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朝野遗事 完结

作者:周简段 著

康有为与西湖船娘

杭州电视台曾为广大观众推出电视剧《西湖船娘》,

该剧写的是西子湖上船娘兰花的一段曲折爱情故事。当

然,这是含有虚构性的文艺创作。其实,在清末民初的西

湖船娘中,不仅有兰花其人,还有荷花、杏花,曾有“西

湖船娘三朵花”之誉。在袁世凯复辟称帝年代,南北军阀

官僚来游西湖,往往非要指定“三朵花”为他们划桨操舟

不可。一些文人墨客也对“三朵花”吟诗撰文,搞得相当

热闹。“西湖船娘”成了人们对西湖摇船姑娘的亲切称呼。

“西湖船娘三朵花”中,以第一码头的兰花和长桥

码头的荷花最为出色。兰花年方二八,娇媚轻盈,逗人

喜爱,名气很大。荷花虽然貌美,但年龄较大,不善交

际。杏花生在诸暨苎萝村,与西施同村,淳朴可爱,沉默

寡言。

当时的兰花与曾经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的维新领

袖,后来又成为保皇党首领的康有为有过一段白发红颜的

278

情事。

康有为协助张勋复辟活动失败后,晚年卜居杭州西湖

“一天园”(杭州人称“康庄”)。此园位于丁家山,三面

临湖,与北面孤山遥遥相对,有“小孤山”之称。这里林

木葱郁,风景秀丽,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蕉石鸣琴”就在

这山上。当时,康有为虽已隐居,但仍不时外出访友,出

门时常以西湖游船代步。居住南山的船工张阿毛和他妹妹

兰花看中了这位大主顾,巴结着为他划船。康有为在游船

上常常一边欣赏西湖山水,一边向兰花兄妹请教些西湖掌

故,慢慢地就厮混熟了。康有为对兰花逐渐钟情,感情日

增。这位兰花姑娘颇有几分惹人喜爱的稚气之美。而颐养

天年的康有为在“一天园”又不甘鳏居的寂寞,就将兰花

接过来作为贤内助。从此,这位湖上女变成了“山中人”。

康有为的这段西湖艳史当时曾轰动杭州城,大小报刊

争相登载。好事的杭州人本来将康有为尊称为“康圣人”,

而今兰花从一个普通西湖船娘一跃而为“圣人”贤内助,

于是有人在报上称兰花为“兰花圣母”。还说什么“一天

园”里梨花海棠相映成趣,且有白发红颜徜徉于西湖山水

之间,不知者误以为白发祖父携孙女共游西湖矣。

不过,康有为并不嫌弃这位西湖姑娘出身微贱,对她

真情相待。1927 年康有为逝世后,兰花矢志守节,隐居康

庄以报康有为相爱之情。后来康庄收归市府管理,兰花便

寄居康有为朋友郭庄主人那里,以后又移居上海。

279

“西湖船娘三朵花”中,以兰花境遇最佳。杏花操舟

不久也嫁人离开了杭州。荷花年纪最大,为人老实,后与

船工相爱,移居西湖茅家埠。该地为著名龙井茶产地,从

此她忙于种茶采茶了,春汛时节有时也执桨操舟。

280

伉俪情深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夫人李惠仙女土逝世后不久,曾为

文悼念。其中有句:

风雪蔽天,生人道尽,块然独坐,几不知人

间何世!哎!哀乐之感,凡在有情,其谁能免?

平日意态兴会淋漓的我,这时也嗒然气尽了。

悲痛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梁启超出名始于变法维新,继而宦海浮沉,晚年著书

讲学。其为政的功过早已多有评品;其文章的议论畅达、

感情奔放,亦为海内外同视,堪称一时之创;而他与夫人

伉俪情深,尤其为人所称道。

梁夫人李惠仙出身官宦人家,堪称大家闺秀。他们是

梁启超在京师会试时结的婚。梁启超会试落第后,李惠仙

随梁回到新会乡间。当时梁家十分清贫,但新夫人不以为

281

贫,奉箕帚,敬老人,与梁启超同甘共苦,相敬如宾。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政治流亡者的生

活是动荡的。不久,梁启超又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

当时,梁启超正是风华正茂、勃发有为之年。一次在檀岛

华侨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梁启超慷慨陈词,议论风生,为

他担任英语翻译的是当地的一位华侨何惠珍女士。梁启超

的演讲令闻者动容,而何小姐的翻译也流利畅达,获得阵

阵掌声。何小姐正当妙龄,而且仪态万千,席散后即向梁

启超表示了敬爱之情。

此后,梁启超离开檀岛到外埠演说时,因缺少翻译,

便想起何小姐来。当时,有的英文报纸对梁启超进行抨

击,他因不通英文也无从答辩。正值为难之际,他发现竟

有一位作者一再为文反驳,也不知作者为谁。这时,梁启

超的几位挚友都劝他与何小姐结合。在允许男人纳妾的当

时,这本来不足为奇,但是梁启超以为自己流亡异地,生

命毫无保障,与结发夫人尚且天各一方,哪能再连累何小

姐。后来,他获悉在报上著文为自己辩护的竟是何小姐,

益增对何的感激与敬慕。梁启超内心无法平静,但是他对

李惠仙的情爱是坦诚深挚的。于是,梁启超给远在日本的

夫人写信,详述了与何小姐相识的过程,并自白:

觉得心中时时刻刻有其人, 不知何故

也。……提笔详记其事,以告我所爱之惠仙,不

282

知惠仙闻此将笑我乎,抑恼我乎?

