他后来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束焕从本剧的剧本创作中体会到,台词要写得尽量简短,节奏要明快一些,不要长篇大论。梁左的剧本所有的画面感都在人物身上,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他。束焕认为创作喜剧确实非常难,但同时又特别过瘾。

 

时代印记:

小桂拨打的热线电话,应该是当年的信息声讯台。

这种声讯台电话的收费标准一般比较高,因此剧中才出现了电话费超支的情况。当时的声讯台一般以情感咨询类话题为主,但也有不少声讯台设立“粉色陷阱”拖住打电话者,目的就是赚取更多的信息费。有的声讯台老板更是要求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话大胆点,多点诱惑,想方设法掏空致电者的钱包。随着网络的流行,声讯台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经典台词:

解放前我给人家扛活,怎么解放了我还给人家扛活?这一辈子合着没干别的,光给人家扛活了。这个薛小桂也真是,你搞对象就搞对象嘛,干嘛把我搞得去扛活呀?

只有一种可能,此人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比如说咱们家的贾志国。

今天早上起来呀,据群众反映,有一个可疑的高个儿的女人啊,就在你们这片儿,晃来晃去,我整整跟了她一上午,刚到你们家门口儿啊,一闪,就没有了。

4.《生活之友》

46集是《生活之友》,家里人纷纷充当心理医生,为几个心理病人指点迷津。

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过把瘾》当时刚刚播完,余热未了。这部电视剧取材于王朔的三部小说,赵宝刚导演用自己的手法将它们拍摄出来,电视剧带有了一种偶像剧的气质,王志文和江珊也凭借此剧迅速走红。

英达早就跟王志文打好招呼过来出演,剧组想让他们俩人出现在同一集,江珊就一直在等他的时间,后来时机终于来了。

这一集的看点除了这两位超级偶像,还有一个女花痴。林丛再次出马,扮演了容貌不堪却自我感觉良好的女精神病人。演出之前英达对林丛说,王志文、江珊两个大腕在前面给你铺垫,你最后攒底,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一定要演好。事实证明,林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林丛特别感谢这一集的化妆,如果没有他们的装扮,后面的戏也出不来。

另外在《潇洒走一回》一集中,超级龙套林丛也出现过,演绎了一个口齿不利落却偏要跟和平学大鼓的姑娘。这个角色尽管不拘一格,但由于没几句词,而且还要扮丑,四处找演员都找不来,林丛只能迎难而上。

作为副导演的林丛逐渐成熟起来,有时还能给演员说戏。有一场戏是老傅正在看报纸,有人来了他就扭过头去跟来人说话。林丛看到这里,感觉文兴宇演得不太对,这个地方说话不抬头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边看报纸边说话效果会更好。她就跟英达小声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英达说很好,那你过去说吧。林丛鼓起勇气上前跟文兴宇一说,文兴宇连连点头,按照她的说法演了一遍。

《我爱我家》让林丛喜欢上了情景喜剧,也决定了她的事业方向。拍完《我爱我家》之后,她执导过多部英氏情景喜剧,2004年起开始独立导演《家有儿女》,到2007年共推出了三百六十七集。《家有儿女》是《成长的烦恼》中国版,收视群原本预计以少年儿童和家长为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受众比预想的广泛得多。

再回看《我爱我家》,林丛最大的感受是剧本过硬。作为演员副导演,她拿过剧本一看里面鲜明的人物,马上就能想到请哪位演员来演,如今剧本里的人物很难有这样鲜明的特点。另外这一台演员搭得也最扎实,每人都以自己的功力把角色发挥到了极致。再有,剧组里的工作人员有着无法复制的热情,对新东西勇于尝试,摸索着向前走。

后八十集编剧的重要新生力量之一张越,参与了本集剧本的撰写。她的加入,与本剧的导播贾乐松有关系。

张越和贾乐松是高中同学,北京市第五十五中毕业。大学毕业后,张越成为北京财会学校的一名公文写作教师,工作压力不大,有的是空闲时间。这时,在《综艺大观》工作的贾乐松就拉张越写小品剧本。当时《综艺大观》正火,每周一期,一期一长一短两个小品,时常处于缺剧本的状态。贾乐松对张越说,你既然高中时候全班作文最好,就给《综艺大观》写本子吧。张越在她的现场督工下编了一个卖减肥药的故事,结果贾乐松拿回去就拍成了小品,由牛振华出演。后来《综艺大观》就不断找张越,她就一直写,为节目组提供了不少小品剧本。

张越认为,她之所以还能写一些小品,与从小就看王朔的小说有一定关系,尽管没有什么生活经历,但通过看王朔小说学会了插科打诨和抖机灵。节目组感觉她这个撰稿人还挺好使,后来整场的节目串场词也请她写,时间一长她就成为《综艺大观》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张越还为春晚创作过两个小品。

1994年贾乐松被英达挖到《我爱我家》做导播之后,曾经对张越说起他们拍的戏特别好玩儿,台词就跟王朔小说似的。有一次她拿来前四十集的两集剧本给张越看,她一看就非常喜欢。由此,张越对《我爱我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张越后来听说,《我爱我家》已经开拍后八十集,剧本边写边拍,剧组每个星期都在等本子,等得特别急,尽管集合了一些新编剧加入,但经常到拍的时候本子不能用,所以梁左压力大,英达到处在找比较靠谱的快手写剧本。有一次贾乐松提到同学张越,并介绍她在《综艺大观》写小品剧本的经历,英达就请她把张越找到剧组。

英达见到张越就说,想请她来帮着写剧本,张越说自己写不了,没写过电视剧。英达说在中国不光你没写过,全中国人民都没写过,情景喜剧在中国就没有过。他还举了一个美国情景喜剧的例子,说这种剧本其实有点儿像电视小品,又比小品完整,好的话能拍几十年,陪着观众长大变老。张越感觉到新鲜和好玩,英达说你写得快,而且水准应该不会掉到太低,你试试吧。张越提出多给她一些剧本,以摸到写作规律。英达给了她一大摞,张越背着就回家了。

在家看剧本期间,有一次英达告诉她到剧组去一趟,看一次现场排戏,增加感性认识。英达安排张越某天到红庙附近一个地方,在那里会有很多社会编剧向梁左交剧本,梁左当天收一批新剧本,再把成熟的剧本交给剧组来的人。当年没有网络,剧本全靠剧组的人跑来跑去地传递交换。英达说你正好可以看看他们剧本的交接,感受一下梁左与他们谈本子的过程,然后你就跟着剧组取稿子的人到广院来。

谁知一到红庙附近就吓了张越一跳。她赶到那里的时候,梁左正在厉声训斥两个刚刚交稿的新编剧。好像是耽误了时间,剧本来不及改,梁左非常生气,语气有些冲动。张越是八十年代毕业的女大学生,那时候到哪个单位大家都哄着,尤其中文系大学生一个个都特别清高,她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即使在央视也没这么被训斥过,心里不免有些打鼓,到时候教训自己可怎么办?

