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故乡风月有谁争 完结

作者:释净宗
种种法门比较,知称名最稳当,最殊胜。

1.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

开悟不免轮回的故事
很多人羡慕参禅开悟,不知开悟非一般人所能,而大彻大悟还是凡夫,跟老实称名、往生成佛不能相比。后面讲参禅大彻大悟又来六道轮回的故事。
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则生死依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
在当时来讲,他们悟得深远,非常有声望,“名震海内”,都是有名的禅师,开大悟的人。
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
五祖戒投胎转世为苏东坡。五祖戒禅师,他的悟处虽然高,但是如果以果验因,按苏东坡的情况来看,前生五祖戒还没有证到初果。证到初果的人会怎样呢?
以初果得道共戒,任运不犯戒。
得到初果以后,自然有道力,道力和戒力共存,这叫“道共戒”,自然而然地持戒不犯。
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
没有达到初果的地步,要时常觉照自己,才能不犯戒。
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
初果如果不出家,在家里作农民耕地,虫子自然而然地离开他的犁头有四寸远,那么,他耕地就不会杀生。初果就有这样的道力,你想想看,怎么得了!
如果他不出家,在家也会娶妻,可是:
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
在家人守不邪淫戒,初果如果在家的话,他也娶妻,那么,即使你要他的命,让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他宁愿舍命也不会去犯戒。
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续编卷上•致广慧和尚书)
苏东坡是在家人,他已娶妻,可是他到淫坊,到灯红酒绿的场所去。以此判断,五祖戒还没有证到初果的道力,还谈什么了生死呢?得到初果的人,还没有了生死,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投胎转世,修行增进,不过初果就可以进到二果、三果,直到四果阿罗汉才不生不灭,才了生死,所以阿罗汉才讲“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五祖戒禅师悟境高远,名震海内,连初果还没得到,可知了生死不容易,开悟不足为恃。能老实念佛,不必羡慕开悟。

2.密宗
还有人想学密宗,求现生成佛,不知道凡夫妄求境界很危险。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劣根修密宗的危险
这里有几段文,是大师对于学密宗的开示。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
学密宗,大多数人都有两点:第一想得神通。密宗为什么吸引他?“有神通啊!所以我来学”。第二想即身成佛,“以我凡夫的身份,这一辈子当下就成佛”(那只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谈得上即身成佛)。密宗讲的即身成佛,不是我们这样的根机所能达到。
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
问问学密宗的人,他们都说“我不是想得神通,我不是想要马上即身成佛”。实际上,没有一个没有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呢?
以其宣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
因为叫你来学的人,先用神通吸引你:“你看学密好,感应快,有神通。”那么,学的人怎么可能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这个吸引来的嘛!
学密而回向净土,固是正理,但恐不屑修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
你学密法,如果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正理,就对了。但是就怕你心很狂、很高,不屑回向求生净土,想自己现身成佛,这样就会受病了。你想自己当下成佛,十有八九都要着魔发狂。所以,学密宗很危险。危险在哪里?不是密宗不对,是因为你不是那个根机。
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
我们就专门来学净土法门,他去成佛了,好啊!他来度我们不是更好吗?
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则遍世间人均可成佛。
七天修好了,就可以往生,就可以成佛了,那各个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佛了。其实从古到今,只有释迦牟尼佛成佛了。
密宗讲的“即身成佛”,是指了生脱死,不是成为福慧圆满的佛。福慧圆满,成为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佛,只有释迦一佛。密宗是了生脱死,到他方净土再成佛。
我等业力凡夫,当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度脱,何幸如之!且守我们本分,让彼成佛度我们,岂不更稳妥。彼等若有危险,我此法门绝无危险。
我们只管老实念佛,他们都成佛度我们,多好啊!他们那个法门如果有危险的话,我们这个念佛法门绝对没有危险,很稳当。
若闻彼说的好听,不禁心热起来。成之则为幸,败则便成魔眷,实令人寒心。(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十二)
听他说得好听,心就动了,就热起来了。如果没有修成,则成了魔王眷属,这个想起来,令人很寒心。
密宗之危险,孰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三)
印光大师很慈悲,不是说密宗不好,而是说这个法门的修持要有这样的根机。而我们净土法门,不选择任何根机。上到普贤王菩萨,下到恶劣的阿鼻种性,都可以念佛往生,绝无危险。没有谁学净土法门着魔发狂的。
学观想,学禅定,学密法,都有走火入魔的。理路不明,没有善知识引导,虽然发好心,但是自己根机不契合,反而受到损失。
净土法门千稳万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逼迫自己怎样用功、用力,不需要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随各人的根机,念佛就行。一天念不到三万,念两万;念不到两万,念一万;念不到一万,念五千。你能清净,就清净念;不能清净,就这么念也行。只要有信愿,都能往生,往生都能成佛,真正是任何人都能一生成佛的法门。

3.相宗
有的人喜欢学法相唯识宗。
相宗,如果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唯识宗是佛门里名相最细腻,思维、逻辑、分析条理最微细、最精详的体系,很多有智慧的人喜欢学唯识宗,但是,如果没有破尽我法二执,懂得再多的名相,都是数人家的宝,有什么用呢?
“说食数宝”,肚子饿了,说山珍海味,但是肚子还是空空的,不能解决问题。修行要有实效,法门要契合众生根机。

