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那么这就是田中基地。”我把惊得掉到到达亭人行道上的下巴捡了回来,然后对汤姆说。
他摇摇头:“这是本多基地。”他说完注意到我的表情,“我向你保证,这不是用汽车品牌[1]命名的,基地的名字源自本多猪四郎[2],他导演了1954年最初那部《哥斯拉》电影,北美的所有基地都以这部电影的演职人员命名,田中基地、中古-北基地[3]、中岛基地[4],等等,田中基地以《哥斯拉》这部电影的制片人田中有幸[5]来命名,不过还有很多位田中参与了这部电影,这是个常见的姓名。”
“在日本排第四位的常用姓氏。”卡胡朗吉说。
“看来有人在出发前查过维基百科了嘛。”汤姆评论道。
“用《哥斯拉》的电影人来命名你们的基地真是太有道理了。”尼亚姆对汤姆说。
“的确,”汤姆承认,“我们这边就喜欢玩梗。肯定的,怎么能抛开呢,对吧?不能假装不了解。不仅会拿怪兽电影开涮。你们不知道忍住不吐槽有多难,我刚刚真想跟你们几个说‘欢迎来到侏罗纪公园。’”
“侏罗纪公园里可不是人人都有美好的结局,”我指出,“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
“嗯,他们太粗心大意了,”汤姆说,“我们不会的。而且电影、小说都是虚构,这里都是真的。”
“怎么会是真的?”我问,“我们前脚走进了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后脚就步入了一片热带丛林,这是怎么回事?”
“而且还有龙。”阿帕娜补充。
“严格来讲不是龙。”汤姆对她说完就看着我们,对所有新人说,“来吧,我们去吃午餐,到时候我再解释。”
本多基地食堂有小镇的市场那么大,设有沙拉吧和自助餐,我们新人看着食堂,都有点儿犹豫不决。
“怎么了?”汤姆拿着餐盘问,“你们挡住取餐的队伍了。”
“我们刚刚从一个沙拉吧和自助餐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来到这里。”我提醒他。
“不会有染病的危险,看我的。”他绕过我开始盛食物。
“这些食物看起来都非常……无趣,”尼亚姆说,“你在随便哪个文明社会都能吃到。”
“你在好奇本地有什么作物。”汤姆说。
“对。”
“大多数你都不会喜欢。”
“为什么?”
“因为农作物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培育才成为符合人类口味的食物。”阿帕娜对尼亚姆说,“这里没有为了我们而培育过的作物。”阿帕娜看向汤姆,“没错吧?”
汤姆点点头:“我们这儿的温室也种植农产品,只不过不是本地品种。不过如果你愿意探索,可以尝尝那些。”他指着沙拉吧的尽头说。
我们都看过去。“伙计,那些看起来跟粪便化石一样。”卡胡朗吉说。
“对,所以我们称之为粑粑果。”汤姆说。
“你需要跟你们这里的营销人员谈谈。”我建议说。
“它们的味道比看上去好吃。”
“必然如此,不是吗?”
几分钟后,我们都围坐在食堂里的一张木制野餐桌旁,因为在丛林版的格陵兰哪怕待上几分钟就让人无精打采。汤姆告诉我们先吃午餐,然后和精英队的所有成员一起前往田中基地。
不过首先,他做了一些解释。
“我不是科学家,”趁着吃午饭时,汤姆对我们说。我们都没有胆量尝试粑粑果,“我知道你们——大部分人——都是科学家,”他对我点点头,“唯一的例外是科幻小说方面的专家。所以我把科学细节留给别人解释,只告诉你们我还是新人时听说的情况。”
“比如这个地方到底怎么存在的。”我说。
“对,从头说起。话说,显而易见,”汤姆挥了一圈手臂,比画出整颗星球的样子,“平行宇宙是存在的,理论上有无穷个地球,不过我们只能来到这个地球。总之目前就是这样。”
“这里跟我们的地球一样?”我问。
“嗯,我想你已经注意到了不同之处。”
“你之前提到‘北美基地’,表明这个地球上也有北美洲。”
“哦,好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宽泛地说,是这样的。这颗地球跟我们的一样,有基本的几大洲,但是也有显著的不同,因为这颗地球要热得多。这里没有冰冠,所以也就不存在佛罗里达和我们所知的美国东海岸,从波士顿到萨凡纳的所有一切都被淹没,或者说如果它们存在于这颗地球上,就会被淹没,其实它们不存在。我们还知道,这颗地球处在跟我们大致相同的时空位置。”
“这你们是如何知道的?”卡胡朗吉问。
汤姆指着尼亚姆。“我打赌你能解释。”他说。
“要我说的话,因为星星都一样。”尼亚姆对他说,然后看着我们其他几个人,“如果我们抬头观察天空,看见跟家园地球那边一样的星座,而且它们一点儿都没有变形,那么我们就处在宇宙中相同的位置上,反正都在这座宇宙中。”尼亚姆转身重新面对汤姆,“你是说它们看起来符合你的预期。”
“我是说我了解北斗七星和猎户座,仅此而已,”汤姆说,“不过它们就在天上,在我期待着发现它们的地方。我们这里的几位天文学家确认了其他星座。”
“那么,气候的不同又如何解释呢?”阿帕娜问汤姆。
“有很多不同的理论。一个重要说法是,我们认为这颗地球没有受到希克苏鲁伯陨石的撞击。你们知道,那颗陨石灭绝了恐龙。”
我们都不耐烦地看着他。
“当然——你们都知道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我才是第一次来这里时一头雾水的无知笨蛋。”汤姆有点儿辛酸地说。
“可你刚刚说过我们在同一时空位置,”阿帕娜对尼亚姆说,“为什么那颗陨石不会撞到这里?”