到剧组见到英达,张越直接就说你们剧组对编剧态度不好,我不参加了。英达了解到情况后和气地说,梁左不会无缘无故教训人,里面定有原因。英达还说,你应该也不是办事极不靠谱的人,不至于把他激怒到那样。张越还是犹豫不决。英达最后说,这样吧,为你们单成立一个组,你和梁欢都归我管,剧本直接交给我,有什么问题我跟你谈。一条绿色通道打通了。

《生活之友》这一集的灵感来自张越跟英达的一次聊天。有一次在英达家,英达说起要是报纸登广告把地址写错了,把他家地址错写成一个生意的地址,所有人都来他们家谈买卖这挺可笑的。由此说开去,后来张越写成了剧本。

 

经典台词:

这儿还有一条征婚广告:某女,相貌姣好,诚征副处级以上男士,要求对方有汽车,有住房,貌美体健,不吃葱蒜,未婚离异均可。

好不容易说服了以色列撤出了加沙地带,南非那边也搞得差不多了,好不容易卯足了点儿劲,说要抓一抓海地那边儿的问题,也门那儿又打起来了,你说全世界人民怎么就那么不让我省心呢?对了,我得给卢旺达回个电话,呼我一天了都。

注意保密,我们单位的领导至今都不知道我这个身份。他们不给我分房,扣我工资,不给我评职称!没关系,等我脾气一上来,够他们喝一壶的。

——我就是奇怪,你说这人要是长得好看点吧,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呢?!——长得好看点儿?咳,别人的事儿你就甭操心了。

我姥姥长得那难看劲儿啊,您是没瞅见,十八岁就像八十似的。日本鬼子,好色吧?各村都修了炮楼,走到我们村口,一见到我姥姥,他扭头回去了。

——我走大街上吧,净遇到那男的追我。远远儿的吧,就冲我笑模笑样儿的,走近了就冲我指指点点的。哼,一个个都没安好心!吓得我吧,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就怕他们欺负我。——我跟您说啊,您尽管踏踏实实地睡您的觉,我可以代表广大男同志,向您表个态,我们就是再⋯⋯怎么着,也不会把您⋯⋯怎么着,一看见您啊,我们什么想法儿都没有了。

5.《远走高飞》

47和第48集是《远走高飞》,小凡远走美国,留下了一个冒牌男友孟昭阳。孟昭阳的扮演者,是在前四十集《骗子》里有过客串表演的张永强。从这一集起,他也成为本片的主要演员之一,戏份很多。

英达找到他来演孟昭阳的时候,此前没有喜剧表演经验的张永强有些不自信,不敢接这个人物。经过几次深聊,英达对他说孟昭阳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把人物先立住之后,怎么演怎么有。来到剧组拍摄前几集时,张永强一直在跟英达沟通,唯恐把握不好。当时张永强对孟昭阳的人物定位,简单说就是一个不着调的人。女朋友不在家,孟昭阳还整天在人家家里赖吃赖喝,尽管他做的是不着调的事情,但不能把这个人物演讨厌了,反而还要让观众觉得可爱、真诚。

喜剧与正剧比,表演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张永强必须把以前的技巧抛弃,找到喜剧表演的感觉,而且必须演得准确,现场观众才会笑。比如某场戏写得很好,如果一个重要的包袱抖不响,就完全是水平问题。相反如果能掌握得好,哪怕台词包袱稍弱,也能把它抖响。几个演员当时还开过玩笑,处理一段没有包袱的台词,如果现场谁能把观众逗乐,就赢别人五块钱。

对于情景喜剧,台词是第一位的,张永强要求自己必须背下来,否则戏就出不来。尤其是到现场录制的时候,如果一个演员反复忘词,观众失去了新鲜感,现场效果就会越来越弱,到最后就没笑声了。拍摄之前张永强常给自己打气,全集下来争取不忘词。有时候实在没办法,他会把自己的戏设计成看报纸或看杂志,将台词藏在里面,在不影响对手表演的情况下,拿不准的时候低头看一眼,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种方法不到万不得已是不用的。

小凡的戏到此基本告一段落,在扮演者赵明明看来,《我爱我家》里这一家人处处都是欢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缺点和弱点,但观众看他们还是那么可爱。它教给赵明明的是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2002年拍完电视剧《没有冬天的海岛》,后来又拍了几个广告,赵明明就息影了,在家专心照顾孩子,如今已经十多年没有演戏。赵明明只是把演员当作职业,她想将来无论年龄多大,哪怕老了也能演角色,只要是用心去塑造,无论角色大小都可以。也没想过什么时间表,只要那个角色能够打动自己。

初出茅庐的张越,参与了这两集的写作。其实到她进入编剧组的时候,《我爱我家》已经拍摄过半,能拓展的题材已然不多,大多是英达给定的命题作文,比如赵明明离开剧组必须有一个故事做交代,梁天和沈畅要回剧组拍几集也要写出故事。张越成了一个给剧本打补丁的编剧,专门负责写起承转合的戏。

本集就是这样,但由于那时候太年轻,生活积累和对人性的认识都不足,张越现在想来感觉当时写的东西都很浅。《远走高飞》这两集里,唯一让她心里有共鸣,并愿意把它写进去的台词,就是小凡给家里留信里的一句话:再见了,我还没有走,已经开始想念你们了。

张越觉得这是从她心里流出来的一句话,她每次的离别都是这样的。英达看完剧本也特别喜欢这句话,他说张越写出了他临出国时的感受。

时代印记:

老傅的台词中提到《我爱我家》拍摄期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当时英达还号召剧组人员一起看,一是闲时娱乐,二是也当是学习。这部电视剧在《我爱我家》中多次被提到,《目击者》一集中还请了扮演王起明的姜文出场。

当时的美国,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有人说那里是天堂,有人说那里是地狱。这是一个关于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故事,东西文化的碰撞带来了主人公的无助和彷徨。本片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郑晓龙、冯小刚执导,姜文和王姬主演,播出后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剧也是中国首部全程在美国拍摄的电视剧。刘欢作曲并演唱的主题歌《千万次的问》,荡气回肠,传唱至今。

 

经典台词:

——还是应该全面发展,我听说啊,街道上准备办一个青年学习班儿,由卖冰棍儿的王大妈主讲,岗位学雷锋,我准备明天给她(小凡)报名让她也听听。——爸,街道那学习班儿,是给失足青年办的。

现在的问题是,小凡她去的那个地方,那是什么好地方啊?一贯地歧视有色人种,把我们当成二等公民,让我们顶着烈日,戴着镣铐,在庄园里面养猪种玉米,到了晚上,还把我们关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当我不知道吗?

还有好些大作家,他就没留过洋,曹雪芹就没留过洋,不照样儿写出了《红楼梦》吗?施耐庵就没留过洋,不照样儿写出了《水浒传》吗?猪八戒就没留过洋,不照样儿写出了西游⋯⋯当然他就写不出来喽。

就你们中文系那帮女生,一人一双水灵灵的大眼镜儿,分不出谁是谁来,一个个长得不怎么样吧,还都特清高,假模三道的,还都好整个小情调儿什么的,吃着炸酱面都敢吟诗。

6.《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61和第62集是《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志国插队时认识的村姑秀芳来找志国认下跟他无关的孩子,到最后才知此举是出于无奈。

崔秀芳由东北话剧演员方青卓扮演,她当时已经出演过不少影视剧,包括电影《田野又是青纱帐》和《爱情傻瓜》,还与赵本山合作过电视剧《一乡之长》,并在《女人不是月亮》中与赵明明有过合作。善于表演喜剧的她后来又与英达多次合作,包括主演情景喜剧《候车大厅》。

秀芳的儿子崔大壮由吕小品扮演,他来到剧组纯属偶然。《我爱我家》还在筹备阶段的时候,英达到中戏选演员,事先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个据称可以扮演小保姆的女生。当时这名大二女生所在的班正在进行期末汇报,表演剧本片段。英达没有挑中这位女生,却对当天表现出色的一个男生情有独钟。这个人就是吕小品。

吕小品表演的是独幕剧《秋火》,他扮演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头儿,这出戏本来是悲剧,他给改成了喜剧,现场效果很好。英达当时就想让吕小品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但学校规定三年级之前不能出校拍戏,只好作罢。但这个事情英达一直记着,终于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吕小品来剧组拍了这两集。

第一次拍情景喜剧,吕小品感觉整个流程非常亲切,所有演员一起对词、排练,拍摄时候整场拍下来,特别像中戏的课堂排大戏,不像一般的影视剧按镜头去拍。

吕小品认为剧中的大壮是一个傻儿子,但是这个傻最难演,真正的傻是演不出来的。加上方青卓是个热情似火的演员,表演起来声调和形体都比较夸张,最开始吕小品总感觉受到干扰,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他看着宋丹丹等有表演经验的演员对词,感叹原来喜剧还可以这么演,与他此前的演法有很大不同。喜剧的节奏应该怎样,人物之间如何“递肩膀”,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些。

