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赛跑者总是以优雅的节奏,流畅地跑着,就像内燃机引擎一样。
他们不像蹦蹦跳跳的慢跑者,不浪费体力,也不和马路奋战。
这些人就像在马路上流动一样,而且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奔流。
——亨特·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
不管你是一位正在追求卓越表现的经验丰富的跑者,或只是刚接触这项美妙运动的新手,在开始练习“姿势跑步法”之前,我都会建议你先去试着做个简单的测试。这项测试只会占用你周末早晨几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已,绝对免费,不花你一毛钱。
首先,锁定你家附近的一场跑步比赛,不用太长,5公里或10公里就足够了。不是要你去比赛,而是要你当一个观众。在这项测试中,你既不需计时表,也用不到比赛发的选手简历册,你只要用你的眼睛与耳朵就可以了。你将测试一个被广为认可的理论:世上并不存在一种正确的跑法。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跑法也就各有不同。事实上,这个理论又衍生出一些变形理论,甚至认为试图修正“与生俱来”的跑步动作,一定会导致受伤或成绩退步。
在比赛开始之前,先站在离起跑线半英里远(约800米)的地方,这是一些太早抢头冲刺的选手逐渐落后,“有实力”的跑者呈现领先态势的地方。当领先选手接近你时,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观察,注意他们非常有效率的动作,以及脸上呈现一种平和,犹如禅定般专注的表情。
当领先方阵来到你所在的位置时,你可以开始把注意力从“所见”转移到“所闻”。他们落下的脚步非常轻柔,轻柔到他们的呼吸声比脚步声还大些。接着继续听落后选手发出的声音。刚刚领先方阵以急速的步伐轻掠过你面前时,只听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相较之下,你应该更能听出落后选手脚步发出的沉重声了。而且比赛才进行了半英里,已经听得到落后选手更吃力的喘息声了,但最大的声音来自他们重踏地面的双脚(【图4.1】)。
本章一开始的引言引自美国著名记者亨特·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的著作《洛诺神的诅咒》(The Curse of Lono),他在描述檀香山马拉松实况的文字,鲜明描写出厉害的跑者与一般慢跑者的差别:
跑者们都是不同的。
他们之中很少有人能够流畅地跑,而且真正懂得高速快跑的人也不多。
跑得越慢的人,通常会发出越大的声音。
当定时器跳过四个数字,也就是比赛进行超过一小时之后,
赛道上会开始充满各种混乱而又嘈杂的声音。
跑者们原先脚步流畅的咝咝声,逐渐变质为——
由“脚掌不断拍打与撞击地面”所组成的黑暗巫婆汤①[1]。
将上述画面印在脑子里,然后移到离终点线四分之一英里(400米)处,这里离全力冲刺的终点还有一段距离,但可以从跑者的样子明显看出比赛结果。比赛刚开始时,我们的观察重点放在对比快与慢两群跑者。现在转到终点线前,领先方阵与落后方阵已经散开了,你可以好好观察个别跑者的跑步姿势。
你会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比赛过程中跑姿走样最轻微的选手,就是那些能赢得比赛的跑者。虽然他们的节奏也许有些不稳定,但你会发现他们还是很有效率地往前移动,面无表情,神情专注。跑步比赛的赢家,尽管用尽全力在比赛,但他们往往(或者说至少他们还在跑步状态时)不太会表现出比赛对他们的影响。
当后面的跑者陆续跑向终点线时,你会开始目睹各式各样的跑姿。各种狂乱的冲刺方式,比如胡乱摆动的手臂、蹒跚的脚步、扭动的身躯等。有些跑者很明显地以脚后跟着地,或是一路都以脚尖用力把身体往前推,而且这些跑者几乎都是面目狰狞地向终点跑去。
你可以从这次的测试中得出什么结论呢?当然我们不该期望有什么灵光乍现的顿悟,但我们现在可以很公道地说:比起差劲的跑者,最厉害的跑者每个跑步动作都很一致。你也可以说那些厉害的跑者似乎跑起来更有效率、更专注。但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次实际观察到的跑步模式的差异,你可以清楚人类并非天生就被赋予正确的跑步动作。为了跑得更好、更正确,接下来我们必须花些功夫才行。
①作者这里用“巫婆汤”来比喻比赛中跑者遇到撞墙期的痛苦感受。—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