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跑步,该怎么跑 完结

作者:(美)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美)约翰•罗伯逊著, 徐国峰译

你最擅长教的项目就是你最需要学习的项目。

——理查德·巴赫

身为一名教练,经常得和选手在场上全力练习,但无法顾及到每个想学“姿势跑步法”的人,让我很遗憾。把我25年来的经验转化为文字、照片与插图,教人能够自学这套新的跑步方法,其实挑战很大。不过,一旦你接受“跑步其实是需要技术的运动”这个基本前提,你就会发现“姿势跑步法”有很多基本概念真的非常理所当然,而且易懂。

要教人改进跑步的方法,你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扮演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这有点儿像你是被丢到班上的代课老师,要教的科目还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此时你是老师,也是学生;身为老师的你,学习的速度必须比学生身份的你超前一两章。想采用“姿势跑步法”的方式,你必须结合老师与学生的身份,就像本章开头引用的话所说的,这样摸索过程才会大有进展。

实际的做法就是,你要完全理解我在第3部接下来将说明的“姿势跑步法”概念。然后通过第4部和第5部里的“姿势跑步法”实际操作,你可以从老师的身份,信心十足地指导那个扮演学生角色的自己。过程中,放心地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然后自我教育说:“好,你现在所需要做的是⋯⋯”也就是说,让你的身体去做在大脑里已经具象化的技巧。

或许学习“姿势跑步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你愿意思考、接受与教自己“姿势跑步法”的原理,而不是顺着习惯或传统的观点。毕竟,如果“姿势跑步法”在传统跑步观念中就存在的话,那根本不需要这本书了。

人一踏上不熟悉的领域,就必须多花一些功夫去了解其中的逻辑,再将这份理解从知识层面进而转化成为身体的具体知觉,才能确实完成特定动作。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首先你需要接受跑步是一种技术,一种移动身体的艺术,如同舞蹈、芭蕾、网球、游泳或武术一样必须被教导。当然,学技巧一定会有天生优势与吸收程度的因素存在。各人禀赋有异,有些人不需要特别学习就很会画画、歌唱、跳舞与跑步。但就算是这类天才,也必须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或是有系统的自我训练才能达到世界顶尖。

同样,也有一些有天分的跑者,他们与生俱来的跑步技巧就是我纳在“姿势跑步法”里的方式。尽管他们没有受过跑步技巧的训练,也没有人教,但是他们就是自然而然地以“姿势跑步法”来跑。

迈克尔·约翰逊(Michal Johnson)在亚特兰大(Atlanta)奥运会田径场上的200米与400米项目中的表现震惊了全世界。电视解说员与体育记者总是会提到他短促的步伐,还有他直挺挺的跑姿。从影片回放中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约翰逊的跑步技巧与其他跑者迥然不同,其他人的步伐很大,而且身体特别向前倾。评论家会提到这项差异,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去分析它。

奥运会之后,约翰逊的教练克莱德·哈特(Clyde Hart)在《跑者世界》中提到,他很早就发现约翰逊的跑步姿势跟其他选手很不一样,甚至有点儿奇怪。然而,哈特具有足够的智慧,他看出此种跑法显然很适合约翰逊,所以从来没有建议他改变跑法。

还有另一位奥运冠军,同时也是5公里与10公里赛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海力·格布雷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在《跑步时代杂志》(Running Times Magazine)诉说他跑步技术的形成过程。他说:“十四五岁时,我记得我哥为了鼓励我而送了我一双跑步鞋,但我把它晾在一旁。因为我习惯赤脚跑,总觉得鞋子太重了。”

有趣的是,这两位世界级的短距离与长距离跑者,竟分别在不同的时空中共同使用几近类似的跑步技术。像古希腊人脚着地的方法,格布雷塞拉西是用长距离赤脚跑步锻造出这种模式。你只要试着赤脚在草地上跑个几分钟,就会发现赤脚跑者绝对不会以脚跟先着地,他们会以跖球部(前脚掌的球状部位)先着地,而且在着地时尽可能地保持轻盈。另外,我也不知道约翰逊从哪里学到这种跑法,他也是以跖球部先着地。而且他那吸引所有奥运会观众的短促步伐,正显示出他的超高步频与在奥运200米的竞赛上跑出19秒32之间的关联性,那可能是人类跑步史上最了不起的纪录。

假如哪天你碰到约翰逊或格布雷塞拉西,跟他们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用‘姿势跑步法’跑步呀。”我敢肯定他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过事实上,他们两个在跑步时都是跖球部先着地、运用紧凑的步伐、减少多余的动作,而且双脚始终保持弯曲。在他们身上,天赋加上有智慧的教练指导,让他们成了“姿势跑步法”的示范运动员。

在这里,我只解释“姿势跑步法”的构成概念,因为我想让你先对“姿势跑步法”的沿革、想法以及发展前途建立一些观念。除非你很清楚知道做某件事的原因,否则要你全力投入非常不容易。而且要改变像是跨步这个根深蒂固的肢体习惯,花在心态转换的努力其实是和改变肢体习惯一样的。没错,有时候你是会想放弃,然后夺门而出,用你“本来的”方式跑个5英里(约8公里)。

所以,说真的,有两件事我最不想看见它发生。第一,我不想要你在还没完全了解“姿势跑步法”是什么之前,就去尝试它。第二,我不想要你在身体还没真正体验到这个方法带来的感觉时,就轻言放弃。下一章要来谈谈如何吸取新知,而你唯一要做的是,准备好经历这段“教与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