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完结

作者:蒋梦麟
清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 一岁
一月二十日生于浙江余姚蒋村,原名梦熊,后改名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

清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 六岁
入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 七岁
母亲病逝。

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 十二岁
入绍兴府中西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 十三岁
蔡元培担任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蒋梦麟得以与蔡元培相识,并结下一生的友谊。是年,长兄梦兰去世。

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 十四岁
随家人迁居香港,先在一天主教学校读英文,后又随二哥继续学习。

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 十五岁
因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五月随家人搬回余姚蒋村,随后又搬进余姚县城。

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 十六岁
至杭州一教会学校学习英文,后因学潮离校。

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 十七岁
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因梦熊之名列入闹事学生名单,改名为梦麟。

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 十八岁
回绍兴参加郡试,录取为余姚县学附生,即秀才。

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 十九岁
上半年仍在杭州读书,暑假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想给自己打下英文基础,以便将来到美国留学。在校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旧学,以及西洋学科。

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 二十二岁
六月,于暑假期间到日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也是生平第一次乘坐大洋轮船。

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 二十三岁
夏,参加浙江省官费留学考试,未被录取。后从家中拿了几千元钱,准备自费留学。
八月底,由上海乘船赴美,启程前剪去了鞭子。
九月下旬,经二十四天航程,抵达旧金山。因加利福尼亚大学秋季班已开学,遂聘请老师,专心补习英文。

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 二十四岁
二月,以上海南洋公学学分申请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准入农学院。
秋,转入社会科学学院,开始选修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英国史、政治学、哲学史以及英国文学等课程,并踊跃参加许多学者和政治家的公开演讲会。
是年,与孙中山相识,加入了当时由革命党人主办的《大同日报》,担任撰述工作,孙中山对其工作极为满意,并称赞道:“少贤(蒋梦麟字)他日当为中国教育泰斗,非知之艰行之为艰,少贤有焉!然对于革命议论,风发泉涌笔利如刀,又宣传家之大手笔也,文字革命时期不能少此人!”