梁启超并将何小姐所赠小扇一把寄给夫人代为收藏。

这次经历是对梁启超与李惠仙夫妻之情的一次考验,最终

他们胜利了。

283

卢慕贞明大义支持孙中山

卢慕贞,广东香山县上恭都外茔乡(今珠海金鼎镇外

沙村)人,生于1867 年7 月30 日。其父卢耀显与孙中山的

大哥孙眉同为檀香山侨商。经亲友介绍,两家父母同意,

在孙眉的支持下,1885 年卢慕贞与孙中山结婚。其时孙中

山十九岁,卢慕贞十八岁。两人是过了门才相识,开始没

多少感情。经过一段时间,卢慕贞敬佩孙中山的才智、勤

奋和爱国精神,孙中山为卢慕贞的勤劳、贤淑所感动,两

人感情日深,生育了儿子孙科、长女孙娗、次女孙婉。

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卢慕贞在跟随孙中山游历大江南北的一段日子

里,常为不能襄助孙中山主理国家大事而内疚。特别是她

从小缠脚,走路不方便,觉得和孙中山在一起有损领袖的

形象,所以逐渐萌发了为孙中山另找一位贤内助的想法。

她常对孙中山的侍卫郑卓说:“我是乡下人,不识字,也不

懂英文,先生的事业我帮不了手。我缠着脚,连走路都不

284

方便,怎能帮得起先生呢?”初时,她劝孙中山纳妾,孙

中山不同意,说革命党人不兴那一套。后来,她便主动提

出与孙中山分手。卢慕贞善良、慈爱、深明大义,在孙中

山领导推翻清王朝的岁月里,她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照顾

孙中山的父母,抚养子女。他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年,卢慕

贞堪称贤妻良母的楷模。孙中山坚持要长期与卢慕贞生活

在一起,不同意离婚。

卢慕贞爱孙中山,又一心想支持他的事业,但孙中山

不同意离开她,她便采取了逐渐淡化孙中山对自己感情的

回避法。她借口照顾娘家母亲回到了娘家。孙中山几次托

人召卢慕贞会面,她总是找借口不肯前往。1913 年初,孙

中山游历日本,卢慕贞赶到日本,再次正式向孙中山提出

离婚。孙中山见她离意已定不可挽回,只得答应了她,正

式结束了婚姻关系。

卢慕贞与孙中山离婚后,仍然时刻关心孙中山。1914

年,宋庆龄继其姐宋蔼龄任孙中山的秘书。共同的志趣和

革命理想培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的婚事却遭到了宋

氏父母和孙中山周围部分人的反对。卢慕贞知道此事后,

立即托人写信给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请她成全孙宋两家

的婚事。此信在当时革命同志中传为美谈。孙中山与宋庆

龄结婚后,卢慕贞与宋庆龄的关系亦处得很好,总是以姐

妹相称。卢慕贞经常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继母。孙中山也

始终关怀卢慕贞。他与宋庆龄订婚时,仍写信征询了卢慕

285

贞的意见;对她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关照,不时托人送钱送

物,前往看望。孙中山回粤主持军政时,常抽空同宋庆龄

一起回乡看望卢慕贞,并在日理万机中经常写信问候。现

在翠亨中山纪念馆中保存的孙中山给卢慕贞的六封信,充

分表达了孙中山对卢慕贞的深情。

286

赛金花与魏斯灵

晚清名妓赛金花是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人物。她本为

苏州一贫家女,姓赵,原名灵飞。为生计所迫,入画舫陪

客应酬喝酒赏景。后嫁与状元洪钧为妾,陪洪出使德国、

俄国、荷兰与奥地利四国。洪死后,她为洪府弃逐,重

堕风尘,改名赛金花,往来皆达官贵人。因其常常女扮男

装,策舆驰骋,故人又称之为“赛二爷”。

李烈钧就任江西都督时,部下有一位叫魏斯灵的金溪

人。魏斯灵是光绪甲午年(1894)举人,后东渡日本入东

京中央大学攻读法政专业。1913 年李烈钧被袁世凯免职,

