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 完结

作者:(奥)雷立柏

 

大约2010年时,我在一家出版社的编辑部和一个女编辑谈话,我说:“可能我不应该告诉你,但是,你知道,我是名人的亲戚:司徒雷登是我叔叔!”她激动得不得了,连连说道:“真的?真的呀!太厉害了!”我说:“当然,他也姓雷嘛&&”慢慢地,她才发现我在逗笑她:我和雷登没有那么亲,当然,五百年前是一家&&雷家的成员很多呀!

司徒雷登有很多值得佩服的地方,我注意比较多的,是他对古典语言教学的贡献,这也许是经常被忽略的一项。1876年,他出生在杭州,1887年到1902年在美国接受教育,1904年回到中国,先在杭州传教、办学,1908年到1918年在南京金陵神学院任老师,他教授的正是古希腊语。在中国教育史上,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他大概是最早开始比较系统地教授古希腊语的老师。据说19世纪60年代,马相伯和马建忠也曾在上海徐汇中学学习过古希腊语,但他们的老师[意大利人晁德莅(Zottoli)]并没有编写出一部像《古希腊语教程》这样的教材。然而,司徒雷登不仅仅于1916年发行了一部《希腊文教程》(Greek Lessons,两卷),他还编写了一部《希、华、英新约词典》(1919)。在那个时期,这当然非常困难,因为汉语的语法术语都还没有定型,比如今天的主格、属格和宾格,在当时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名称,“语法”在民国时代也叫“文法”,而“分词”称“通名词”等。语法术语没有定型,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比如,马相伯的《拉丁文通》中用“六爻”(初爻、二爻、三爻)指“六格”(six cases)。他想在拉丁语和《周易》之间建立起一个连接,但在语法术语方面的“创意”往往只能有负面的结果。

司徒雷登能编写一部用三种语言、三种文字(希腊文、英文、汉文)的词典,是很少见的伟大成就。他教授古希腊语十年之久,可能也培养了一些接班人。通过他的古希腊语教学,金陵神学院的研究水平肯定上升不少。我们应该问: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什么时候开始开设拉丁语课?它有没有古希腊语课程?或1925年正式创办的北京辅仁大学有没有古希腊语课程?民国时期还有哪一位古希腊语老师能编写出一部教程并长期(至少十年)开课呢?

耐人寻味的事实是,司徒雷登后来完全被视为一个“政治人物”,而他的学术贡献几乎被遗忘了!如果我是一家出版社的社长,我会想办法重新出版他的三语词典,仅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这本书就很值得再版。当时哪一家印刷厂有希腊语字体可以完成这种工程呢?

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而他的骨灰于2008年被迁葬到杭州,他与杭州有特殊的关系。我认识一名中国同学,她特别喜欢古希腊文化,而她也来自杭州!也就是在雷登回中国的那一年,2008年,她来听我在大学里讲的古希腊语课,下课后她告诉我为什么来听课。我很惊讶,因为她说,她从小时候就非常佩服亚历山大大帝。我问:“关于他你知道什么?”她说她小时候在书店发现了一部亚历山大的传记,读完后觉得这个人太伟大了,能把西方文化成功地传播到中亚地区,而且性格很直、勇敢、能干、有智慧、有远见,对少数民族又有感情,平等地对待希腊人和波斯人,这个人简直太伟大了!我听了这位同学的话,就逐渐意识到她读了很多关于亚历山大的著作,还有关于他所去过的地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关于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等等。她的知识非常丰富,都是因为她喜欢这个人——亚历山大,她甚至连这个名字的意义也知道:Alex-ander是“人们的保卫者”。后来这位女同学也很好地学习了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对历史的兴趣在引导着她。对于这样的现象——某一个古人会吸引某些中国人去学习古典文化,我后来思考了很多,但再没有遇到过像她那样热爱某一个古人的人。

中国的进步也真是很快!1908年一名外国人(雷登)教古希腊语,但1921年已经有一名中国人(李荣芳,1887—1965)在燕京大学教古希伯来语,而古希伯来语比古希腊语更难懂,更难学。相对来说,中国人教古希腊语很晚,比如陈康先生(1902—1992)1940年才从德国回来,但他于1948年去了台湾,没能长期开设古希腊语的课程。

中国人对西方古典语言的接受能力为什么好像比不上别的国家(日本、韩国)呢?在2015年的日本,至少有五部拉丁语—日本语词典在网上可以买到,这五部词典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不是外国人编的,而在中国仍然没有一部比较厚的、可以买到的拉丁语—汉语词典,这是为什么?在我的眼中,这样的情况是一种“国耻”。司徒雷登,你的精神可嘉,你愿意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欧洲文明的根底,为了这个目标,你奉献出自己的时间,辛辛苦苦地编写古希腊语教程和古希腊语汉语英语词典,谢谢你的好榜样!虽然你感觉上是杭州人,更喜欢西湖和南方的茶,但你对北京的教育界也有很大的贡献,如果我是北京市长,我将会给你立一座纪念碑,并把北京大学内的某一条街改名为“雷登街”。北京是礼仪之邦,这里的人不会忘记你,不会忘恩负义,我们还会学习标准的古希腊语,向你说声“charin soi agomen”(我们向你表示感谢)。

在杭州的“天水堂”后面的“耶稣弄”有司徒雷登的像和碑,碑文如下:“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出生于杭州耶稣弄,童年即在这条小巷度过,1887年返美读书,1904年大学毕业后重回杭州传教,办学,参与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入金陵神学院任教;1919年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校长、教务长,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在美国去世,著有《司徒雷登日记》&&”但这里没有提到他在古希腊语教学方面的贡献和著作!如果立一座新碑就不应该忽略这些,可能他是全国最早系统并长期提供古希腊语课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