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广陵散 –中国狂士传 完结

作者:孟泽 徐炼

万历五年(1577年),李贽离开南京,出任云南姚安知府。这是李贽一生中做的最大最实惠的官。

路经黄安,李贽在耿定理兄弟家做短暂的停留。

朋友相得,不胜依依,李贽有弃官留居之意。但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供养家小,他不得不“五十而至滇,非谋道矣,直糊口万里之外耳”。

妻子不愿意再一次离开李贽,勉强同行,李贽把女儿和女婿庄纯夫留在耿家。

临别之际,他向耿定理说“待吾三年满,收拾得正四品禄俸归来为居食计,即与先生同登斯岸矣”。

李贽到姚安,在姚安府门前的楹柱上书对联二副:

 

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

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他似乎无意或者是不能够在行政实践中别出心裁,以摆脱传统的因袭。一庭明月,两袖清风,更像是一种美学况味,“一切持简易,任自然,务以德化人,不贾世俗能声”,与张居正“胆大如天”的作为,正好形成对照。

李贽认为:“边方杂夷,法难尽执,日过一日,与军与夷共享太平足矣。仕与此者,无家则难住;携家则万里崎岖而入,狼狈而去。犹不可不体念之,但有一能,即为贤者,岂容责备?但无人告发,即装聋哑,何须细问?盖清谨勇往,只可责己,不可责人,若尽责人,则我之清能亦不足为美矣,况天下事亦只宜如此耶?”

他还认为,路不止一条,人心人性也不止一种,己所欲,勿施于人,君子之治,本诸自己的意愿,至人之治,因人意愿。政不易俗,性不拂能,这才是上上策。

“俯首一官,崎岖数载”,李贽经常将年轻的士子们召集在公堂上,授讲经义、训以辞章。又与名僧参论玄虚,“啸咏发于郡斋,图书参于案牍”,悯天命,悲人穷,朝夕念念。

他也并不拒绝知府任上的种种额外收入,逐渐有所积蓄,这并没有使他感到不安,他坦率地承认:做官的目的本来就不能排除名利之想。

万历八年(1580年),李贽知府任满,他交代了公事,封存府库,带着老婆,亲自到巡按刘维处提出辞呈。

刘维认为李贽是贤者,亲民守职,不能随便离职,即使要离,也应该向上报告他的政绩,获得“荣名”,保留俸禄,方为无憾。李贽说:

“非其任而居之,是旷官也,贽不敢也。需满以幸恩,是贪荣也,贽不为也。民声闻于朝矣而去之,是钓名也,贽不能也。去即去耳,何能顾其他?”

尽管如此,刘巡按还是没有同意他的请求。李贽返回姚安,不理政事,游览滇中名胜。最后,上了鸡足山,埋头读《龙藏》(佛经)不出。

几个月后,刘维看到李贽去意已决,就为他请示朝廷,“致仕”而归。

据说,在李贽离开姚安时,“士民攀于道旁,车不能发”。而他的行囊中也仅图书数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