遂发动“湖口起义”。在“湖口起义”中魏斯灵为筹措粮

饷,往上海订购枪支弹药。起义失败,魏斯灵被袁世凯通

缉,逃至上海。魏斯在逃避军警追捕时误入赛金花寓所,

为赛金花所救。魏斯灵早闻赛金花在庚子年(1900)八国

联军侵占北京时,见侵略军烧杀掳掠极为残忍,曾说服在

德国时结识的联军统帅瓦德西整肃军纪,使北京居民少受

287

蹂躏。今又见其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掩护、治伤,确是位

侠骨柔肠的女子,不禁为之心动。赛金花亦从报刊上及与

友人晤谈中得知魏斯灵投身革命后诸多事迹,钦佩其为国

为民不顾牺牲的豪情壮志,今又见其坦率、诚挚,不失仁

人志士的风度,也为之倾倒。在十多天的接触中,双方从

相识、相亲、相爱,到山盟海誓。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

本,魏斯灵在国内也难以立足,伺机外逃。赛金花胆大心

细,先让一位假扮魏斯灵者走出家门,引开便衣密探。随

后魏化装成一老者,缓步而出,然后登上一辆人力黄包车

奔向码头,登上绕道香港去日本的轮船,脱离了险境。

1915 年12 月25 日,云南宣布独立,组成护国军。魏

斯灵在日本闻讯后,连日返回香港,进入云南,加入李烈

钧的第二军参与机要。此后数年,魏斯灵一直跟随李烈钧

在军中服务。

驻留上海的赛金花自魏斯灵走后,停止妓业,一直

等待魏斯灵回沪。后来两人重逢,悲喜交加,择日举行婚

礼,并请李烈钧证婚。由于民国要人出面为红遍京沪的赛

金花证婚,引起极大轰动。当时上海的社会名流、军政界

的头面人物和新贵们,以及各报记者纷纷前往祝贺和采

访,门前车水马龙,途为之塞。

赛金花结婚后改称“魏赵灵飞”。后魏斯灵任国务院

咨议,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北迁,定居北京。1921 年7

288

月,魏斯灵病逝,赛金花又一次遭受丧夫之痛,并被迫离

开魏家。此后,赛金花贫困潦倒,破屋坚守,于1936 年

12 月4 日病逝,结束了她大荣大辱、大富大贫、大贵大贱

的一生,终年六十五岁。

289

袁世凯骗娶李公主

光绪二十年(1894),李鸿章推荐袁世凯驻高丽(朝鲜)

汉城做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

有一天韩王李熙问袁世凯:“阁下多大年纪?”答:

“三十五岁。”问:“为何没有把家属带来?”答:“尚未娶

妻。”问:“而立之年,何以未娶妻?”答:“总没有合适的,

况且公务繁忙,没有工夫谈及此事。”

李熙对袁世凯说:“我的二女儿年方二十一岁,也是

找不到适合的驸马。”袁世凯说:“岂敢高攀?”韩王说:

“不然,倘阁下不弃,愿阁下前来宫中玩耍。不但我欢迎,

二女儿早已闻阁下大名,必然也欢迎!”袁世凯对女人是

个好“猎手”。自此,他和韩王妃及二公主热乎得如同一家

人。韩王和王妃也纵容女儿同袁世凯打得火热,如胶似漆。

从韩王李熙跟袁世凯提议这件婚事起,时间不到百

日,袁世凯和二公主便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大典。结婚时还

有两名陪嫁:一名是王妃的妹妹金氏,一名是贵族吴氏。

290

袁世凯走了桃花运,喜不自禁,真是一箭三雕呀。

一年后,二公主、金氏、吴氏随着袁世凯奉朝廷之命

回国。二公主这才发现,袁世凯十九岁时在家乡早已结婚

了,结发之妻就是于氏。而且袁世凯早年在苏州嫖妓,同

妓女沈氏又搞得火热,后用二百两银子为沈氏赎身,纳她

为妾。

韩王李熙之女到了袁世凯家位居第二姨太太,陪嫁过

来的韩王妃之妹金氏和贵族吴氏分别为第三和第四位姨太

太。她们身居异国,在袁世凯的强权之下常常抱头痛哭。

一次痛哭时被袁世凯发现,袁猛然举起身带的指挥刀说:

“你们想回国,我就宰了你们。”吓得三人跪在地上求饶。

袁世凯说:“你们的国家已然被日本人占据了。如果你们回

国,日本人不杀了你们,也会被千百个日本兵轮奸。”三

人吓得异口同声说:“禀报大人,我们不回去了。”