“星星处在正确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太空中的每一次相互作用都一模一样,”尼亚姆说,“我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几十颗小行星和卫星,大约十万个大于一千米的天体,它们都在相互作用,这甚至还没有考虑奥尔特云的影响。”
“绝对不要忽略奥尔特云。”我用严肃的语气嘲弄。
“一个星系里有太多的混沌会导致小行星和行星级别的天体运动难以精确预测,”尼亚姆把我晾在一边,继续解释,“所以六千五百万年前撞击我们地球的小行星绝对有可能完全错过这个地球——或者更有可能完全不存在。”
“在我们的宇宙中没有击中我们的星体也有可能击中脚下这颗地球。”卡胡朗吉说完转向汤姆,“岩石提供了什么信息?分界线在什么位置?”
“你得去跟真正的科学家核实了。”汤姆说,“不过没错,这样想就对了。这颗地球错过了几次灭绝事件,但也许遭遇了其他的。”
“所以,你们认为这些怪物是从恐龙进化来的?”阿帕娜问。她脸上现出一道皱纹,我猜她作为生物学家发自内心地不认同别人的说法时,就会露出这副表情。
汤姆指着她。“不,”他说,“你的困惑我懂。怪兽有另一套完全不同的生理机制,严格来讲,它们甚至不是动物。”
“那它们是什么?”我问,“愤怒的植物?睚眦必报的菌类?”
“都不是,”汤姆说,“它们的生理机制不同于我们家乡地球上的任何物种。差别极大,看待它们不要从生命领域出发,得把它们看成生物系统,类似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他转身面对阿帕娜,“很遗憾,我只能向你解释这么多。我在这里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阿帕娜似乎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
“你在这里做什么?”卡胡朗吉问。
“我的官方头衔是基地运营主管,”汤姆说,“非官方头衔是‘保障一切依计划进行并在必要时救火解困的家伙’。”他指着我说,“杰米在这里要替我干所有体力活。”
“我搬东西。”我证实了他的说法。
“这项工作进行多久了?”尼亚姆问。
“我三年前加入了怪兽保护协会。”
“不,不是指你,”尼亚姆说着做了个手势,“这一切。”
“哦,抱歉。这个嘛,如果你想要追根溯源,那么它始建于哥斯拉在我们的地球上现身之时。”
“什么?”阿帕娜率先脱口而出,我们也表达出了同样的疑问。
“再次声明,我不是科学家。”汤姆提醒道。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点了。”我不耐烦地说。
“核裂变和核聚变不仅会产生能量,还会削弱宇宙间的壁垒。”我们中所有科学家都立即停止进餐,对此表示反对。汤姆举起一只手,“我知道,听起来像是胡扯,就连我都这样觉得。不过这背后有科学依据,只不过我没有把它记住罢了。关键在于我们开始在地球上引爆核弹,这颗星球上的怪兽感受到了爆炸并开始向那里转移。”
“它们为什么要那么做?”阿帕娜问。
“核爆炸似乎是它们的食物。”
“什么——”阿帕娜一想起汤姆不是科学家,便管住嘴,“继续。”她严肃地说。
汤姆点点头:“1951年5月,美国在埃内韦塔克环礁引爆了一颗原型氢弹,那是在法属马绍尔群岛,两天后一只怪兽穿越屏障来到了引爆地点。”
“居然真有哥斯拉。”卡胡朗吉说。
“要明确的是,它的行为和样子跟电影中的哥斯拉大相径庭,”汤姆说,“它只是又大又饿,震天动地地四处走动,寻找食物,后来海军把它吓跑,它逃进了海里。”
“后来发生了什么?”