拍摄结束后吕小品觉得自己演得不好,英达却鼓励说他演得特别好,而且节奏掌握得比较准确,今后适合演喜剧。其后吕小品和英达有过长期的合作,并由单纯做演员逐步拓展到做配音、导播、副导演、剧本统筹、导演。《东北一家人》就是吕小品和英宁参与导演的。

吕小品认为《我爱我家》就是优秀的演员加优秀的剧本。他参与《闲人马大姐》拍摄的时候,梁左在家写完一集就一张一张地往剧组发传真,当时的传真是吕小品接的,拿到一读就乐得前仰后合,看完等着后面一张。他认为梁左的台词表演起来不用动一个字,入行多年他只见过梁左一个编剧能做到这样。

对吕小品来说,《我爱我家》是他创作之路上的启蒙剧目,是影响他一生的一部戏。

还有一段插曲。吕小品进组排戏的时候,李蕴桥看这个人越看越眼熟,再跟别人打听这个人的名字后,确认吕小品是自己的小学同班同学。李蕴桥走过去问他,你是不是在哈尔滨奋斗小学上过学?吕小品说是啊,李蕴桥说,那咱们就是同班同学。吕小品惊讶地说,我还有这么漂亮的女同学呢?

原来,吕小品在哈尔滨出生,在当地上过小学,后来跟家里人来到北京。在李蕴桥看来,小时候的吕小品长得很白很漂亮,有点儿像小姑娘。尽管长大没有小时候好看,而且还装成一个傻小子,但李蕴桥还是认出了他。

这两集中,和平与秀芳聊天时说到志国插队的村叫向阳屯,和平插队的地方叫背阴屯。起这两个名字是梁左的主意,英达则另有安排,这句台词他不想提一遍就结束,而是安排在另外的段落做一下呼应,把台词激活。于是在《拉着你的手》歌曲MV里,刻有“向阳屯”三字的石碑多次出现。

MV中,志国、和平带着圆圆参加了一场夏令营,从旗子上看叫作“老三届探亲夏令营”。最后一个镜头是,志国与和平站在河边的向阳屯石碑前,饶有兴趣地指东指西感慨过去,而圆圆插着兜左顾右盼,毫不动心。这也是导演英达的意思,他当时对关凌说,这个地方无法让圆圆产生共鸣,你就摆出一副毫不在乎,甚至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啊”那种表情。

 

时代印记:

包括这两集的名字在内,有一首当时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曲反复出现,那就是李春波创作并演唱的《小芳》。

《小芳》是1993年李春波推出的同名专辑里的主打歌。1993至1994年间,随着《小芳》单曲的打榜,以及它的MV在央视“东方时空金曲榜”的播出,这首低成本的流行歌曲,很快以其朗朗上口的亲切旋律,一下子成为当时最为火爆的单曲。

《小芳》是一首情歌,但它和当时主流的流行情歌有很大不同,歌曲主题反映的是上山下乡那一段独特的历史。由于这种历史认同感,很快当年的知青们喜欢上了这首歌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受众面。同时,《小芳》还在当年掀起了一股怀旧风潮。

 

经典台词:

——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相结合嘛,他不也是响应号召吗?——没听说过!也不是这么个结合法嘛,你们这就叫作非法同居。

你可千万要想开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马牛;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头更高的山;山到车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他又一村。

——反正就是号召我们扎根儿农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打成一片也没让你跟群众抱成一团哪!

7.《捉鬼记》

6364集是《捉鬼记》,孟昭阳成立了一家所谓中华民俗文化开发总公司,到贾家降妖捉鬼。

本集孟昭阳跳大神时要念诵大量 “咒语”,比如“天灵灵地灵灵,本是皇天第一名,听说你家出了事,我不远万里来到你家中啊”。张永强拿到这两集的剧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演,实在没这方面的生活,对跳大神没有任何概念,不仅要唱,还要加上形体动作。排演这两集时梁左又不在组里,没办法直接问他。而后还是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英达向他大致描述了一下跳大神的样子,张永强才有了一点儿感觉。

通过出演《我爱我家》,张永强认为自己从一个较为稚嫩的演员成为一个成熟的演员。喜剧表演对他后来的表演帮助非常大,不管是演喜剧还是正剧。

 

时代印记:

圆圆在本集中有一句台词,欢迎她的爷爷老傅加入追星族行列。

追星一词,最早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开始在台湾巡回演出,当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时,疯狂的歌迷们成群结队地一路追踪,这种跟在明星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而后,追星的人们也被称为“追星族”。蔡明、郭达、赵丽蓉1993年还表演过一个小品《追星族》,表现出家长面对子女追星的种种无奈。随着2005年超女的盛行,追星族一词逐渐被“粉丝”所取代。粉丝即英语“fans”的谐音。

 

经典台词:

爷爷,这位同志是叶倩文同志。

——爷爷,欢迎您加入追星族行列。——胡说!我这岁数连上楼我都喘气我还追星,我追得上吗我?

——鬼唱歌?鬼唱什么歌?——反正鬼在地底下,咱就唱《地道战》。

白狐仙还不远万里?我听着怎么有点白求恩的意思。

——爸,这大神儿跳得怎么样啊?——不怎么样,顶多也就是乡镇一级的巫婆水平,都进不了县城的。

8.《剧组到我家》

75集是《剧组到我家》,圆圆做了某广告的副导演,同学们纷纷送来礼物。

仔细听一下本集现场观众的笑声,会发现基本都是孩子的声音。这是英达为感谢关凌所在学校的支持,把她的同班同学都叫去做现场观众。看到同学们都坐在观众席上瞧着自己,关凌当天的表演也格外卖力,想尽量表现得更好一些。拍完这集后英达对关凌说,圆圆向小桂展示所收的礼物那场戏开始前,关凌有意朝台下的同学笑了一下,英达说当时有几个男生都兴奋极了。

从这一集的花絮来看,杨立新在饭桌上边吃边说话时嘴里喷出了东西,几乎喷到其他演员的脸上,后来在《女儿带来男同学》一集里也是如此。每次到这个时候,其他演员都会笑到崩溃。对此,杨立新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最看不惯有些电视剧里演员的假吃,就是当演员吃饭时知道自己很快要说台词的时候,就故意少夹一点东西比如两个米粒放嘴里嚼,就怕到时候说不清台词。他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假,自己一般不会这样做,哪怕冒着喷出东西的风险,也要尽量真实。

在众多花絮中,演员频频笑场的环节令观众印象深刻,其中就有杨立新在某一些台词上的多次笑场,比如《芝麻开门》中,志国鉴定金镯子成色归来时兴奋地大喊,“真的,真的,完全是真的,而且成色相当好,具有工艺品价值,要在市场上出售,起码这个价儿”。从花絮来看,杨立新在这句台词上笑场四五次。

对此杨立新解释说,他笑场主要是由于文兴宇总是笑,或者在那里硬憋住不笑,受其感染自己反而笑了起来,而文兴宇背对着镜头,导演和观众都看不到他的表情。文兴宇这样绷住不笑的表情害了不少人,包括英壮,有一次英壮就被他逗得笑场,英达质问他为什么总是笑,英壮当场说,您看文老师那脸都成大马猴了我能不笑吗?