袁世凯心想,这招还真灵,便转怒为喜。以后改变策

略与三美人同床共枕。日久天长,这李氏给袁世凯生了二

女四男,金氏给袁世凯生了二男二女,吴氏给袁世凯生了

二女一男。

1913 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中秋节,于氏分别把各

房的姨太太请来,对她们说:“今晚大人可高兴了,八月

十五吃个团圆饭。”说着只见丫鬟们端上元宵来。袁世凯

一见就说:“他妈的,偏偏叫元宵,不知哪个朝代传下来

的。”大姨太太沈氏说:“元宵者,袁消也。外边卖元宵的

291

都叫汤元了。”袁世凯的二姨太太李氏想起当年袁世凯欺

骗父亲说没有结婚的事,恨恨地想:你这袁世凯早就应当

“袁消”了。

果然,未过一百天,袁世凯就“消亡”了。

292

梨园女杰拒当总统夫人

刘凤玮,天津人,自幼学戏,专攻老生。由于她嗓音

洪亮,风姿翩翩,唱到十七八岁便轰动京津,因此被天津

老乡、袁世凯手下实力人物曹锟看中。

这位曹三爷家中已有三房妻室,现要娶刘凤玮当第

四夫人。刘凤玮出身贫寒,面对这个大军阀的淫威一口回

绝。谁知曹锟并不死心,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刘

凤玮的母亲是个胆小怕事的本分人,便对媒人说,曹三爷

若真有诚意,得下龙凤帖子,用八抬大轿,明媒正娶才

行。曹锟一口应允。就这样,母女俩相抱大哭一场,刘凤

玮被抬进曹家。

刘凤玮在曹家虽然备受恩宠,但与这个家庭的官场作

风格格不入。好在曹锟大大咧咧,除不许她登台唱戏外,

其他事全不计较,所以她也就比较安定地过了下来,还为

曹锟生了两个孩子。

袁世凯死后,曹锟成为直系领袖人物。他开始大肆拉

293

拢各派议员,为自己上台作准备。1923 年6 月,曹锟迫使

总理张绍曾辞职,又对总统黎元洪逼宫夺印,形成事实上

的军事政变。然后在甘石桥成立议员俱乐部,很快云集议

员五百多名,达到了法定人数。他给议员发出支票,普通

票额每张五千元,特殊票每张一万元。在军警戒备森严的

“总统选举”中,曹锟以四百八十票当选为“大总统”。据

说他为当总统共花贿款一千三百五十六万元,成为历史上

有名的“贿选总统”。

按说,刘凤玮会因此事而更加尊荣起来,谁知这位梨

园女杰偏不稀罕这“总统夫人”的美名,说什么也不肯伴

驾入室。她从戏词里知道,凡是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官都

不会有好下场,并认为花钱买的总统是一种羞耻。为此,

她和曹锟冲撞起来,最后一怒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天津老

家。临行前,她对曹锟说:赶明儿你好了,咱不眼热,你

倒霉了,也别来找我。曹锟笑道:我老曹一根枪杆打天下,

咋会有向你求情的日子?

谁知曹锟说这话还不到一年,就真倒霉了。第二次

直奉战争爆发,他的部下冯玉祥倒戈政变,他一下子沦为

阶下囚。直到张作霖打败冯玉祥后才被放出,一年后回到

天津。

曹锟到天津后贫病交加,最后终于忍耐不住,偷偷给

刘凤玮写信哀诉苦衷。刘凤玮本来抱定主意不再见曹锟,

但此时见他如此凄惨,又动了恻隐之心。她亲自把曹锟接

294

到家中,为他求医治病,守在床边悉心照料,感动得曹

锟老泪纵横。他说:真想不到你还这样待我,想想真后悔

啊。刘凤玮开导他,劝他不要再涉足政坛,更不能丢掉民

族尊严去当汉奸。她的苦心还真保全了曹锟的一点晚节。

在“七七”事变后的一天,曹锟的老部下、河北日伪省长

高凌霨来劝说曹锟出山为日本人办事时,曹锟忽地坐起,

大声吼道:“你给我滚出去,以后再不许登我曹家的门!”

直把“高省长”吓得脸色发白,浑身打哆嗦。刘凤玮夸奖

他说:“曹三爷啊,你一辈子就这两句话给咱天津父老兄

弟挣脸啦!”

295

张勋复辟拒妻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张勋

的军队被编为武卫前军。为了表示效忠清朝,张勋的军队

一直保留着辫子,被称为“辫子军”。

1917 年6 月,张勋以应黎元洪电召调解黎元洪、段祺

瑞的矛盾为名,率三千“辫子军”北上入京。张勋入京

后,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

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 月1 日撵走黎元洪,拥

溥仪复辟帝位,仍称为宣统。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

隶总督、北洋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就是史家所

称的“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

张勋一生效忠清室,常对人说:“我在前清受恩深重,

君恩难忘。”他始终留着那条“意义深长”的辫子,而且

见客时还要行前朝的跪拜大礼。

张勋不忘清室,导演了十一天的“丁巳复辟”丑剧,

这已是尽人皆知事。但关于张勋的元配夫人曹琴屡谏其改

296

弦易辙、拥护共和的史实,却鲜为人知。

曹琴端正贤淑、慷慨淳朴、乐善好施,不仅是张勋的

贤内助,而且在政治上也比较开明,富有卓识。可惜张勋

刚愎自用,没有把她的许多忠言听进去。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迫发布诏书,宣告宣统皇帝