4.教理
还有人以不懂教理为遗憾。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
念佛如服药,明教理如懂医理。你会念佛,又懂得教理,如同服药又懂医理,能治好自己的病,还可以为人看病,自利利他,这当然很好了。
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也可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如果不懂教理,只要愿意服用前人给你制好的这味阿伽陀药——六字名号,病也可以治好。同时,也可以把这个现成的妙药推荐给一切人,凡是服用的人都可以治好病,同样可以自利利他。
只要病能好就行,至于说不懂得医理,没有遗憾。我们念佛也一样,只要能够往生西方作佛就可以了,至于说不懂得名相、教理,不遗憾。所以,不要在这方面感觉有所不足。

5.通家
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得实益。(三编卷三•复江易园居士书一)
通宗通教的人往往仗恃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愿意像老阿公、老阿婆一样老老实实念佛。结果老阿公、老阿婆往生西方了,他还在这里轮回,还不如他们得到实际利益,得到的都是口头名相。
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三编卷二•复露园居士书)
学佛的人要有一双择法的眼睛。大多数人没有这个眼睛,看东东好,看西西好,什么东西都抓来一大堆,都往自己兜里装,没有择法眼。
你能学佛而不想做大通家,能够专志于净土法门,老老实实念佛,这是宿有慧根,有择法眼,这个眼就准了。
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中说,为五浊恶世众生,说此执持名号的法门。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我们能够选择念佛,等于是释迦牟尼佛以佛眼为我们择法。

6.圣智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这句话也是顶门之针。念佛一法,怎么能得到利益?昨天有位法师讲:“念佛容易,老实难。”说的是大实话。念佛,很容易啊,张嘴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要找到一个老老实实念佛的人,不容易了。
为什么不老实?死不下狂妄知见。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一会儿想作怪,一会儿想名利,一会儿想开悟,一会儿想超过人家,一会儿想炫耀自己的聪明智慧。这就是没有死得下狂妄知见,不能得益。怎样死得下狂妄知见?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作本命元辰,誓求往生。(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即使自己的智慧像圣人一样,也把它拋之东洋大海之外,不理会它。就抱定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如果念佛的人还炫耀自己的智慧,那肯定是没有老老实实念佛。你都念佛了,还谈什么小智慧啊!

小鸟乘机喻:念佛不谈戒定慧
像我这次坐飞机来,一到广州,发现有人从行李仓里拿出一个鸟笼子,里面装了一只鸟。我当时就想到,你看这只鸟它会飞,但是在飞机上,它的翅膀就没作用了。
我们的智慧就像那只小鸟的翅膀,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大飞机,我们都坐了六字名号的飞机,还炫耀自己的聪明智慧,就像小鸟说“我会飞,我会飞!”那就别坐飞机啊,再会飞也不能超过飞机啊。
道理很简单,我们再有戒定慧,往生都不靠这些。就像乘上飞机,就不靠翅膀飞;不靠翅膀,并不是把小鸟的翅膀砍断,翅膀还是翅膀,让它长着。我们五戒还是五戒,出家还是出家,但是对于往生来讲不增加;没有,也不减少。像这只小鸟一样,它有翅膀,对它来讲,飞越太空不增加;乘客没有翅膀,也不减少,完全平等。
“当作本命元辰”,把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作我们的命根子。就像世间人,命只有一条,什么都可以舍,但是命不能舍,要钱给钱,要房给房,但是要命不能给你。我们也一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抱定了,抱稳当,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商量,什么都可以舍。不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当命根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悟处当命根子。我们就是以念佛为命根子,老老实实念佛。

7.实相
念佛,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种念佛,一般人认为持名念佛是方便,实相念佛才是究竟。如果依善导大师的教释,持名念佛是净土宗的根本行法,同时也是最殊胜的行法。
印光大师说: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这就是提倡持名念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阿弥陀佛所证悟的究竟圆满的无量光寿的名号,当体就是实相,昙鸾大师所谓“实相身、为物身”。
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实相,只是分证,跟六字名号相比,还差得太远。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是实相,而且是圆满实相。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最极实相法,大乘无上实相法。这一点可能大家不容易理解。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只贵老实念就行。
“则其益宏深”,而它的利益呢,决定成佛,彻证实相。
如果离开持名念佛,专修实相念佛,一万个里面也没有一两个能够实证的。
这是指实相念佛和持名念佛,应当选择持名念佛。既契机,同时又契理。契机在哪里呢?张口就可以念,契合所有众生的根机。契理在哪里呢?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实相法,超过菩萨分证的实相法。所以,上契圆满之理,下契卑劣众生的根机,这是最恰当的。
离开持名之外,你要修实相法,那也没有修的了。

8.观想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观经》下品下生这个人,十三定观一观不能修,甚至连在心里清清楚楚忆念阿弥陀佛都做不到,但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得到利益了,他就能往生西方。这么罪业深重、情况危急的众生,修别的法门都不能得救,只有口称名号才能得救。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增广卷三•《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这么比较,仔细一想,就知道称念弥陀名号这一法实在超过实相、观想,超过一切,最为第一。
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病人的病很重,千种药万种药都不能治,只有一种药可以治他的病,就可知道这种药是神丹妙药,其他的药都比不上。
《观经》下品众生,造作十恶五逆重罪,观佛、读诵大乘经典、参禅开悟、三密相应等,所有的法门他都修不来了,所有的法药,对他都不管用了;但是六字名号阿伽陀药,一粒吞下去,“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明这个法门最殊胜,最高超。
愚夫愚妇念佛,不羡慕禅宗,不羡慕密宗,不羡慕相宗,不羡慕通宗通教、大彻大悟,不羡慕实相,不羡慕观想:通通不羡慕,只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