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 二十六岁
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消息传至旧金山,与孙中山、刘成禺等人至江南楼晚饭庆祝。革命成功后,刘成禺归国,社论由蒋梦麟一人承担。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 二十七岁
六月,从加州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并获赠名誉奖;随即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教授研究教育。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 三十岁
八月十六日,参加加利福尼亚举行的万国教育联合会。
是年,与黄炎培相识,两人的密切关系也为蒋梦麟回国后进入教育界铺平了道路。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 三十二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六月,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为“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同月,离美返国,结束九年的留学生活。
八月,抵达上海,然后回到久别的故乡余姚。
九月,经黄炎培介绍,来到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并兼任由黄炎培主持的江苏省教育会理事。
是年,常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美国对德宣战之理由》翻译成中文。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 三十三岁
一月,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高等学术为教育之基础》。
二月,发表《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
四月,发表《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
五月,发表《欧战以后的教育问题》。
六月,发表《进化社会的人格教育》,同月,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辑职务,出任中华职业教育社总书记。
七月,翻译《欧战后英国之教育》在《教育杂志》连载至十二月。
十月,发表《世界大战后吾国教育之重点》。
十二月,在《东方杂志》发表《教育与职业》《美国国币补充职业教育之历史》。
十二月,与几位朋友商议,由江苏省教育会主办,与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暨南学校、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发起成立中华新教育社。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 三十四岁
一月,发表《和平与教育》。
二月,在北京大学和江苏省教育会的赞助下,与黄炎培、陶行知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教育》月刊,任主编。
三月十日,教育部聘为教育调查会会员。
三月,发表《英国教育之大宪章》《高等教育与思想及言论自由》。
四月,发表《杜威的伦理学》《杜威之道德教育》《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
四月三十日,杜威从日本乘船抵达上海,胡适、陶行知、蒋梦麟三位昔日弟子前往码头迎接。
五月初,与胡适晋谒孙中山,孙中山吿以《建国方略》大要。
四日,五四运动爆发。
六日,陪同杜威到杭州演讲,并在此地游玩了几天。
九日,在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这时,学生运动越演越烈,开始关注运动的发展和北京大学的情形。
同日,蔡元培离京,北大校务由评议会、教授会合组委员会主持。
十二日,与胡适陪同杜威教授访孙先生。
六月六日,上海商、学、工、报界在总商会开会,是日为上海罢市之第二日,时有南京路某商店代表到会,报吿工部局干涉罢市事,当即推定蒋梦麟、虞洽卿等五人往英、美领事公馆疏通,继由蒋梦麟宣读推定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临时干事名单,任临时干事。
十二日,临时干事在青年会开会,以英、法领事证实北京政府已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议决次日下午二时一律开市。
十六日,下午三时,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大东旅社开成立大会,大会由北大学生段锡朋任主席,蒋梦麟以来宾身份在会上发表演说。
六月,发表《改变人生的态度》。
七月九日,蔡元培复教育总长傅增湘电,表示放弃辞职。
二十一日,受蔡元培委托,与北大学生代表张国焘乘火车抵达北京,代理主持北大校务。
二十二日,《北京大学日刊》登载《蔡元培启事》,说明胃病未痊,暂由蒋梦麟代办校务。
二十三日,北大学生齐集理科大楼欢迎蒋梦麟主持校务,蒋梦麟即席发表演说,列举蔡先生之伟大精神,以勉励学生必须求学始能救国(演讲词见《过渡时期之思想与教育》)。
七月,识傅斯年,是时傅刚毕业于北大文本科国文门。
暑假,自北京往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考察教育,历时一月,撰有《这是菌的生长呢还是笋的生长?》
八月十日,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北京大学近状致张东荪的信》。
九月十二日,蔡元培回北大复职,聘蒋梦麟为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
九月,发表《新文化的怒潮》《托尔斯泰的人生观》。
十月,发表《学生自治》《学潮后青年心理的态度和利导方法》《新旧与调和》。
十一月,发表《什么是教育的出产品?》与《北大学生林德扬的自杀》。
十二月,协助蔡元培颁布《国立北京大学内部组织实行章程》。在学校日常行政管理中,建立起以评议会、教务会议、行政会议和总务处为四架马车,以教授治校为主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学校日常行政管理体系。不仅体现了蔡元培的治校理念,也包含了蒋梦麟的重视效能的治校理念。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 三十五岁
一月一日,在浙江第二师范学校讲《教育思想的根本改革》。
一月,发表《何谓新思想?》
二月,发表《北京大学新组织》。
三月三十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留经运动”(挽留校长经亨颐)吿一段落,政府宣布经氏必须去职,继任人选交由学生自治会公开选举,由官方予以委任。
三十一日,学生一致通过由蒋梦麟继任校长。
四月,至一师演讲,并推荐由姜琦继任一师校长。
五月四日,与胡适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载《新教育》五月号),系统阐述了他和胡适对学生运动的态度。原文由胡适起草。
八月一日,与胡适、蔡元培、李大钊等七人发布《争自由的宣言》,表达他们对军阀乱政局势的忧虑。
十月,蔡元培为策划里昂中法大学一事赴法,蒋梦麟代理校务。
十二月十七日,主持北大成立二十三周年纪念会致词,提出北大师生今后努力的三个方向:一、当输入西洋的文化;二、当治理国学;三、当注重自然科学。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 三十六岁
三月二十八日,教育部聘为国立东南大学校董。
七月十二日,美国总统哈定发起召开太平洋会议(又名华盛顿会议),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地区殖民地的势力范围。
八月十九日,北京南池子欧美同学会开成立大会,蔡元培为会长,蒋梦麟为副会长。
九月,东南大学正式成立,开始上课,由郭秉文任校长。
十月十二日,全国商会联合会与全国教育会等团体在上海开会,决议推余日章、蒋梦麟赴美参加华盛顿会议。两人的任务为(一)监督政府代表之工作;(二)从事宣传工作,以影响美国之舆论;并以蒋廷黻、何思源为秘书,劝办各项事务。
十一月十五日,与余日章启程赴美,会议期间积极维护国家利益,与其他人一起有力地阻止了北京政府的妥协,建议山东问题“拒绝直接交涉,提出大会公决”,如被拒绝,便宣告脱会。
十一月,浙江省议会建议筹办杭州大学,蒋梦麟予以了极大的支持。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 三十七岁
二月六日,华盛顿会议闭幕。
二月,取道欧洲返国,在英国时遇到傅斯年,又到剑桥居住数星期,常与哲学家罗素、经济学家凯恩斯、政治家拉斯基及徐志摩等相见,讨论中国文化问题。在法国时,应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吴敬恒之邀,向学生发表演说。东归时打算先到广州复命,抵港时见郭泰骐乘船来接,始知陈炯明于六月十六日叛变,孙先生避居舰上,无法晋谒,遂由港返沪。
秋,吴康译成《近代教育史》,由蒋梦麟校阅,印行时刊有“蒋梦麟校”四字。
十二月二日,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学风与提高学术》(原题《晨报周年纪念日之感想》),分析了教育改进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
十七日,在北大成立第二十五周年纪念会致词,并写有《北京大学第二十五年成立纪念日的感言》。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 三十八岁
一月十八日,因北京政府非法逮捕在北大兼课的财政总长罗文干,而教育总长彭允彝投靠官僚,肆意干涉司法,蹂躏人权,蔡元培向北京政府提出辞呈,随后离开北京。北京各高校发起“驱彭挽蔡”活动,在这期间,蔡元培名义上是校长,实际工作由蒋梦麟负责。
一月,任“国立北京八校校长联合会”主席。
三月,与陈大齐等联名提出《筹办杭州大学之意见》(见《教育杂志》第十五卷第三号)。
四月,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关于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用途》,就如何使用此款项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七月,蔡元培离沪赴欧,北大校务的重担再次落在蒋梦麟肩上。
九月十日,在北大一九二三年开学式上致词。
十二月二十七日,北京政府教育部下令: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欧洲考查未回校以前,派蒋梦麟代理校长。
是日,写下《北大之精神一文》,文中不仅高度宣扬了蔡元培“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的传统,而且强调了今后北大的发展也应重视“整饬纪律”和“发展群治”以补充北大原有传统之不足。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 三十九岁