退位。而不少皇室成员并不甘心清朝的灭亡,无时不在梦

想复辟。丁巳年上半年,身为长江巡阅使的张勋集合杨

度、康有为、万绳栻等主张帝制的人,加紧复辟活动。曹

琴觉察后,多次劝阻张勋:“民国又没有亏待你们,也没

有亏待清室人员,他们都已退位,你为何去死保,自讨

苦吃呢?”对于这些顺应历史潮流的忠告,张勋或置之不

理,或口是心非搪塞应付。据1918 年上海文艺编译社出

版的《复辟始末记》记载,张勋带领“辫子军”进入北京

时,曹氏又随行入京劝谏。张勋与康有为在公馆常密谋到

深夜,曹氏其时遣其子与婢仆执役于康前,名虽敬之,实

则监听之。“及议竟,张勋退入内室,曹氏率其子女及张

宠妾,跪于张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遭张勋斥责。

曹氏知张勋之意无法逆转,于是私自派靠得住的堂侄

张肇通,持三十万两银票,往广州拜访孙中山先生。一方

面以此举支持国民革命,另一方面为张勋铤而走险的行为

及子孙后代留条后路。

297

顾维钧的四位夫人

外交界耆宿顾维钧博士于1988 年11 月14 日晚在美国

纽约逝世,终年九十八岁。他是中国最资深的一位外交

家,也是北洋政府时代的显要人物之一。

顾维钧出任阁员,是自1922 年黎元洪总统任内开始

的。是年春,黎先任顾为财政讨论委员会委员长。7 月,

颜惠庆内阁辞职,8 月5 日发表唐绍仪组阁令,由顾维钧

出掌外交。从此,顾维钧宦海游弋,五十年始终位居要

津。但是顾维钧一生婚姻一波三折,先后结过四次婚。

顾维钧是上海嘉定人,幼年遵父母之命,与乡人某医

生之女订下婚约。1908 年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顾

维钧,奉母命回乡完婚。结婚后新妇随顾赴美。因新妇不

谙外语,更不习惯国外的生活,不久双方同意离异。

1912 年,顾维钧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国际法学博士学位

后回国。时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对顾倍加赏识,向袁世凯

极力推荐,被任为总统府秘书。凡袁世凯接见讲英语之外

298

宾,皆由顾担任翻译。唐爱其才华,特以精通外语之长女

与顾为婚。顾字少川,唐亦字少川,翁婿同名,一时传为

佳话。

1915 年,唐氏夫人随同顾维钧放洋。同年生育一子,

即顾之长公子、现在美国年已古稀之顾德昌也。顾唐之间

感情弥笃。唐不幸于1918 年生育第二个孩子时患病去世。

当时顾方而立之年,为孩子失去慈母深感悲伤。

1920 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并担任

国际联盟行政理事。时号称“亚洲糖业大王”之华侨富商

黄仲涵的夫人正因夫妻失和,携带次女蕙兰旅居英伦。经

黄钟涵在法国之长女从中周旋,顾维钧与蕙兰在巴黎的宴

会上相识。二人一见钟情,于10 月21 日在伦敦结婚。因

翌日国联行政开幕,新郎新娘在日内瓦的卧车上度过新婚

之夜。黄家豪富,陪嫁甚丰。顾维钧与这位珠光宝气、娇

生惯养之夫人虽有格格不入之处,但她精通数国语言,能

随顾周旋于国际间应付裕如。顾氏活跃政坛数十年,实得

黄夫人一臂之助也。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1956 年他

俩在美国竟效劳燕之分飞。黄蕙兰后来著有《没有不散的

宴席》一书,讲述与顾维钧的一段姻缘。

顾维钧最后一位夫人是严幼韵女士。严幼韵毕业于上

海复旦大学,当年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是复旦大学的校

花。1929 年与外交官杨光结婚。1942 年杨光因拒绝为日

军募款而被杀害,严幼韵带着三个女儿坚强地生活。1959

299

年,严幼韵与顾维钧结婚。婚后两人琴瑟合鸣,相亲相

爱。到顾维钧去世,两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六年。

300

陈独秀的婚恋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

者。1915 后,他先后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

被誉为“思想界之明星”。他参与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和李大钊等一起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探讨成立中国共产

党等问题。在1921 年中共“一大”会议上,陈独秀被选

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此后便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央领导岗

位,直到大革命失败为止。但中间也有过一次误会,那就

是1925 年底,他曾一度神秘失踪,时间约两个月。当时

中央焦急万分,后来证实只是一场婚外恋导致罢了。

陈独秀十八岁时由父母包办,在家乡和高晓岚结婚。

高晓岚出身豪富家庭,长相也不错,但目不识丁,又裹一

双小脚,和思想比较先进的陈独秀一直感情不和。辛亥革

命后,陈独秀提出离婚,但没有结果。而高晓岚的同父异

母妹妹高君曼,因长期和他们住在一起,又颇追求新潮,

粗读诗书,逐渐和姐夫陈独秀自由恋爱起来。后二人同

301

居,并生有一男一女,直到1925 年两人才正式分居。此

后,陈独秀另有红颜知己。与陈独秀关系十分密切的中央

工作人员郑超麟说:陈独秀和女医生施芝英很要好,但施

芝英已经结婚,和陈独秀幽会时,即住在郑超麟家中。就

在这个时候,陈独秀却突然失踪了,四处寻找毫无踪迹。

当时,张国焘、瞿秋白、彭述之等认为陈独秀很可能

是被上海的敌对势力暗杀了。张国焘竟哭着说:“老头子

本来可以做很大的官儿,没想到竟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当时国内形势十分复杂,北方冯玉祥和张作霖展开直奉大