直到英达在《大奖》一集中扮演DEC电脑公司总裁,才发现文老师这种特有的表情,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一种情况是被演对手戏的演员逗得笑场,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一处笑场后,现场观众在那里就有了预期,那句台词还没说到观众先乐,演员往往也就控制不住了。最典型的就是《目击者》一集中,宋丹丹说到台词“背影儿”时频频笑场,台上台下笑成一片,最后英达不得不走上台去,罚宋丹丹给观众鞠了一躬。

对于杨立新来说,在《我爱我家》中与英达的相识,还促成了他为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配音。电影中除了两三句话,张国荣的绝大部分台词,都是杨立新的声音。

《霸王别姬》里要求张国荣必须讲标准的普通话,为此张国荣提前三个月到北京练习但仍不合格。后来,在影片中扮演那坤的英达向剧组推荐了杨立新。杨立新把录像带拿回家仔细看了两天,第三天就进了录音棚。为表现张国荣沙哑的声音,他配音时一直仰着脖子说话。不过一直到张国荣去世,杨立新都没有见过他本人。最开始几年,杨立新给程蝶衣配音的事情不为外界所知,原因是《霸王别姬》考虑参加一些国际电影节评奖,字幕中没有出现杨立新的名字。对此,他并无计较。

由于《我爱我家》中志国本身的喜剧色彩并不太浓,加之常年在北京人艺磨练出来的表演功底,演完《我爱我家》后杨立新身上的喜剧印记并不像《我爱我家》其他演员那么明显。后来他扮演的角色,无论是舞台上的卢孟实、秦二爷,还是荧屏上的海瑞、萧何都是正剧人物,丝毫没有转型之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杨立新不再接演喜剧,只是后来看到的有些喜剧剧本令他失望。其间有导演来找杨立新演喜剧,他拿过剧本一看,从结构到故事都没有喜剧因素,他说这根本就不是喜剧,导演说到时候找几个喜剧演员一演就成喜剧了,杨立新立刻就对那个导演说,再见。在他看来,喜剧不是单靠演员表演出来的,前提是必须有优秀的剧本,出门摔一个大跟头解决不了笑的问题,最多只能算低俗喜剧。

2013年杨立新出演了陈佩斯导演的一部喜剧电视剧,他觉得自己这次遇到了好剧本和好团队。

 

经典台词:

——凭什么撤了我的小队长?——这怎么能说是撤呢?这是你主动地从那小队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把机会让给比你更落后的同学。

谢谢大家,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陆拍片,这是我第一次同孟先生合作,心情怪怪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接受我,给我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还有,我对不起全中国各族人民,对不起全世界各国人民,外星人还用提吗?他们好像跟这事儿没多大关系。

9.《卡拉OK》

87集《卡拉OK》,一家人争先恐后,参加家庭卡拉OK大赛。

本集是《我爱我家》中极为特殊的一集,因为它实则是为一种产品做了一整集的推广宣传。只不过故事比较精彩,加上各位主角都荒腔走板地歪唱了歌曲,观众并没有被强买强卖的感觉。这种产品,就是万燕卡拉OK影碟机。

1993年,安徽现代公司通过购买国外的图像解压缩技术,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推出了万燕卡拉OK影碟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VCD产品。公司有关负责人通过摄像师王小京和剧组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在剧中做一下宣传。剧组提出可以艺术性地做一些植入,拍摄费用由安徽现代公司提供。最后,安徽现代公司还给剧组提供了七台影碟机,每台价值五千多块钱,并附赠了一些音乐碟片。

不仅如此,剧组还同意万燕的产品海报上出现那张最著名的全家七个人的合影。当然,这张合影并非为此产品专门拍摄的,而是在前四十集的拍摄间隙,由王小京摆拍的。拍这张照片并没有那么郑重其事,灯光也没有专门调整,突出人物的生活化,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微笑。由于沙发太小,赵明明只能横躺在中间,双腿搭在扶手上,关凌则坐在了扶手上面。现在只要一说到《我爱我家》,大部分人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应该就是这张温暖的全家福。

 

时代印记:

本集出现的万燕卡拉OK影碟机,让中国百姓认识了VCD,并开创了世界VCD行业。然而仅仅几年时间,拥有这项领先技术的万燕却最终淹没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1996年至1997年,爱多、新科等新品牌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并占据大部分市场。1999年,各主要生产厂家开始大规模降价,每台普通单碟机的价格纷纷跌破八百元。DVD产品开始取代VCD。万燕品牌昙花一现,早已消失在市场的滚滚洪流当中。

10.《目击者》

92集《目击者》,全家人提供凶杀案的破案线索,尽管普遍没有价值,但最后还是将凶手锁定。

这一集的编剧之一是臧里。臧里从小喜欢戏曲,年轻时候写过不少京剧剧本,还特别爱写喜剧,后来转入影视,和妹妹臧希合作出不少作品。臧里曾和石林合写过一个喜剧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1989年由赵丽蓉和侯耀文在春晚上表演,赵丽蓉一炮而红。这也是春晚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投稿小品。

《我爱我家》后八十集广招编剧的时候,在海运仓附近一家招待所与编剧们谈合作。有个朋友把这一信息告诉了臧里,而这家招待所离臧里的父亲家非常近,托朋友约好时间她就去了。当天,是在臧里眼中有点儿像大学生的林丛接待的她。林丛先给包括臧里在内的一些作者看了两集已经拍好的片子,随后发了一份材料,里面介绍了剧中的人物关系。按照要求,编剧们可以先编故事,故事通过再写剧本,故事通过就可以签合同。

臧里回家后就写了几个故事梗概,故事交上去之后再到招待所,这次跟臧里谈话的就是梁左了。臧里感觉梁左不是特别擅长言辞,他受苏联文学影响比较大,引用一些文章多次提起苏联名著。

对于剧组提供的简单合同,臧里认为有些苛刻,当场还提了几个问题。

随后臧里就按照平时创作生活喜剧手法去写,交上去再看梁欢、梁左改回来的剧本就发现,情景喜剧的写法完全不一样。臧里总结说,一个人要进入一个房间,正剧是四平八稳往里走,喜剧是蹦蹦跳跳往里走,但还是从正门进入,而情景喜剧则是从后窗户跳进去,并非常规叙事。

《目击者》的故事梗概是臧里写的,而后也完成了初稿,但最后呈现出来的剧情与最早的故事已经有很大不同,除了开头保留着她写的内容,而后变成每个人表现自己,后来就跟臧里写的故事关系不大了。英达也承认,最后指认的结局模仿了一部美国情景喜剧。

《儿女正当好年华》那两集的故事也是臧里提供的,当时她想喜剧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展示老傅的情感生活。提供故事后臧里并没有动手写,主要是感觉写了也达不到剧组要求。后来剧组出高价买了这个故事,差不多一个故事卖出了剧本的价钱。

据臧里介绍,当时提供一个故事可以得到二百元到二百五十元,写完初稿再加五百元。由于不太可能通过二稿,所以一般的作者只能拿到七百五十块钱。

 

时代印记:

圆圆有一句台词,要不是受她爸的拖累,她早成“见义勇为好少年”了。

曾经,对于赖宁式小英雄,社会舆论总是以英雄赞歌的形式进行报道,并号召青少年向他们学习,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会表彰“少年英雄”的见义勇为事迹。旧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是明确提出,“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告”,甚至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也提到“坏行为,敢斗争”。

但是近年来常有类似儿童“手拉手救人”而失去生命的悲剧发生,社会开始反思青少年见义勇为是否应该提倡,在紧急事件面前应该先力求自保再考虑施以援手。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删除了“见义勇为”条款。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冒死救人不足取。

 

经典台词:

其实我也就没说,我昨儿也折腾一宿。我在深思,身为一名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候不能抛弃自个儿的丈夫,而紧紧抓住那个男的⋯⋯怎么这么别扭啊?

——晚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不管白天晚上,都要遵纪守法。不要以为是晚上,就可以随便杀人哪!同志,我这个话说得对不对呀?——对对,您这话没错,不过说不说都成。

快到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情况!先是一个老头儿,走在我们的前头!他是越走越快越走越快,一拐弯儿,没了。我看他是啊,到家了。

——我就瞅见一背影儿。——那好,你说说他背影什么样?——背影儿?反正也就和一般的犯罪分子的背影儿差不多吧。反正是鬼鬼祟祟的,缩头缩脑的,您干这工作接触的坏人比较多,我就不具体给您描述啦。

他早在就一片惊叫声中,趁着茫茫夜色,逃走了。那真是,您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杀您,神兵天降难提防!