五月二十一日,美国通过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法案,将款项交给基金会独立掌管,专门用于发展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九月十三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成立,任董事。
十一月,在北京《晨报》六周年增刊发表《知识阶级的责任问题》。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 四十岁
三月十二日,孙中山病逝。
三月二十三日,在北大主持孙中山追悼会。
是年,在上海印行《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博士论文中译本)。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 四十一岁
三月十八日,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为躲避军阀迫害,很多教授纷纷离京。蒋梦麟也在张宗昌的黑名单中,不得已躲在六国饭店长达三个月,之后悄悄逃往南方。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 四十二岁
三月一日,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兼秘书长,这是他第一次出任国民党政治机构的要职。
五月六日,兼浙江省教育厅长。
六月二十八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决议,在江苏、浙江两省设立大学区制,其中浙江设立第三中山大学。
七月十一日,被任命为第三中山大学校长,负责浙江大学区,大学区设立后,裁撤教育厅,由大学区处理省内教育行政。
十一月六日,赴南京出席由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召开的大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决大学委员会条例等九案。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 四十三岁
二月六日,第三中山大学改为浙江大学。
五月十六日,呈报《浙江大学区今后教育改进计划》。
五月,出席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
七月一日,浙江大学改称国立浙江大学,仍担任校长。
十月三日,中央政治会议准蔡元培辞掉本兼各职,任蒋梦麟为大学院院长。
十九日,任蒋梦麟为教育部长。
二十三日,国民政府下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前大学院一切事宜,均由教育部办理。
二十四日,国民政府任蒋梦麟为教育部长。仍兼浙江大学校长,主持浙江大学区,经常往返京、杭之间。
十一月七日,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十九日,国民政府任为“中英庚款委员会”委员。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 四十四岁
一月四日,当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正蔡元培)。
十九日,梁启超病逝北平。
七月二十六日,以教育部名义发表了中华民国《大学组织法》。
八月十五日,公布了《大学规程》。
九月十六日,国民政府任蔡元培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未到任前由陈大齐代理。
十月,主持召开“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建构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 四十五岁
三月,完成全部教育方案。
四月十五日,主持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教育方案,该方案可以说是近六十年来“罕见的经过详细讨论通过的方案”。
七月十二日,辞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职务。
九月二十四日,准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辞职,任命陈大齐代理。
十一月二十七日,辞去教育部长职务。
十二月四日,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 四十六岁
一月九日,“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议决:此后五年,拨款国币二十万元补助国立北京大学延聘学者,设立研究讲座及专任教授,并添置设备之用。
一月,乘车北上,就任北大校长时,适在寒假中。
一月,任胡适为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一月二十六日,在北大纪念周上,正式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
九月十七日,在北大三十周年校庆的纪念仪式上,发表演讲,“希望北大能努力养成研究中国之科学精神”。
十八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十二月十九日,因学生们频繁的抗日爱国运动,导致北大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扰,要求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北大师生一致挽留。
是年,对北大教学与科研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与整顿,奠定了北大中兴的基础。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 四十七岁
一月二十三日,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
二十八日,“一二八事变”爆发
二月一日,因日本侵略军对商务印书馆的持续、猛烈的轰炸,造成商务印书馆多年来所藏书籍损毁严重,因事变爆发而滞留上海的蒋梦麟、蔡元培、梅贻琦等国内知名学者代表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等教育团体,致电国联,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日本破坏文化事业的暴行。
四月七日,参加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
十二月,公布《国立北京大学学则》
是年北大设研究院,分文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部,兼任院长。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 四十八岁
年初,日军在侵占东北地区后,又开始向华北进犯,中国军队在热河、长城一线奋起反击,从而掀起长城抗战,长城抗战期间作为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对抗战将士的慰劳及抗战捐款问题。
四月十九日,与胡适、丁文江至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与何应钦、于学忠举行会谈,郑重讨论当前严重局势,一致同意由蒋梦麟造访英驻华公使蓝浦生,询问可否居间安排中日停战事宜。
二十日,以私人资格接洽蓝浦生进行停战协调工作。
二十二日,再访蓝浦生,吿以南京意向。因外交部长罗文干不予支持,遂调停事宜作罢。
五月三十一日,中日签订《塘沽协议》。
是年,出版《过渡时代之思想教育》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 四十九岁
六月十六日,遵照教育部颁发《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改组北京大学研究院,分文科、法科、理科三研究所,以各学院院长兼所主任,校长兼研究院院长。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五十岁
三月,发表《菲岛之行》。
九月七日,与胡适、王星拱、王燮林、赵畸、罗家伦六人,以次年一月乃蔡元培七十寿辰为名,发起送一所房屋给蔡元培的活动。
十一月二十五日,殷汝耕划分冀东战区二十二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宣布脱离中央。
二十六日,与北平各大学校长、教授访新任冀察绥靖主任宋哲元,痛斥冀东伪组织,并发表宣言,称脱离中央乃卖国的阴谋。
二十九日,日军因蒋梦麟的反日行为,“请”其他东交民巷日本兵营“约谈”,同日返家。
十二月二日,与梅贻琦等北平各高校校长联名致电国民政府,公开反对由日本侵略者和大小汉奸策划的华北自治,声明华北群众绝无脱离中央之意。
十二月九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十二月十三日,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北平大学校长联合召开校长会议,并共同发表告学生书,呼吁大家重返课堂,将自己塑造成可用之才,日后为救国大业献力。
十二月十六日,北平各高校学生再次示威游行,却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酷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
十二月二十日,为了平息学生的义愤,与梅贻琦等北平各高校校长再次召开会议,并发表第二次告同学书,希望青年认清报国目标,努力训练自己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不宜长期荒废学业,虚掷光阴,这样不仅对报国无益,而且是在自毁国家之栋梁。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 五十一岁
一月一日,蔡元培函复蒋梦麟、胡适等人去年九月来函,“谨拜领诸君子的厚赐”,因为全国对日抗战,淞沪沦陷,建屋之举未能实现。
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 五十二岁
一月,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长蔡元培)。
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起。
七月,出席由蒋介石召开的庐山会议。
七月十八日,与胡适、梅贻琦、傅斯年、顾毓琇等11人致电北平当局秦德纯等,力主对日军的进攻,“必须坚持不求战,不避免战原则”“决不可堕入敌人不战而获之投机策略”。
八月一日,蒋介石宴请平津教育界领袖张伯苓、蒋梦麟、胡适等人,宣示对日抗战方针,随时随地抵抗,使日本战而不取。
八月十三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
九月中旬,教育部正式发令,宣布北大、清华、南开与中央研究院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蒋梦麟为常务委员。
十月二十五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十二月,战火逼近长沙,临大决定西迁昆明。

