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跑步生活.01 完结

作者:李赫 主编

起初是为了健康,后来则是为了寻找灵感,

茵茵用跑步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和创作,

从操场、住家附近,渐渐向外扩大路步范围,跑在陌生的街道,

观察陌生人的行为举止,挖掘不一样的故事

二月中旬的某个夜晚,气温15度,大雨滂沱。当大家躲在温暖的室内时,台湾科技大学总长200米的跑道上,隐约可见一人影闪动。是个女孩,她在夜晚的大雨中奔跑着。她失恋了吗?没有。受到什么打击?也不是。“那一天就觉得,一定要开始了,不能因为天气很冷就要改天,在大雨的操场上跑,整个操场都是我的!”

眼前的茵茵,皮肤白皙、外形甜美,安静不多话,说起话来轻声细语。这个轻柔到令人非常舒服的女孩,选择用“雨中夜奔”如此drama的方式,启动她的跑步实践。茵茵目前21岁,是设计系大学生,也是个热腾腾、刚出炉的年轻跑步初心者。正式的跑龄大约3个月,为什么跑?起初的理由很简单:健康。

第一次跑步就爱上了

茵茵自小饱受过敏之苦,医生告诉她,“运动”是治疗过敏的不二法门。原本她跳舞,从中学时的嘻哈舞、爵士舞到大学的现代舞,大约持续了六七年之久,过敏症状虽被控制住,但自从升上大三,校内活动、个人接活等外务增多,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使她不得不中断舞蹈,原本不太会发作的过敏,又开始重新找上门来。那么,有什么运动是能利用零碎时间,又不受地点与他人限制的呢?大概就是跑步了吧!但其实,她原本是讨厌跑步的。

“以前都有大队接力,虽然很想跟大家一起参加,但却没有办法,我都是跑最慢的那个……跑400米或800米时,会觉得身体好像快要坏掉了!所以就不喜欢跑步。”直到最近几个月,被台湾地区校园内那些竞技赛跑吓着的茵茵,才开始考虑要再度挑战跑步。结果,那个大雨的夜晚,她一跑,就是不间断的30分钟!跑步过程中既不会喘,也不会痛,即使那时已隔了好一阵子没运动,但跑完后茵茵所迎接的,不是无法承受的精疲力竭,而是达成目标后的舒畅感。

于是,她就爱上了。

梦见跑步,醒来很快乐

开始跑步之后,茵茵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从生理而言,气色变好、恼人过敏得到缓解;从心理而言,平时工作所导致的负面情绪,通过跑步获得释放。最神奇的一次经验是被梦中的跑步疗愈。

开始规律跑步的一个月后,茵茵因为工作上的人事问题被搞得灰心丧气,“结果有一天,我梦到在类似学校的地方跑步,越跑越高、越跑越高……在梦里的我跑得很快乐,醒来就真的觉得很快乐,确实有被疗愈的感觉!”她也说,如果没有路跑过,她应该不会有这种体验。

从路跑里找寻创作灵感

茵茵本来对于路跑有点抗拒,觉得外头车多路窄、险象环生,所以一开始只在运动场里跑。然而,有个原因改变了她的习惯——灵感。

就读设计系的茵茵,对于艺术有着强烈的爱好与使命,创作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找寻灵感就成了她首要的生活目标。她设法从生活每一秒钟的每一个细节里接收灵感,包括跑步的时候。对茵茵来说,在运动场里跑久了,就像是坐在重复播放着一部旧电影的影院里,轮回般接收同样的视觉影像,起初也许有些趣味,久了,就有了被困住的感觉。为了能确切感受这个城市、观察生活周遭的每一个角落,她开始路跑。有时是住家附近街道,更多时候则是台湾科技大学附近,以及温州街、台湾师范大学一带的街道。起初是为了健康而跑;至此,则是为了创作与拓展生活圈而跑。她喜欢跑在老房子旁,体会它们经时间淬炼出的韵味,或是跑到陌生的街道观察陌生人的行为举止,挖掘出不一样的故事。

“我不会特别在意每次跑了几公里。如果能在环境中找到一些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我跑步想要得到的。”每次路跑完,茵茵会把一些关键词记录下来,她正计划,日后要制作一本与跑步有关的文字绘画集。

美食,人生另一件重要大事

茵茵正就读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三年级,目前的校园生活就是上课、准备即将来到的设计周、接活赚赚经验与零用钱。她将运动与美食视为人生重要大事,不忙的时候,休闲兴趣是发掘各地早餐店好吃的烤花生奶油厚片,她同时借由跑步吃遍了台湾师范大学一带的豆花,其中最推荐“幸福豆花”。另外,茵茵也爱看电影,最爱法国新浪潮大师之一的导演艾里克·侯麦(Eric Rohmer)于1986年推出的《绿光》(Le Rayon vert)。然而,茵茵最特别的休闲(或说是生活目标),大概就是梦/听创作了吧。

一出生就喜欢画画

茵茵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在正式访问之前,我们请她填一些基本数据,数据到手后,我惊骇地发现,她芳龄21岁,跑龄竟有15年!意思是从6岁就开始跑了!?问起茵茵,她不好意思地笑着:“我以为跑龄是从生平第一次跑步那刻算起……”不知为何,听着听着突然觉得有意思了起来,这个小女孩所认定的理所当然,总有种回归原始的纯粹哲学存在。

也许是这样的纯粹,让茵茵成为天生的艺术家。如同许多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灵感往往是理所当然的进到她脑里,而非她刻意塑造。“我常常闭上眼睛,就听到很多声音,或是梦到些很奇怪、我原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记得,我就会拿纸把这些内容记下来,当成我的创作来源。”谈到这里,整个早秋咖啡的沙发包厢,好似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正当我担心她会不会如同草间弥生年轻时那样饱受“那些声音”之苦时,茵茵笑说,她听到的全都是正向的声音,而她也很享受这些信息。

说自己“一出生就喜欢画画”的她,偏好轮廓不明、线条暧昧模糊的艺术风格,欣赏的艺术家如日本的林靖子,或是台湾的何佳兴,皆以朦胧特色著称。然而她对自己决定的事情,却不容许有任何模糊地带:如同她跳舞,虽然个性安静内向,但在舞台上总是全力释放自己;如同她跑步,虽然才开始没多久,但会以专业跑者的心态努力实践;更如同她创作,纵使念了商业气息浓厚的设计系,却始终没放弃对纯艺术的寻求与坚持。

当聊到家人时,茵茵用很佩服的口吻向我诉说,她的母亲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自己的原则。在我看来,茵茵这样一个把创作当成生活目标的女孩,面对艺术与跑步时所展现出来的毅力与执着,就如同她口中那位富有原则的母亲一样,既温柔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