战,南方国民政府内部斗争也日益尖锐。1926 年初,共产

国际电告中共中央,主张将总部迁到北京,不少难题有待

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却突然不见了,真是群龙无

首,束手无策。

正当中央不知所措,准备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时,陈

独秀却在上海出现了。来电称因病住了医院,由一女伴服

侍,不久将出院恢复工作,有事可由秘书任作民前往联

系。当大家知道陈独秀只是因搞婚外恋而失踪后,禁不住

议论纷纷。但此女友究竟是谁,却始终是一个谜。

五十年后的1978 年,有两个年轻人向有关方面反映,

其外祖母施芝英于1973 年病故前告诉他们,她就是当年

陈独秀“失踪”时的婚外恋人。这正好和当时郑超麟所说

的情况相吻合。他们是1926 年3 月分手的。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隐瞒自己的身份,和上海烟厂

302

的青年女工潘兰珍结合。虽然两人年龄相差二十九岁,但

感情尚好。直到陈独秀因托派案被捕入狱时,潘兰珍才知

道丈夫原来是共产党的前总书记。她在监狱附近租了一间

小屋居住,以便就近照顾陈独秀。陈独秀流寓四川时贫病

交加,潘兰珍一直追随照顾,直至他去世。

303

胡适的婚姻

1904 年1 月,胡适十四岁,胡母按家乡的风俗习惯,

为他订了一门亲事。未婚妻江冬秀是旌德县江村人,与胡

适家相距四十里,比胡适大几个月,彼此均未见过面。

1917 年7 月,胡适结束了在美国的七年留学生活,回

到上海。接着,他又回到安徽绩溪老家看望分别了十一年

的老母。家人团聚,自有说不尽的天伦之乐。

回家之后,胡适还去看望了江冬秀。因传闻胡适在

海外已有女朋友,江冬秀躲在里屋不肯出来,最后终未得

见。一个月后,胡适便离开家乡,8 月就任北京大学哲学

系教授,兼教英文课。

虽未见面,胡适仍然从母亲处知道江冬秀在家履行

儿媳“职责”的情况。胡适后来回忆说:“绩溪是个小地

方,家家户户都是自己操作的。我的太太是山那边人,有

田地,家里有用人,什么东西都不要自己动手。那时我在

美国,还没有结婚,江冬秀每年都要到绩溪住几个月,像

304

个童养媳一样。有一天在院子里扫地,一位亲戚问,为什

么要自己扫地?她经这位亲戚一问,掉下眼泪来了,说这

里全家大小都做事,我怎么好意思不做事。后来江家知道

了,买了一个丫鬟给我母亲,意思是要替这位未来的媳妇

做事,但我母亲仍旧要她做事。”

是年寒假,胡适奉母命回家完婚。12 月30 日举行文

明婚礼,胡适穿的是西装礼服,戴礼帽,穿黑皮鞋;江冬

秀穿花袄、花裙。两人相对,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

胡适还发表了一通演讲。新婚期,胡适写了几首白话诗,

记闺房之情趣。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十三年没有见面的相思,于今完结,

把一桩桩的伤心旧事,从头细说,

你莫说你对不住我,

我也不说对不住你

——且牢牢记取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可见,虽然他们有过一点误会,但话明气消,新婚蜜

月期是相亲相爱的。

次年1 月胡适返京,江冬秀仍留在老家侍奉胡母。

1918 年夏,胡母怕儿子在外独居岑寂,即命江冬秀到

北京陪伴。

从此以后,胡适夫妻生活在一起倒还美满幸福,然而

305

情趣很不一样,一个是农村旧式妇女,一个是留学生洋博

士新人物。尽管如此,但始终相爱,至老不渝。

306

郭沫若元配夫人张琼华

1912 年,郭沫若由父母包办,与张琼华女士结婚。由

于郭沫若对封建婚姻制度不满,婚后第五天便离家出走,

赴成都读书。直至1939 年父亲病重才回家探亲一次。

这期间,张琼华不断寄信给郭沫若,报告家中二老的

情况,并对他表示深切的思念。郭沫若虽然由衷地感激,

但因对她无爱情可言,所以从未回过信,至多在给父母

和兄弟姐妹的信中带上一笔而已。比如1915 年7 月20 日,

郭沫若在给兄弟翊昌的信中说:

八嫂(张琼华)来函亦读悉,愿弟为我传语,

道我无暇,不能另函,也不必另函,尚望好为我

侍奉父母也。

张琼华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她操持家务,孝敬公

婆,与姑嫂叔伯和睦相处,赢得全家的尊重和信赖。

307

郭沫若与安娜结合后,曾多次想写信与张琼华离婚。

可是考虑到这样做,一会太伤父母的心,二会逼得张自

杀,自己实在不愿担负这“杀戮无辜”的罪名,终于提笔

又止。可怜的张琼华默默地苦度着难熬的岁月。

1932 年春,郭母在弥留之际还放心不下这位贤惠的媳

妇,留下遗言:“他日八儿(郭沫若)归来,必善视吾张

氏媳,毋令失所。”

1939 年,郭沫若听说父亲卧病在床已久,才决心告假

探亲。回家后见老人由张琼华悉心侍奉,家中一切井然有

序,尽管对张氏没有爱情,但仍当着父亲的面对她表示了

感谢。

同年7 月,郭沫若偕于立群,怀抱刚出生三个月的儿

子汉英回家奔丧,他们受到张琼华的多方照顾。张琼华不

仅让房子给他们住,而且在饮食方面给正在哺乳的于立群

特殊照顾。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张琼华的一切生活费用全由郭

沫若供给。郭在张琼华心目中是偶像,是无比重要的精神

支柱。1978 年郭沫若逝世,家人瞒着张琼华,深怕她发生

意外。

1980 年6 月,这位慈祥而不幸的老人在人生舞台上度

过了九十个春秋后,悄悄地告别了人世。

308

李宗仁钟情西山茶

笔者在故事片《血战台儿庄》中看到李宗仁细细品

尝乳泉春(桂平西山茶)的镜头时,不禁感慨系之。李宗

仁与桂平西山茶结下的不解之缘,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

史了。

1923 年10 月,李宗仁率部由玉林进驻桂平,赶走了

陆云高,成为桂平的“主人”。他早就听说,离县城不远

有座闻名全国的西山,山上有乳泉水泡制的西山茶。他驻

守桂平已一月有余,还没有登山品尝过呢!

这天,李宗仁乘着秋高气爽,约了祖籍桂平的水上警

察厅长郭凤岗一道游西山。也许是郭凤岗有意撮合李宗仁

与郭德洁的婚事,便设法让李宗仁在当年孙中山曾驻足过

的姚翁岩前的飞来石上与桂平城厢妙龄女子郭德洁相识,

让他们一边品尝西山茶,一边倾谈。

当李宗仁先生品尝了乳泉水泡制的西山茶后,清香

溢满舌尖,顿感心旷神怡,于是赞不绝口。更由于郭德洁

309

对西山茶颇有研究,深得李宗仁赏识。郭德洁讲了一个故

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位仙人来到桂平西山,在一块形

似棋盘的石上下棋、喝茶。一樵夫遇见,观棋入迷。仙人

便赏赠其三颗茶籽,谁知他失落在棋盘石旁,结果长出一

簇簇碧绿苍翠的茶树,后人称之“棋盘石茶”。史书《浔

州府志》载,桂平西山茶又称乳泉春、棋盘仙茗,为唐代

高僧手植,是佛家经营的绿茶上品。它叶嫩条细,色翠汤

清,具有味鲜、回甘、醇厚、滑口等特点。郭德洁还随口

吟咏道:“香蔽高岭不是花,乳泉新煮绿春茶。闲来愿得

杯常满,每倚亭台到日斜。”