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 五十三岁
二月,临时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后,师生开始启程赴昆,其时交通困难,除女同学及部分体弱之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昆明外,男同学二百余人组织湘黔徒步旅行团,在教授闻一多等带领下,由长沙步行三千里至昆明。蒋梦麟于迁校工作大致完成后,前往昆明。
四月二日,湘黔徒步旅行团到达昆明。
五月四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同日第二学期开学,因在昆明找不到合适地方,联大文、法商两学院在蒙自上课(九月,两学院迁回昆明)。
秋,联大增设师范学院(附设师范专修科)。
是年,联大遵照《大学组织法》规定,由三校校长及秘书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梅常驻昆明,实际打理校务。蒋梦麟任常委,主要负责联大的外部事物和国民党党务工作。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 五十四岁
春,联大新校舍落成,总办公室及文、理、法商学院集中至新校舍。
秋,北大文科研究所恢复招生,傅斯年任所长。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〇) 五十五岁
三月五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四岁。
二十四日,在重庆《扫荡报》发表《蔡先生不朽》、重庆《中央日报》发表《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二文,以示哀悼。
是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主席、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土地组召集人。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 五十六岁
三月,发表《书法探源》(专著)。
七月,兼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到后方视察后,将红十字会工作时所见兵役状况,写成报吿,送呈军事最高当局,引发国民政府对兵役制度的改革。
八月二十八日,率领中国访缅团飞赴仰光。
九月八日,率团返抵重庆。
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 五十七岁
十二月五日,太平洋学会国际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代表出席。
十五日,当选为太平洋学会副主席。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 五十八岁
是年,以英文撰述自传《西潮》(Tides From West),原稿是利用躲警报之时间断续写成。