——哎,别跟孩子一般见识。——我这不是跟他,是跟他们这一家子!咱们来了一上午了,白白的,什么线索也没得到!

1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95和第96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全家人为了赶走孟昭阳,想尽办法给他介绍女朋友。

孟昭阳其中一个女朋友小骆由马羚扮演,她在前四十集已经出演过马主持。由于小骆这个角色在剧中泼辣刁蛮,马羚认为是因为很多女演员怕自毁形象都不爱演,英达他们才找她去的。

饭桌上的一次经历,给了马羚出演小骆的灵感。有一次英达和马羚跟圈里人一起吃饭,饭桌上的一个女演员可能是因为失恋,喝完酒突然声嘶力竭地大哭起来,哭得最后滑到地上,眼睛上的睫毛膏都花了,脸上划出两道黑印。英达悄声告诉马羚注意这一幕,最好能在演小骆时把它表现出来。到录制现场,马羚借助一支眉笔将脸画花,完成了一段哭戏表演。

这一集里,志国的女同事小林长得非常漂亮,孟昭阳因此害上了相思病。小林由当时刚刚从解放军艺术剧院毕业分到空政的牛莉扮演,经剧组美术师戴延年介绍,牛莉来到剧组。此前牛莉演戏不多,尽管演过话剧但表演经验毕竟有限,现场坐着观众,而且第一次跟那么多影视大腕合作,牛莉当时非常紧张。

牛莉还在《优化组合》一集里有过客串。多年之后牛莉才发现,尽管她在《我爱我家》的戏份不多,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牛莉将英达视为自己的伯乐,再后来还参演过英达导演的《中国餐馆》和《一手托两家》等喜剧。英达曾点评说,牛莉是能演喜剧的漂亮女演员。

编剧梁欢也在本集露了一面,演孟昭阳的女朋友之一。

 

时代印记:

圆圆对爸爸说,昭阳叔叔借他的金利来领带先戴两天。

金利来,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男士商务品牌之一,由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作为中国35~45岁社会中坚男士的首选,金利来自创立伊始,就立志成为男人世界里独树一帜的品牌,因此广告词策划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品牌英文名称“GOLDLION”的中文译意为“金狮”,但在粤语中“金狮”和“今输”谐音,公司便把英文“GOLDLION”的GOLD译意为“金”,LION译音为“利来”,再合而为一,便成了今天的金利来。如今的金利来不只生产男士服饰,但品牌地位似不如前。

 

经典台词:

我的那个老战友家里呀,条件是相当不错,庭台楼阁,花园洋房,厨房炒菜,卫兵站岗,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段呐,妻妾成群,前呼后拥⋯⋯那是刘文彩他们家。

你大哥他们单位,新分来一女大学生,那真是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呀,这么跟你说吧,现在兹是他们单位里的男的,全找不着北了,包括你大哥在内。

——我记着,我这两天没吃饭呀。——你是没吃饭,你喝了三天王八汤了你,我们家受得了吗?

瞧你说的,指不定谁传染谁呢,我这心,都伤了二十多年了,不照样微笑着走向生活吗?

试试吧,这就好比乌龟吃老虎,成了,开天辟地头一遭,不成,脑袋一缩,接着当你的乌龟,有什么的?

我姓骆的,不是没人要的主儿,打小儿活到现在,街坊邻居单位学校,追我的人那不得一个加强营啊,还不算那些八十岁以上的,四环路以外的,我怕谁呀我?

我姓孟的,也不是没人要的主儿,我打小儿活到现在,街坊邻居单位学校,追我的人起码有一独立团,这还不算那些入了敬老院的,没出幼儿园的,我怕谁呀我?

12.《彩云易散》

101和第102集《彩云易散》,小桂奋发图强,试图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这两集以小桂为主线展开故事,而剧本的创作与梁左跟李蕴桥的一次长谈有关。当时全剧组住在广院对面的石油招待所,把其中一层房间全包了下来。有一天排戏间隙,李蕴桥房间的门开着,梁左转到了这个屋就跟李蕴桥聊,肯定她目前的表演,并指导她如何更好地塑造角色。李蕴桥说自己演得不过瘾,梁左说,你想演更多的戏这很好,以后我们会给小桂专门写一些戏。这才有了《彩云易散》,上下两集的故事都围绕小桂展开。在剧组李蕴桥很少跟别人聊这么久,通过这次谈话,李蕴桥觉得梁左特别值得信赖。

按照这两集的剧情,和平要教想当演员的小桂唱一段单弦。这一段文革期间的著名唱段叫《铁打的骨头举红旗的人》,原唱者单弦演唱名家马增蕙,歌颂的是农村基层干部王国福,前两句唱词为“王国福家住在大白楼,身居长工屋放眼全球”。这两句确实是宋丹丹教给李蕴桥的,她就按照宋丹丹的唱法进行模仿,还必须扯开嗓子唱出来。总觉得自己唱得不好,实拍那天中午剧组其他人出去吃饭,演播室里就剩李蕴桥一个人练习,反反复复唱这两句,直到找到感觉。

李蕴桥很少忘词和笑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遇到特殊情况。那天实拍有一场戏是小桂从客厅开门进饭厅,但门锁故障一时打不开门,李蕴桥有点儿懵,不知如何处理,只能临时加了一句词叫和平:大姐,俺咋打不开门啦?最开始剧组的人还以为李蕴桥是在做戏,后来发现门真的打不开,只能暂停拍摄。面对这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李蕴桥当场哈哈大笑。

作为剧组里的新人,又是第一次演喜剧,有时候李蕴桥抖出一个包袱,现场观众的反应非常强烈,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她感觉宋丹丹现场表演的创造能力非常强,而且拍戏过程中跟宋丹丹对视的时候,李蕴桥能从她的目光中看出期待,期待她接下来抖响台词里的包袱。

有一次临开拍前,观众都已经坐好,李蕴桥的胃忽然疼起来,宋丹丹就抱起她,掐着她的虎口,那一刻李蕴桥觉得非常温暖。

不过由于年龄尚小,当时年仅二十岁,李蕴桥现在想起来,那时的自己有一些自闭,拍戏之余没有能很好地融入这个优秀的团队,这也让她感到遗憾。

由于说不清楚的压力和委屈,李蕴桥当时在宿舍哭过两次,她就把心里的话说给同屋的林丛听。不想林丛把李蕴桥爱哭的事情告诉了爱人郭伟军,这件事让当时的李蕴桥感到有些失望,她就变得更不愿与别人交流,除了拍戏,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现在想来其实是很小的事情,但由于当年不善于沟通,她只能采取躲的方式。

结束《我爱我家》的拍摄之后,李蕴桥很少再和剧组的人联系。1994年底,她参加胡玫导演的电视剧《昨夜长风》的拍摄,后来又和赵薇合演过电视剧《姐姐妹妹闯北京》。由于演过保姆,也有不少小保姆的戏找她,但还是由于漂亮不像保姆,大部分都没有演,只在电视剧《一年又一年》里客串过保姆。2000年李蕴桥拍了胡玫导演的电视剧《忠诚》,当时她已经改名为李雨晴。不过这个名字也没用多长时间,后来再签经纪公司,又改为目前的艺名李蕴桥。

也有几个喜剧导演找过李蕴桥,但看完剧本她根本没有想演的冲动。2003年,李蕴桥出演了电视剧《大江之梦》。《我爱我家》之后李蕴桥饰演过不少角色,但观众记得的只有小桂,可见这部电视剧深入人心。

拍完《大江之梦》后,李蕴桥遇到了自己的爱人,结婚之后又有了一个儿子,现在已经八岁。十年时间里,李蕴桥淡出了影视圈,专心在家相夫教子。这十年对女演员来说是黄金期,但李蕴桥认为女人到什么年龄就要干什么年龄的事,家庭和孩子是对她这十年最大的褒奖。她身边有两个演艺圈的姐妹,利用这十年时间变得更有名气,每次见到李蕴桥活泼健康的孩子就说,名气算什么,她们更想见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跑来跑去。

八九年前在一个场合,李蕴桥偶然看到了英达。多年未见,她颇为感慨,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英达问身边的姜文,你认识她吗?姜文摇头。英达说,这不是小桂吗?姜文睁大眼睛说,原来小桂这么漂亮呢!

