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广陵散 –中国狂士传 完结

作者:孟泽 徐炼

开元十二年(725年)春,24岁的李白,开始了离家万里的仗剑远行。他向蜀中山水投下深情的一瞥,轻松地吟诵充满自命不凡气息的告别诗:“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同年秋天“发清溪”“下渝州”,很快到达荆门,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湘楚。

吴指南因病死于洞庭之滨,李白恸哭不止,如丧骨肉。抚摸着同伴的尸体,李白第一次感到冰冷的恐怖,生死之间原来仅有一层薄薄的隔离。他哭得泪中带血,哭出了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置身于广阔天地间的孤独和悲哀。然后,将吴葬于湖边。东下南京,这已经是第二年的秋天了。

游子的行踪遍及维扬越中,东涉溟海,酒馆、歌楼、河舫、舞榭、寺院、赌场,“不渝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李白慢慢变得囊中羞涩。

“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他没有找到迈入国门的途径,心中时时涌动着青春难耐的伤感,与无根漂萍的凄惶。

三年内,千金散尽,他所得到的仅仅是逆旅的相思、无言的轻蔑,是青楼薄幸名,是苦闷的诗,而不是关于社稷民生的经济、事功,甚至无关乎起码的生计。“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南图无从,北游失路,零丁而已。他不得不考虑自己仗剑远行的最踏实的初衷。

727年,李白结束了吴山越水间的逗留,回舟向西,游云梦,这是他曾在相如辞赋中读到的最令他心醉神迷的所在。

就在这一时期,李白应召,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入赘许家。开始定居湖北安陆,结识了“风流天下闻”“迷花不事君”的孟浩然与无心仕进、潜心修炼之术的元丹丘。

这是一段饮酒、读书、吟诗、览胜、感伤的蹉跎岁月。许夫人贤惠温柔,萌发着不安和躁郁的是李白已将身世许明时的匡世之志,他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但是,入赘许家并不能给他提供用世的机会,赘婿的身份本就难堪,地方负有察举职能的长史大吏,在欣赏李白飘然不群的诗文后,又总是听到关于李白颓唐浪荡的风流逸闻或者难以羁勒的狂傲。人事上曲折的迁就和算计,一副诗人肚肠的李白是无以理解的,何况他少不谙世。

在安陆北寿山的书房里,一灯如豆,风雨飘摇,李白剑眉紧锁,奋笔疾书,向最有可能将自己举荐入朝的裴长史、韩荆州诉说自己的真诚:

“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云山间隔,造谒无路。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迹,何图谤言忽生,众口攒毁⋯⋯”

“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愿君侯慧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思,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洞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之门,不可以弹长铗乎?”

冯讙曾在孟尝君门下长铗常弹,孟尝君不以为过,冯讙终于有用武之地;毛遂自荐,亦得脱颖而出,获其所哉。

李白的人格和热忱,却没有让裴长史、韩荆州认可,最真挚的情感在世俗的理智面前同样显得轻浮可笑。

最令人难堪的还是在李长史面前的遭遇,李白因醉撞了李长史的马车,“御者趋召,明其是非”,李白“入门鞠躬,精魂飞散”,“退思狅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于影,夜愧于魄,启处不遑,战跼无地”。

如此诚惶诚恐的生活,对于敏感而狂热的李白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剩下的出路,只能“西入秦海,一观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