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 五十九岁
十二月十七日,与张伯苓、胡适、林语堂等二十人发表联合宣言,要求盟国修改战略,立刻采取有效之军事行动,在中国战场打击敌人。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 六十岁
一月六日,出席太平洋学会第九次会议。主题为《战后如何处置日本?》
六月二十五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议决,任蒋梦麟为行政院秘书长,行政院长为宋子文。
二十七日,发表《蒋梦麟谈教育》。
八月七日,回到昆明召集北大教授开会,表示由于违反了自己手定的《大学组织法》,决定辞去北大校长一职。
十月九日,正式辞去北大校长一职,从此离开了为之服务近二十年的北大。

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 六十一岁
五月四日,西南联大正式结束,傅斯年抵北平代理北大校长。
五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六月二十二日,兼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宋子文)。

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 六十二岁
三月一日,宋子文辞行政院长职,蒋梦麟随之卸除行政院秘书长职务。
四月十八日,任国民政府委员。
是年,《西潮》英文版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哈佛大学远东研究部门曾指定该书为重要参考书。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 六十三岁
八月五日,中、美在京正式签署协定,同意组织“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简称“农复会”),以实行中国农村复兴计划。
十月一日,农复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该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中美合作,增加农业生产,加强社会福利。蒋梦麟赴各地实地考察,并推动相关工作。
十二月四日,农复会随政府迁往广州。
是年,兼国民政府顾问、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委员。

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 六十四岁
二月,与沈宗瀚等在台北商谈农复会在台湾工作,并拜见台省主席陈诚。
二十六日,开会决定龙岩土地改革实施办法。
二十八日,因龙岩之行受阻,由厦门飞广州。
夏,农复会致力于大规模能在短期内促进人民福利与增进生产的工作,如在四川、广东、贵州协助政府二五减租,以保障佃农利益,协助政府加强并改组各省农会,扩充灌溉设施、改良品种、防疫等。
七月十五日,离广州飞重庆协商农村建设工作。
十七日,飞成都,与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协商减租工作。
二十四日,飞西宁,下午飞往兰州,视察当地情状,并与马步芳面谈农村工作。
八月二十八日,与沈宗瀚等由台北飞桂林,与马保之洽商农复会工作。
八月,农复会由广州迁往台北办公。
十月二日,飞成都,与王陵基洽商农田减租、水利及稻麦增产工作。
十月,农复会在台湾展开工作。
十二月,发表《农复会工作基本思想之演进》。
是年,《西潮》丹麦文译本出版。

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〇) 六十五岁
二月三日,随理事傅斯年等至故宫博物院仓库视察,并查看郊外建库地点。
十六日,农复会改组为土地、水利等七组。
 十二月十七日,与傅斯年出席北大五十二周年纪念会。
二十日,午前,与傅斯年出席农复会会议,午后,傅于台湾省议会报吿时因心脏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二十一日,至台大出席傅斯年治丧委员会首次会议。
二十五,发表《三七五减租面面观》。
三十日,在台北《中央日报》发表《忆孟真》一文。