孩子慢慢长大了,从2012年年底开始,李蕴桥已经慢慢想回归演艺事业。但她不想为复出而复出,而是想带一个好作品出来,让观众重新认可。她还是想和多年熟知的朋友比如胡玫合作,但现在还没有时间表。

李蕴桥特别强调,拍摄《我爱我家》是她最美好的回忆。她特别感谢林丛和她的爱人郭伟军。饮水思源,是他们将自己带到这个优秀的剧组,尽管当年与林丛产生过一些莫名的距离,但她的好李蕴桥一直记在心里。没有和林丛做成朋友,也成为李蕴桥内心深深的遗憾。她想对林丛说一句话:当年被你带进组的小桂,这些年都是想着你、感激你的,小桂不是没有良心的丫头。

2013年底,央视《中国文艺》节目邀请《我爱我家》剧组人员重新聚首,久违的“小桂阿姨”李蕴桥出现在大家面前,道出埋藏内心许多年的心结。当坐在观众席角落的林丛出现时,李蕴桥立即泪流满面,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冰释前嫌。

 

时代印记:

小桂在本集中有一句台词:“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年轻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做年轻的女人,又给人家当保姆,简直难上青天了!”

这句话是模仿此前刘晓庆的一句名言。作为中国名人出自传的第一人,1983年刘晓庆出版自传《我的路》,书中她有一句话就是,“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女明星,刘晓庆当年也经历了诸多是是非非,由此感叹做人之难。

 

经典台词:

你是想在局长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啊?这个问题可就复杂喽,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数,得经过组织上的考察培养,讨论通过,等等等等,还有这个年龄呀,资历呀,——你是哪一年参加革命的?

学英语跟家里穷有什么关系呀?你上人英国看看去,甭管多穷的孩子英语都溜着呢⋯⋯

俺希望有一天高仓健能收到俺的手纸。

导演那不满大街都是啊,上次门头沟出那车祸知道吗?轧死八个人,六个导演,还有俩制片主任。

人家说了,人家都在街上拍外景,一大帮人,那导演还有点儿名,叫冯小刚,听说不是骗子。

俺好命苦啊!

13.《新的一页》

104集《新的一页》,家人为圆圆的小升初大伤脑筋,好在天遂人愿,最后圆圆被学校保送上了一所好学校。

最早选关凌进剧组的时候,英达、梁左等也不知道一个孩子能演成什么样子,只是觉得圆圆是一个不得不出现的配角,所以安排圆圆为主的剧集非常少,只有《心中的明星》和《女儿要远航》。正是因为关凌在前四十集不错的表现,后八十集增加了大量圆圆的戏份。

其实剧中圆圆所在的小学和后来升入的中学,就是关凌自己经历的两个学校。被剧组挑中时关凌在和平里四小上五年级,前四十集拍摄时她上了六年级,第二年后八十集拍摄过程中被保送上了一七一中学,与圆圆的升学轨迹如出一辙。

在和平里四小的时候,关凌就是学校里的风光人物。她积极参加各项文艺活动,是品学兼优的大队长,还当过东城区十佳少先队员。到一七一中学后,关凌因为参演《我爱我家》已经小有名气,平时从传达室拿到的信都一摞一摞的。有一次关凌在班里看信,信里塞的纸条掉到地上,班主任发现后还批评她不要张扬,关凌当时还觉得挺委屈的。受到太多关注,也就有了一些压力。那时喜欢关凌的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特别多,自己平时总能收到一些礼物,甚至有时去动物园,饲养员叔叔都会分给她好多树叶,让她喂长颈鹿。

由于年纪尚小,别看圆圆说了那么多人小鬼大的大人话,但有些台词关凌自己都不太理解,随着年龄增加再回看才慢慢明白其真意,发现剧本中有深度的地方。

尽管不好理解,但剧组里关凌背词的速度超过很多人。《女儿要远航》一集有大量的关于航海知识的专业术语,比如海损数量、海面搜寻协调船、海上救生法、海上搜寻移动频率、国际电讯联盟等等。家里其他人教圆圆的时候可以照着书来读,但圆圆接受考核时只能对着空气背诵出来。当时没有提词板,好在孩子记东西快,又有在学校背课文的经验,关凌的台词都是一股脑儿说出来的。拍摄《女儿要远航》这集时,姜文来剧组探班,拍完后摸着关凌的脑袋对英达说,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希望在人间》一集中,关凌台词里有不少关于股市的专用词汇,也生生背了下来。

也有为难的时候。《独立宣言》两集里有一个片段,圆圆不让年老的爷爷吃红烧肉,做好的肉只能自己勉强吃掉。而现实中的关凌是不吃肥肉的,当天晚上就要见观众实拍了,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中午恰好有个外宾在广院附近的华润饭店请剧组吃饭,其中有一个菜是菠萝咕老肉。英达就悄声对关凌说,你不是不敢吃肥肉吗,这盘菠萝片晚上可以当肥肉用。关凌高兴坏了,赶紧把菜打了包。所以观众们在镜头中看到圆圆一块一块吃进嘴里的红烧肉,实际上只是菠萝。

另外到了《妈妈只生我一个》,按照剧情需要,关凌要学中风病人走路,最开始她觉得不可接受。英达见状单独开导她说,演员不只有光鲜靓丽的一面,背后还是要付出很多,还拿好莱坞一位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女星举例。不仅如此,英达还亲自设计了几个病人的动作。

不仅要演戏,关凌还为剧组找过群众演员。那是在《小饭桌》一集,这一集需要有很多小学生出现。由于广院附近的小区不多,很难找到足够多的孩子做群众演员,剧组就安排关凌找了几个她的同学,其中也包括她的堂哥关柯。按理说关柯是关凌的亲戚应该给予照顾,但从镜头里看他总坐在背对着摄像机的位置,关凌全家给他评了一个“最佳背影”奖。好在他还保留了一句台词,在小饭桌吃完饭向老胡一鞠躬,说了一句“胡爷爷再见”,老胡回应了一句“关柯再见”。

由于年龄最小,剧组里的叔叔阿姨都特别照顾关凌。在《饭局》一集里,全家人出去吃三千块钱一顿的大餐没有带圆圆,餐桌上大家都吃到了各种方法制作的大虾。然而这毕竟是假的,现实生活中关凌真的吃到了大餐,而且有虾。

在剧组里与梁左的一次聊天中,梁左问关凌最喜欢吃什么,她列举出不少好吃的,其中包括大虾。几天后梁左从广院回《人民日报》宿舍办事,临行前把关凌叫上说,我请你吃个好吃的。两人回到城里,梁左带关凌进了昆仑饭店的高档餐厅,点了一道特别贵的菜龙井虾仁,一顿饭花了三四百。吃完饭关凌还去了梁左家,开心地玩儿了半天他女儿猫猫的乐高玩具。回到剧组宋丹丹问关凌都吃什么了,关凌眉飞色舞地讲了一遍,宋丹丹半开玩笑地数落梁左,这么一个小屁孩儿你请她吃那么贵干什么呀?直到现在,龙井虾仁还属于饭店里价钱不菲的高档菜。

