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信心铭之道 完结

作者:广超法师
《十牛图颂》是廓庵禅师① 在宋代清居禅师《八牛图》的基础上,增加两图而成《十牛图》,并一一拟出对应的偈颂和着语,成为《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即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是清居禅师所作,返本还源、入廛垂手是廓庵禅师所添加。有人说人牛俱忘已经人法两空,已是无话可说,至于返本还源、入廛垂手则是修菩萨道。
后来的普明禅师② 也画十牛,分成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并且以牛从黑变白以表从染转净。普明的“独照”和“双泯”相当于廓庵的“忘牛存人”和“人牛俱忘”,然而,廓庵认为“双泯”之后还需“返本还源”与“入廛垂手”。
廓庵的《十牛图颂》是在说明禅宗的觉悟,并非悟后不用修,而是道不用修,智慧本来具足;还说明并非一次顿悟就破三关,而是智慧顿悟,习气渐修。而所谓修——牧牛,不是改造烦恼习气,而是放下造作的习气。由于《十牛图》与《信心铭》同是解释禅宗的修道过程,所以附录给大家分享。
廓庵和尚《十牛图》
《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① 》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② 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③ 。其理也尽根源,其法也存莎笠④ ,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今观则公禅师① 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② 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寻餐,依海虾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③ ,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廛,是何魔魅,况是起祢④ 不了,殃及儿孙,不揆⑤ 荒唐,试以为提⑥ 。”
一、寻牛——从来不失  何用追寻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二、见迹——依经解义  阅教知踪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三、见牛——从声得入  见处逢源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四、得牛——久埋郊外  今日逢渠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五、牧牛——前思才起  后念相随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  得失还无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  牛且为宗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  圣意皆空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著语:见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激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  坐观成败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  化令成佛
    露胸跣① 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以下是廓庵和尚的十牛图,每个图在《信心铭》里都有其所修之历程。

惟嫌拣择        绝言绝虑     归根得旨  

一心不生          放之自然          万法一如

万法齐观    一切不留     真如法界     忘绝境界

普明禅师《十牛图》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三、受制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四、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癫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五、驯伏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来不须牵。
六、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七、任运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饿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八、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九、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十、双泯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夜花芳草自丛丛。
普明禅师的《十牛图》是直接牧牛,少了廓庵的寻牛到得牛的阶段。由不必寻牛直接牧牛,可以断定此牛图是渐修渐悟的教门,不是先见性后无修而修的宗门。另外,双泯的明月光寒万象空,与夜花芳草自丛丛只是修到自己清净不染红尘;不如入廛垂手的于酒肆鱼行之红尘中直教枯木放花开。

    未牧        初调          受制

    回首        驯伏          无碍

    任运     相忘     独照     双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