“它逃离了海军的追捕,一连游了三天,然后死掉,沉入日本的航道,所以我们才有了电影《哥斯拉》,日本船员目睹美国海军追逐一个大家伙,回国后谈起这件事,最后让电影人知道了。”
“我正式对《哥斯拉》这个版本的故事起源表示怀疑。”
“没关系,”汤姆说,“实际上,此类事件不断上演,美国有四次,一次在内华达州的沙漠里,苏联至少发生过三次,法国和英国至少各发生过一次。这个问题严重到核大国在1955年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商讨如何阻止这种事情发生。他们的解决方案是资助一个项目,让一群人穿越来这里阻止那些生物穿越到我们的世界。”
“怪兽保护协会。”我说。
“对,我们的前身,但他们不怎么关心保护怪兽,只是为了防止怪兽逃出宇宙围栏,直到我们用核弹扯破的漏洞再次关闭。”
“他们怎么做到的?”卡胡朗吉问。
“我的理解是投放海量的巨型炸弹进行驱赶。”汤姆说。
“不过我们早就不再做核试验了。”我指出。
“对,不做了,”汤姆认同这点,“一个从未出现在任何协约里的原因是,抵挡怪兽比核大国本来想要应对的问题更棘手。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核战会吸引五十层楼高的怪兽穿越空间裂隙,继续蹂躏洲际弹道导弹的生还者。”
“妙啊,”尼亚姆说,“只许我们把整个城市的全部人口化成核子灰烬,浩劫之后怪兽过来吃几口却绝对不行。”
“我想表达的是,如今已经没有怪兽穿越带来的威胁,”我说完比画了一圈,“那这些又是为了什么?”
“你想问,我们为什么还要来这里?”汤姆说。
“对。”
“这个嘛,当然是为了科学研究。”汤姆挥手扫过其他几位新人,“你在这里的新朋友将要开展前所未有的工作,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崭新世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事业别人永远都没有机会染指。这很了不起。”
“可我们无法分享自己的成果,”阿帕娜说,“犹如在真空中搞科学。”
“你有机会分享,”汤姆说,“暂时只能跟少数几名科学家同僚进行探讨。以后这种情况也许会改善,到那时你们将在各自的领域成为学术巨星。那就不怎么差劲了。”他又转向我,“顺便说一下,如今我们诸多资金就来源于此。政府还在资助我们,只是比以前少了。不过互相竞争登陆火星的那些亿万富翁正给我们提供资金,期待我们在这里的研究成果能在地球老家投入应用,当然大体上需要以一种不像是来自另一颗地球的方式。”
“又或者他们资助我们是为了在地球老家陷入水深火热时有处可去。”尼亚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肯定有人考虑过这一点,”汤姆说,“但不确定形势是否会按照他们的计划发展,去火星还是更可靠一些。”
“为什么呢?”
“首先,那里的掠食者少很多。”
“所以说不仅仅是为了科学,对吧?”我把话题又扯了回去。
“对,”汤姆说,“我们自称‘怪兽保护协会’不仅是因为这个名字朗朗上口,而且怪兽的的确确需要一些救助。”
“小山那么大的生物需要人类为它做什么呢?”卡胡朗吉问。
“我保证你会弄清楚的,”汤姆说,“不过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怪兽限制在围栏的这一侧,还要把别人挡在外边。”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问。
“如我所说,核能会削弱宇宙间的壁垒,”汤姆伸手示意本多基地,“我们保证世纪营持续运转,是因为它位置绝佳,每次都可以通过一种可预测的方式,轻易打开再关闭两个世界之间的通道。原因有很多,但我无法完全理解。世纪营和全球其他几座基地由《怪兽防御和保护条约》的签署国管理,是仅有的来往怪兽地球的通道,受到严密的管控和保护。我们有理由把这一切视为秘密,长久地隐瞒下去。”
“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汤姆继续说,“政府和公司知道怪兽地球的存在,我们为了开展工作并获得资助,不得不让他们知道。我们控制着连接这里的通道,不过如果你有野心,你可以逃过守卫,但是假如你的野心足够大,也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在围栏上炸出个洞。你只需要知道如何炸。如果那种事发生——以前已经发生过,我们这两个世界就都会陷入危险。怪兽确实会给人类带去危险,反过来也是一样。”
“它们能够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踩扁我们。”卡胡朗吉说。
“每年死于蚊子的人比死于其他所有动物加在一起的都多,”汤姆对他说,“也包括人类自相残杀。反过来看,人类灭绝了我们那颗地球上几乎每一种比人类大很多的动物。我们把它们捕猎殆尽,侵入它们的生存环境。体形不是危险的根源,从来都不是。”
“所以,我们也是保护怪兽的警察。”我对汤姆说。
“正确,”他回答,“唯一的关键点在于,谁是怪兽?”
“你知道的,他们在每一部怪兽电影里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套路。”
“我知道,”汤姆说,“每次他们问出这个问题时都很中肯,这说明什么呢?”
注释:
[1]汽车品牌“本田”在日本也用来表示另一个名字“本多”。
[2]本多猪四郎(1911年5月7日—1993年2月28日),日本著名的特摄电影导演,代表作为《哥斯拉》(1954)和《归来的奥特曼》(1971)。
[3]该基地以电影《哥斯拉》(1954)的美术设计中古智和艺术指导北猛夫命名。
[4]该基地以电影《哥斯拉》(1954)中饰演变电所技术员的演员中岛春熊命名。
[5]田中友幸(1910年4月26日—1997年4月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柏原市,日本电影制作人,曾任东宝电影公司执行董事和电影《哥斯拉》(1954)的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