宋丹丹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她对关凌也非常好。当时建国门附近开了全国第一家必胜客,宋丹丹有时买来披萨,到剧组就单独把关凌带进她的屋里去吃。有一次在剧组过六一,工作人员送了关凌满满一沙发玩具,给了她一个惊喜。

杨立新发现用彩笔将自己的台词在剧本上标出来的方法很好,就送给关凌一盒从日本带回来的彩笔。在关凌的印象里,杨立新在剧组特别注意锻炼身体,一有空暇就举哑铃,所以身材保持得特别好。从18岁坚持到现在,杨立新每天都要跑步,有条件的话还要练习双杠。拍完《我爱我家》之后,杨立新每次见到关凌都督促她多做锻炼多跑步。

广院的秋千很高很高,每天吃完午饭关凌爱去荡秋千,但她一个人荡不起来,央告遍了全组人员人家都不爱带她去,结果很多时候都是贾乐松陪她。她坐在贾乐松两只脚中间,荡到最高处嘎嘎地笑。几乎每次荡完秋千,贾乐松都会给她买个冰激凌吃。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毕业后,关凌曾经想过转行,还到GE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觉得自己在演艺方面有专长,多年的经验都抛弃也未免可惜,于是又重回演艺业。

关凌后来还自导自演了情景喜剧《圆圆的故事》,是以长大后的贾圆圆为主线的一部社区生活喜剧。但这部戏的内容跟《我爱我家》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尽管杨立新、梁天等《我爱我家》中的主演,也参与了此剧的客串表演。

能在小时候参与《我爱我家》的演出,关凌感到非常幸运。现在她打开电视,常常在重播的《我爱我家》中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对于现在的小孩儿来说这不算什么,但在20年前就显得弥足珍贵。

201111月,关凌与《圆圆的故事》制片人姬云飞结婚,第二年10月生下一个男孩。在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前,有网友打趣说生儿子可以叫姬关枪(机关枪),女儿可以叫姬关花(鸡冠花)。本来是一句玩笑,但不拘一格的关凌就势把儿子的小名取为姬关枪。

关凌在剧组过六一得到的礼物中,有宋丹丹专门到赛特商场给她买回来的可爱的光头小娃娃。这个娃娃关凌保留至今,现在她家的姬关枪在玩儿。

20年来关凌感觉圆圆的形象已经与自己融为一体,观众看到她有时会下意识地叫她圆圆,平时在路上听到有人喊圆圆,她也会不由自主地回头。关凌现在不仅从事影视剧表演,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北卫视等主持多个电视节目。

 

时代印记:

和平引述圆圆班主任赵老师的话说,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教育方针,体现在五个方面的全面教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很多年过去了,这一教育方针仍然适用。

家里准备为圆圆小升初的事情给学校送礼,备选礼品包括志国单位发的月球车磁疗按摩器一部。

《我爱我家》中,经常见老傅手拿月球车按摩器在肚子上滚动。这种按摩器在当年属于罕见物品,因此可以作为礼品赠送亲友。因其外形酷似月球车,故而得名。月球车是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这些年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各种健身器械层出不穷,月球车按摩器已经不常见。

 

经典台词:

我上不了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了好大学就进不了好单位,进不了好单位就找不着好对象,找不着好对象⋯⋯我这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圆圆要是上了重点中学,你爸还用吃这什么美国花旗参哪?你爸还不得一蹦三尺高,多活一百二啊?

咱跟人家说,逢年过节他们学校联欢会我给承包了,我认识多少大腕儿啊?阿敏阿玉阿英,阿东阿欢阿庆⋯⋯

回头你再犯了法,孩子是进中学了,你也进监狱了。

14.《真真假假》

107和第108集是《真真假假》,老傅为引起家人的重视装起病来,没想到弄假成真又忙着安排后事,当然到最后发现是误诊。

这两集的编剧主要是张越,同时这也是张越为《我爱我家》写得最早的,也相对最自由的剧本。

第一天在现场看拍戏时张越就觉得老傅这个角色特别好玩,特别想给他写一集戏。当天晚上回到家,张越就想起写一个老人装病的故事。在张越看来,一个老人不被家人关注会特别落寞,为引起重视总说自己身体不好,其实一旦弄假成真有了病,他们首先就承受不了。生活中她能看到身边很多这样的人,她认为不同年龄层的人在生活中会遭遇不同的窘境,有不同的表现。

一集剧本大概五六千字,张越写得特别顺,当天晚上就写完了,总共写了一万多字,足够两集的篇幅。第二天她就托人带给英达,后来接到英达兴奋中打来的电话。英达说一个作者第一次能写到这个程度,就算是一个能用得上的熟练工。他说他是晚上看到这个剧本的,当时宋丹丹已经睡着,英达笑得都把宋丹丹吵醒了,然后英达就念给她听,俩人一起乐。

不过到后来实拍的时候,怕成片后审批通不过,英达把剧本中一些特别好玩但又比较敏感的地方删掉了,有些遗憾。比如,老傅留“遗嘱”的时候拿出一张照片,说这是在延安我和周总理一起照的相,大家就说,原来您还和周总理一起工作过呀,老傅说是,大家问周总理我们看见了,那您在哪儿呢。老傅说就旁边那个领导,大家问那个领导是您吗,老傅说不是,领导后头,大家问后头那个警卫员是您吗?老傅说不是,再后头,大家问那后头不是有一棵树吗,老傅说对呀,树后头不是有一个小黑点儿吗,那就是我。

英达说他也觉得这几个笑点特别好,但就怕最后通不过,只能忍痛割舍。而且事实证明即使操作中如此谨小慎微,播出后仍被批评内容对老干部不敬。

对于被别人指摘的调侃老干部这一点,文兴宇本人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眼中,一个人不管身居多高的职位,但你首先是一个人,也有老的时候,在家中大都有老小孩儿的一面。开玩笑并不意味着冒犯,对于剧中的玩笑,他完全能够接受。

《真真假假》这两集,是张越题材自由发挥的两集,她认为剧集关注的是寂寞老年人的问题,并非完全是笑话。英达从这两集看出张越的写法基本符合要求,一出手水平就不低,便把她拉入编剧组。不过张越后来参与撰写的多为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发挥的余地已经十分有限。

据贾乐松“揭发”,张越写剧本非常快,而且在旁人看来几乎没有酝酿,没有推敲,提笔就写,写完就完。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不是沐浴熏香,不是吃饱喝足,也不是擦亮桌椅,而是——她必须坐一个家里的小矮凳趴在床上写。张越就是以这样难拿的一个姿势写出了《我爱我家》的剧本,几乎没有耽误过事儿。

不过也有失策的时候。有一次在家写剧本还剩两场戏张越没有接着写,英达打电话来催稿,张越觉得利用英达从广院赶过来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完剩下两场戏,就骗英达说早写完了,你随时过来拿。英达说,我在你们家门口附近,你把剧本拿出来吧。张越听完大吃一惊,连忙说我家对面是亚洲大酒店,你到酒店大堂先凉快凉快,我马上就来。

放下电话张越奋笔疾书。当时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家里也没空调,张越只穿着短裤背心,还用很多皮筋把头发扎成一脑袋小辫儿。不到一个小时写完后,张越把笔一扔,抓着剧本就跑出了家门,冲进亚洲大酒店。久等的英达已经意识到张越在撒谎,但随后看到粉背心、绿裤衩、一脑袋小辫儿的张越出现在自己面前,还是吓了一跳。其间酒店服务员也一直看着这位明星英达,不知道他在大堂等谁,谁知最后等来一个“神经病”。

当时张越的报酬是每写一集拿五百块钱。《我爱我家》火了之后很多人找她要光盘,其实张越手里连一套光盘也没有,但如果这样说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自己买一套送给人家。后来她跟英达说自己想要一套盘,英达说你没有我也没有,你非要的话我也得给你买去。

