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我爱•我家 完结

作者:郑猛 著

1994年偶然看到《我爱我家》时,我刚刚上高中。

当天晚上乱按遥控器找到一个台正播放电视剧片头,“策划王朔”四个字吸引住了我。那已经是《我爱我家》的第五集,《亲家母到俺家》。一开场就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包括宋丹丹、梁天和赵明明,其他人都不太熟。而后扮演亲家母的韩影出场,动作和台词都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让我感到纳闷的是,这个电视剧的形式从来没有见过,说几句话就笑一声,特别像喜剧小品,但画面里又是电视剧的场景,看不到观众在哪里。不管怎么样,我对这种形式非常喜欢。那时我每天都写日记,当天晚上看完就把这两集的剧情和内心对它的喜爱,写进日记本里。那之后我一集一集追着看,遇到特别精彩的就写进日记。很快四十集播完了,有些怅然若失,但看到最后一集播完之后所打的字幕“前四十集完”,就盼着接下来能看到它的续集。当然,后来也如愿以偿。

再往后就盼着它的重播,只要电视上播放就津津有味地看,至今不知看了多少遍。《我爱我家》好像有一种气场,只要它的画面和声音在家中出现,屋里的空气仿佛也随着快乐起来。

看得多了,很多台词就熟悉起来,有时在生活中遇到某些场景,还能立即想起剧中的对白,在心里偷笑一下。后来接触网络才发现,喜欢《我爱我家》的大有人在,有的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痴迷者们以说起剧中的台词为乐,很多时候简单几个字和一幅剧照就是大家的快乐密码,无需多言便能心领神会。

不过大家对《我爱我家》的挖掘多限于台词和剧情,而对其背后拍摄的情形却知之甚少,同时又有了解的欲望。遗憾的是此剧拍摄期间媒体还不太发达,更没有网络,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在坊间流行,缺乏确凿的信息。于是2013年初我萌生了为《我爱我家》写一本书的想法,就暗下决心将想法付诸行动。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些媒体想做《我爱我家》20年的专题文章,请我帮他们想一下专题该如何呈现。

参与专题的经历帮我打开了采访《我爱我家》当事人的大门,通过采访一个又一个的主演,我联系到更多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我的想法是不留遗憾,只要能采访到的,哪怕是一个小配角,我也要和他取得联系,请他回忆一下当年的拍摄细节。

采访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托各方面关系都联系不到,联系到了又不愿接受采访,还有的当年的小配角如今已经成为知名演员,对《我爱我家》并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甚至感觉为此写本书有些小题大做。由于年代久远,还有些人已经记不清楚当年的细节,也很难说出太多拍摄故事。另外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和说法,很难说谁对谁错。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怀有对《我爱我家》的热爱,哪怕自己只是扮演了其中一个配角,也还能声情并茂地叙述当年的台词,说起剧中的方言。

比如李明启老师,采访过程中她随口就说起自己所扮演的李大妈的台词,还做出剧中“擦皮球”的动作。采访结束的路上,我收到李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一定要写上,第一是大作家梁左剧本写得好,故事贴近生活,人物鲜明,让我享受了这个创作过程,过去多少年我都不能忘。而后她又补发了一条:还要写上,永远怀念大作家梁左。

在韩影老师家,她说起和平母亲那一段经典的哭腔表演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欢,当场还唱了几句,讲起她处理这段台词的考虑。另外那两句毛主席诗词的大鼓,她也随口哼唱了出来。

金雅琴老师今年已经虚岁九十高龄,耳力已经非常不好,我每提一个问题,都要凑到她耳边大声说出。但金老师的思维还是非常活跃,而且多年表演话剧的经验给了她一条好嗓子,每回答一个问题都掷地有声,不仅能清晰地想起当年的故事,而且每一段话结束都不忘抖一个小包袱,紧接着就是她招牌式的爽朗的笑声。

有很多人怀念《我爱我家》剧组那种亲如一家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后来在其他剧组很难找到了。

《我爱我家》成功绝非偶然,它是精英团队合作的结果,就像林丛老师所说,当时剧组的人有一种后来再也无法复制的热情。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内心也充满矛盾。《我爱我家》整整一百二十集,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但在书中不可能每集都一一尽述。挑选目前这些剧集进行描述的主要考虑是,采访到了这一集的背后故事。如果没有获得这样的幕后资料,哪怕那一集特别精彩,也没有单独拿出来详述。为弥补这小小的遗憾,将另外一些集的经典台词作为“遗珠”,列在了前述各集的描写之后。

对于一样美好的事物,总想了解它更多更多。已经努力争取,然而终有遗憾。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我爱我家》的故事可能永远也发掘不尽,就像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会永远存在一样。

感谢英达导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专门腾出三个多小时接受采访,细述陈年往事毫不介怀;感谢文兴宇老师的爱人张克境老师,不仅讲述了文老师过去的点点滴滴,还通过表达她与文老师的深厚情感,让我体会到夫妻和谐相处之道;感谢臧里老师,提供多人联系方式的同时,痛快地答应并完成了对文兴宇老师的追忆文章;感谢英宁老师,不仅生动详细地讲起当年的故事,而后又不厌其烦地多次提供剧中演职人员的联系方式;感谢李眉老师的信任,把息影十年后第一个采访机会给了我,并坦陈内心的遗憾;感谢金雅琴老师,九十岁高龄依然快乐真诚地接受采访;感谢韩影老师,身体贵有小恙却热情十足与我长聊两个小时;感谢王小京老师,提供精心挑选的珍贵的剧组剧照;感谢贾乐松老师,电话聊完后又发邮件补充讲述剧组快乐的事情;感谢杨青老师,专门从德国打来电话沉静内敛地谈自己塑造人物的心得;感谢杨立新老师,在节奏紧凑的片场间隙边吃饭边聊拍摄旧事;感谢张越老师在日播节目任务压身的紧张之余,夜里与我聊了两个多小时。感谢所有当面或电话里,向我谈起《我爱我家》的剧组台前幕后的老师们。

感谢李牛牛、李妖妖、李谦,使我能快速地找到当事人进行采访;感谢郭峰、苏宇、汤浩、金弋琳、吕彦妮、李智勇、于嘉、东东枪、单炜炜、李星文、蔡春猪、侯林林、苏牧、于奎潮、梁彦、刘波、赵宁、高颖、臧博、马晓征等,在我不同的采写阶段给予的各种帮助,尤其是“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微博的主页君“凉油锅”——郭峰,他凭借对《我爱我家》了如指掌的熟悉程度和细腻如发的思维,不厌其烦地答复了我许多问题。还要特别感谢《读库》主编张立宪老师,他不拘一格地接受了我写《我爱我家》的部分稿件,让我所喜爱的两样美好事物有了交集。

感谢新星出版社接受我的书稿,感谢副总编辑刘丽华老师、责任编辑黄珊珊、营销编辑景振华为本书付出的辛劳。

2009年爱人怀孕的时候,我们两人在家把珍藏的《我爱我家》DVD从头到尾重看了一遍。重新获得快乐的同时,我们想到是否可以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一个小名——扣子。在《我爱我家》里,扣子显得有些神秘,被人多次提及,她是圆圆邻居家的女孩儿,也是圆圆的同班同学和闺蜜。20099月,我们家的扣子降生。而今她已经4岁半多,已经隐约知道自己的小名和《我爱我家》这部剧的渊源。

希望扣子长大也能喜欢《我爱我家》,喜欢这本与她有一定关系的书。

 


郑猛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