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跑步,该怎么跑 完结

作者:(美)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美)约翰•罗伯逊著, 徐国峰译

顶尖跑者的步频非常快。

——运动生理学家杰克·丹尼尔

为什么步频这么重要呢?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留意这项跑步参数呢?为什么要强调的是频率,而不是步幅?不是跨步越大跑得越快吗?一旦细思跑步时两腿做了些什么时,很多问题就会一一出笼。庆幸的是,答案照例还是在于简单。虽然,这种“简单”有一点儿复杂。

步频是跑步时双腿转换支撑点的频率,它是好的跑步技术的精髓。转换支撑点时,我们开始自由落下,然后让重力带动我们前进。支撑点转换得越快,重力的干扰就会越少,我们也就跑得越快。就是这么简单。

相对地,一旦我们企图跨大步向前跑,速度就会变慢。为什么呢?这个答案同样很简单。为了加大步伐,我们把腿往身前跨出,此时着地的前脚,就得停留一下直到整个身体通过支撑点。所以,跨大步的跑法转换支撑点的速度非但不快,反而变得很慢,而且还会受到重力的干扰,降低身体前进的速度。

有一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理论。穿好跑步的衣服和鞋子,做好彻底的热身运动,在外面找一条笔直的道路,终点线定在40码(约37米)外。接着你全力冲刺跑向定好的终点,一通过终点就马上停步。

当你一通过终点线开始停步时,你的步伐实际上会拉长。你会下意识传达“减速”的指令给身体,此时身体反应到动作上就是拉大步伐,在前进的动力中产生制动效应。换句话说,身体知道最快的减速方法就是抵制重力。在减速时,也对髋关节与膝盖产生极大的压力。事实上,跟保持前进速度所需的能量相比,减速更耗费体力。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最重要的一个简单概念就是:对抗重力的动作越少,跑得就越快。这个概念的根本在于,脚着地的时间越短,对抗重力的动作就越少;更好的是,我们施加在关节、韧带和肌腱的负担就越少,受伤的风险跟着降低。

不论我们跑得快或慢,肌肉的柔软度都有助于降低冲击,着地动作也会轻盈,而不是用加大的步伐重踩地面。因此,增加步频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是我们能够主动控制跑步速度的唯一参数。

重力加速度是常数,但我们运用重力的能力是一个函数,而且它的重点在于我们身体的前倾和步频。简单地说,如果身体往前倾,但脚没有前进产生新的支撑点,你的下场就是脸先朝下跌个“狗吃屎”。但身体稍微前倾,加上慢慢移动你的脚就可以避免跌倒。这时你还是会落下,但不会跌倒。当身体前倾的幅度越大,你的脚移动速度就要越快,以避免跌倒。

步频和身体前倾之间有共生关系。当脚步的支撑点转换越快,身体向下落的速度也就越快,而身体向下落得越快,你就跑得越快。你的跑步速度直接与步伐频率或节奏相关。

不相信吗?只要注意看任何高水平的跑步赛事,你就算是外行还是可以很明显区分出精英跑者与不尽如人意的跑者之间的差别——其实也就是赢家与输家的差别——步频。

要谨记在心的是,高步频不需要肌肉用很大的力气。相反地,你应该尽量在跑步过程中避免肌肉用力与紧绷。专注运用肌肉的伸缩力,将脚抬离地面即可,这当中唯一要耗费的力气就是阻止脚和地面的碰触机会,并全力注意加快步频与身体落下前进速度之间的协调,这样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跑得更快更远,直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