民国四十年(一九五一) 六十六岁
一月,发表《一年来之农村复兴工作》。
二月,免去兼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职务。同月发表《适应中国历史政治社会背景之农复会工作》。
四月,发表《从中国文化谈到中国农村问题》。
五月,发表《论美国世界性经济援助方案》。
七月,发表《土地问题与人口》。

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 六十七岁
六月二日,杜威教授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二十五日,在《中央日报》发表《为什么要限田?限田以后怎样办?》
八月,发表《台湾三七五减租成功的因素及限田政策实施的几个问题》。
是年,提出积极保护台湾之森林资源,并发表《运用政治力量保森林保子孙》《台湾农业与工业发展之原则及其实际问题》《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不朽论》《实施耕者有其田》等文章。

民国四十二年(一九五三) 六十八岁
五月十三日,农复会拨助台湾省政府新台币一千万元,资助实施耕者有其田工作。
十二月,撰《孟邻文存》引言。
是年发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接龙》等文章,继续关注中西文化比较问题。

民国四十三年(一九五四) 六十九岁
五月,《孟邻文存》出版。
八月,序沈宗瀚《克难苦学记》。
是年,发表《谈学问》。

民国四十四年(一九五五) 七十岁
七月七日,石门水库破土开工。
十月,至美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年会。
是年,任行政院经济委员会委员,并发表《谈学问结论》等。

民国四十五年(一九五六) 七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七十一岁寿辰,蒋介石亲临致贺。
二月,发表《追忆中山先生》一文。
七月七日,石门水库二期工程开始。

民国四十六年(一九五七) 七十二岁
一月四日,发表谈话,指出农复会今后工作,为增进农林渔牧各业生产,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以发展国民经济。
十月二日,在《征信新闻》发表《谈谈台湾的人地问题》。
四月,与农复会中美两国委员专程赴日考察农业及乡村教育。
十月,发表《阳明学说之渊源及其影响》
是年,教育部计划将《西潮》译为中文在国内印行,撰《西潮》中文版序。颁予“当代儒宗”横匾一面。

民国四十七年(一九五八) 七十三岁
五月十二日,《西潮》译成中文,陆续在《中华日报》发表。
夏,获麦赛赛奖金“政府服务”部门第一届奖金奖。
八月,计划撰述《现代中国思想史》一书,以梁启超、蔡元培、吴敬恒、胡适四个中国人物为全书之躯干,结果只写出吴敬恒的一部分(即《一个富有意义的一生》,于吴氏百年纪念日发表)。
是年,夫人陶曾谷去世。

民国四十八年(一九五九) 七十四岁
四月十三日,在记者招待会发表《让我们面对日益迫切的台湾人口问题》,提倡节育,缓解台湾的人口压力,遭到激烈反对。
十二月,《西潮》中文版发行。

民国四十九年(一九六〇) 七十五岁
七月,与胡适等人,出席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第一届中美学术合作会议。
八月,代表台湾方面出席联合国第十五届大会。
九月十一日,撰《中西文化之演进与现代思想之形成》。
十二月十六日,石门水库开始导水。

民国五十年(一九六一) 七十六岁
七月十八日,不顾胡适等人的强烈反对,与徐贤乐(四十六岁)在台北举行婚礼。
秋,偕夫人与顾维钧夫妇、陈香梅女士同游石门水库。
是年,发表《谈中国新文艺运动——为纪念五四文艺节而作》《台湾农业的新天地》《佛教哲学的中心思想——中观论》等文。

民国五十一年(一九六二) 七十七岁
二月二十四日,胡适病逝于台北,享年七十二岁。
二月,作《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台湾版序,题为《回顾三十年前之“过渡时代”》。
五月十九日,梅贻琦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六月一日,《传记文学》创刊,为之题签。
十二月六日,因不慎跌断腿骨,入台北荣民总医院手术,从此身体每况愈下。

民国五十二年(一九六三) 七十八岁
四月宣布与徐贤乐离婚。
八月十一日,石门水库开始放水,受益地区达一万五千公顷。

民国五十三年(一九六四) 七十九岁
主持第十三届中华教育基金会年会。
六月十九日,因肝病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六月二十三日,与前妻陶曾谷合葬于阳明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