后来张越还参与过《候车大厅》的编剧工作,并在里面演了一个英壮(刘大明)的初恋情人。她还给《临时家庭》和《电脑之家》写过剧本,越写越顺手,但她觉得也越写越没感觉。后来机缘巧合到央视当主持人,就放弃了编剧的工作。蔡明知道后非常生气,说你疯了吧,放着一流的编剧不当,去当二流的主持人。张越没说什么,但心里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积累之差,她自认为再这样下去,别说一流编剧,连三流的都当不上,掏空自己之后就只剩下耍贫嘴了。

1995年起,张越开始在《半边天》做主持人,从外形到风格都极其个性化。2000年张越开始做《半边天》周末版“张越访谈”,有点儿像访谈体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那十年张越进入不同的个体化的内心。张越认为这个节目几乎给了自己全部的成长。2011年起,张越开始主持《夜线》节目。由于长时间的操劳,一直以胖胖的形象示人的张越瘦了下来。

这两集中有一段过场戏包袱不多,英达就在现场想办法将剧本做了修改。全家人伺候老傅累得无精打采,议论起病情怕不吉利不敢提“死”字,只能用“什么”来代指。从现场效果看英达这个改动很有必要。

 

经典台词:

那我就把实话告诉你们,我这个病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反正一生下来就先天不足。

白天让我上学,晚上回家让我上山下乡,还让不让我活了?听说文化大革命那会儿也没这么迫害过知识分子啊,全让我赶上了。

这个是我早先,行军打仗的时候,用过的一双鞋垫呀!这还是冀中的一个妇联主任,亲手给我绣的呢。

这是几个存折,是你妈和我一生的积蓄啊,就按照和平的意见给志新小凡他们留着吧。

——(骨灰)再剩下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埋在我解放后工作的地方,再剩下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爸,不带您这么折腾人的啊,这我们没法给您埋。

15.《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是电视剧的片名,同时也是最后两集的名字。

这两集“戏中戏”的剧情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观众愿意相信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欢乐的一家人存在。

这两集中,和平提起梁左时说,这人写不出什么好相声,不是掉老虎洞里了,就是什么关电梯里了,要不就天安门改农贸市场了。和平所说正是梁左和姜昆共同创作的三部相声作品,《虎口遐想》在1987年春晚上表演,《电梯奇遇》出现在1988年春晚,《特大新闻》则在1988年底的央视《难忘1988》元旦文艺晚会上播出。《特大新闻》播出后,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争议。19927月《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声集》出版,全文照收了《特大新闻》,算是为这段相声恢复了“名誉”,这段相声后来也被曲艺界认为是准确描写社会心态的成功作品。

老傅质问志新为什么把家里的机密泄露给剧组,志新解释说:怎么是随随便便呢?人家还请我吃两顿饭呢,头一回跟狮子楼,第二回在马兰记。相比狮子楼,马兰记这个名字观众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志新提到这个饭馆并非空穴来风,当时的确有这样一家饭馆存在,而且与剧组的关系非同一般。

马兰记是一家清真饭店,就开在工运学院南门附近的一条胡同里。当年六十多岁的马桂棠,1992年底开起了这家馆子,店里有不少拿手好菜,平时对外营业,对内实行内部价格,算是工运学院的回民食堂之一。由于剧组有多个回民演员,包括文兴宇和蔡明,另外英达等英氏弟兄都属于满族,喜欢吃牛羊肉,因此也喜欢到马兰记就餐,全剧组每月在那里聚餐十次八次。马桂棠在中影公司工作几十年,也算影视界人士,跟剧组人也聊得来,经常与年纪相仿的文兴宇聊天。

有一次,剧组在马兰记给蔡明过了一次生日。剧组人商量好,事先都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到饭桌上给了她一个意外惊喜,把蔡明感动得哭了。马桂棠手里有一部相机,记录下了这热闹的场面。照片中梁天的儿子当年只有两三岁,还被妈妈抱着,而今已经上大四了。

由于经营问题和另外的原因,1994年马兰记就停业了。它只存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我爱我家》在工运学院拍摄的全程。二十年后,英达、英壮等剧组成员第一次看到马桂棠拍摄的这些照片,感慨不已。

从《我爱我家》开拍、开播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二十年里,离开我们的岂止是一家饭店,剧组中的很多人也已经离我们远去。

让我们重新说起他们的名字,文学师梁左,傅明的扮演者文兴宇,胡学范的扮演者英若诚,郑千里的扮演者张瞳,姑妈贾淑芬的扮演者李婉芬,导演老冯的扮演者李丁,小黄父亲的扮演者黄宗洛,杨老的扮演者牛星丽,齐大姨的扮演者吴淑昆,插曲演唱者陈琳,与“我家”“失之交臂”的“阿荣”——张国荣⋯⋯

这些人虽然已经走远,但他们带来的欢乐,永远驻留在观众的心里。

1994年底,英达率众成立了北京英氏影视艺术公司。这家专门生产快乐的公司,为中国情景喜剧组织了良好的班底,建立了中国情景喜剧的根据地。其后的若干年里,观众们看到了《起步停车》、《百老汇一百号》、《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心理诊所》、《中国餐馆》、《闲人马大姐》、《一手托两家》、《东北一家人》、《西安虎家》、《带着孩子结婚》、《地下交通站》等电视喜剧。

201377日,英达执导的最新情景喜剧《我们一家人》开机。这一天,既是英达的生日,也是《我爱我家》开拍二十年的纪念日。这是一部向经典《我爱我家》致敬的作品,当年的“贾志新”梁天当起了主演,杨立新、关凌、赵明明、沈畅、蔡明、英壮等《我爱我家》的成员也在剧中亮了相。

201311月,《我们一家人》已经与观众见面,熟悉的《我爱我家》音乐再次响起。

 

时代印记:

老傅提到《海马歌舞厅》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长相像“志新”的那个演员表演有可取之处。

《海马歌舞厅》于1993年播出,共计40集,由梁天、刘斌、张国立等人主演,演艺界数十位当红的影星、笑星、歌星在剧中客串,片头曲《游戏人间》由台湾歌手童安格作曲并演唱。剧中的歌舞厅之所以叫“海马”,与其背后的编剧团队有直接关系。在那之前的1989年,以提高我国影视剧创作水平为目的的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成立。中心由一批活跃在当年文坛的中青年作家和剧作家组成,王朔出任第一任理事长,秘书长是马未都,刘震云、莫言、苏童和海岩都是该中心的作家。《海马歌舞厅》即该组织的作品之一。不过由于经费等问题,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后来解体了。

老傅说完《海马歌舞厅》,志国又提到《半边楼》,还说里面有个演员像他。

电视剧《半边楼》的确是杨立新主演的作品,1992年播出。这是一部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陕西某高校知识分子生活现状的剧集。五个家庭、十几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半边楼”中的典型人物,在改革开放初期呈现出彷徨、思考和探索。在本剧出现之前,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反映一直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题材领域。

老傅一家人打算冒充观众混进拍摄现场的路上,镜头中出现了北京广播学院白底黑字的铭牌。

北京广播学院成立于1959年。2004年8月,正值北京广播学院四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立志将学校创办成为以传媒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多年来该校培养出不少中国观众熟悉的“国脸”,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处处都有他们熟悉的面容,白岩松、崔永元、李咏、毕福剑、敬一丹、李瑞英、李湘、春妮⋯⋯

 

经典台词:

我知道这人(梁左),写不出什么好相声,不是掉老虎洞里了,就是什么关电梯里了,要不就天安门改农贸市场了,还没抓起来呢这人?

甭管什么权,告他们去!告那大白胖子英达,让他赔⋯⋯听说这人还在美国留过学,让他赔美金!

想当年,我在文工团⋯⋯给人打杂的时候,那时候什么累事苦事我没有干过呀?拉大幕、收门票、装死人、学鸡叫,搞不好啊,还得给女演员去换服装,我说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