李宗仁听得入了迷。他注视着眼前这位亭亭玉立的妙

龄少女,只见她身穿金色镶边紧身衣,外套大红罗裙,如

花似玉的粉脸,缀着一双宝玉般的慧眼,两颊绯红,如同

初绽的桃花……她思维敏捷,颇有才情。因此,李宗仁不

但钟情西山茶,更钟情这奇才女子郭德洁。

后来,李宗仁与郭德洁结为夫妇。战事稍闲,李宗仁

便游西山、品仙茗。此后,李宗仁称桂平为自己的发迹之

地,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

李宗仁每日必饮茶,而且必是西山茶。无论行军作战

到哪里,总也忘不了带上西山茶,并常以西山茶待客、赠

友。为点缀名山,便于品茗赏景,李宗仁于1924 年倡建

飞阁一座于西山姚翁岩之上,南京国民党政府主席谭延闿

题“飞阁”二字。

310

抗日战争的枪声打响之后,李宗仁率部北上抗日。在

台儿庄战役前夕,李宗仁饮着夫人郭德洁寄去的西山茶,

运筹帷幄,指挥了台儿庄战役,重创日本侵略者,给其嚣

张气焰以沉重打击。

311

冯玉祥喜逢佳偶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1882 年11 月6 日出身于河北青

县兴集镇。他十四岁入练军当兵,六年后又投袁世凯组建

的新军。

1921 年,冯玉祥率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入陕作战。因

战功卓著,其部扩编为十一师,冯玉祥任师长,不久又继

任陕西督军。第二年,直奉混战爆发,冯玉祥又率部大破

奉军,对整个战局的扭转起了重要作用。在与赵倜和鲍德

全郑州血战中,他又大败赵部。此役结束,冯玉祥被任命

为河南督军。到任后,他马上整饬军队,改编了两个补充

团和一个学兵团,接着又将这三个团扩大为三个混成旅。

他手中掌握着一个师三个混成旅的兵力,从此青云直上,

成了北洋军中有影响的人物。恰在此时,冯玉祥的原配夫

人因病去世,他遂成为名门闺秀追求的对象,做媒者挤破

了门槛。

当时,控制北洋政府的大军阀曹锟想招冯玉祥为婿。

312

冯玉祥出身贫寒,为人正直,生活简朴,向来不攀权贵。

因从不买曹锟的账,在当时腐败的官场中被人视为“怪

人”。当时,冯玉祥不了解曹家小姐的人品、才华,所以

迟迟未定。后来,曹家的千金闻知冯玉祥性格“异常”,

生活过于清苦,也不愿意嫁给这位“布衣将军”,曹锟只

得作罢。

冯玉祥择偶以德才为重,立志选一位同心同德、患难

与共的伴侣,所以择偶非常慎重。凡来求婚者必须当面考

问,亲自了解。一次,一位丽质小姐向冯玉祥求婚。冯玉

祥严肃地问她:“你为什么想和我结婚?”那位千金小姐

羞涩地小声回答:“因为你官大,和你结婚能成为官太太。”

冯玉祥闻言摇头而去。另一位俏丽千金向冯玉祥求婚,冯

玉祥又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为啥向我求婚呢?”这位千

金小姐细声细语地回答:“你是英雄,我爱慕英雄。”冯玉

祥二话没说,摆手而退。

后来经人介绍,冯玉祥结识了李德全。初次见面时,

冯玉祥仍直率地问:“你同我结婚的目的是什么?”李德全

对冯玉祥的性格、人品、爱好早有所闻,她不卑不亢、不

无幽默地回答:“乱世出英雄,也出恶魔,上帝怕你办坏

事,派我来监督你。”李德全的回答出人意料,使冯玉祥

大吃一惊。他敬佩地望了望端庄、文静、俊秀的李德全,

点了点头,心想:这位女子出口不凡,才华出众,一定是

胸怀大略的非等闲之辈。

313

冯玉祥与李德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相互多方了

解,冯玉祥认为李德全聪颖好学、知识渊博、温顺善良、

富有见识,是自己理想的伴侣;李德全认为冯玉祥智勇双

全、生活简朴、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是自己的如意郎

君。所以二人结为恩爱夫妻,相伴终生。

314

张作霖的“编外夫人”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一段近似荒唐的啼笑姻

缘。“东北王”张作霖“选美”错点“鸳鸯谱”,竟然选中

了一位瘸姑娘。堂堂张大帅为何偏要选一位瘸姑娘呢?说

来很有趣。

那还是张大帅发迹之初,当二十七师师长的时候。按

他当时的正式“编制”,除正房外,姨太太就有三房。可

他的部下营长汤二虎亦有三房姨太太,他这个师长怎么能

服气?

不过张大帅已非昔日绿林中人,而是有身份有地位

的官员了,选什么样的女人做妾,是不能乱来的。有人帮

他出主意,这次选美,可以由学校里选。这正合张将军

的意。

这时的东北已刮起了东洋西洋风,开设了中国第一

所女子中学。校长听说张大师长来学校选美,就将女学生

集中在操场上。刹那间操场上环佩丁当,脂香阵阵,佳丽

315

如云。张作霖在左右陪同下,转了一圈,觉得并没有出色

的,忽然发现教室的窗户上映着一个头影,心里就来了

气,疑心校方藏美不献。他朝窗子那边一指,吼道:“那

是谁家姑娘?如果有了主,我张作霖不做缺德事;没主嘛,

就是我的人了!今天晚了,明天我来接人!”说罢,扬长

而去。

等到花轿抬到家一看,张作霖傻眼了。这姑娘论面

容、身材没说的,就是一副高低腿,他这才明白了校长的

良苦用心。为了面子,他没把瘸姑娘送回娘家去,而是将

她塞在一栋小楼里。别的姨太太房里有的,瘸姑娘也一应

俱全。但直到他做“东北王”,也没在这里住过一夜。人

们只知道张大帅有五房姨太太,却不知道五房之外还有个

“编外夫人”。

可正是这位“编外夫人”,不仅影响了张作霖后半生

的政治态度,还救过他的命呢!那是他做“东北王”不

久,一天日本侵华司令部打来电话,要他去赴宴。在这之

前发生过一件大事:张的手下郭松龄倒戈,张作霖向日本

人求援才平息了这场叛乱。此次日本人召张赴宴,引起了

瘸姑娘的怀疑,她认为此次赴的是“鸿门宴”,便赶紧叫

来汤二虎,要他马上前往宴会,一旦日本人要大帅签字盖

章,必须如此这般对付。汤二虎听得连连点头,然后拔腿

追去。

汤二虎来到日军司令部,果然看到日军五六个头目围

316

着张大帅,逼他在一个文件上签字、盖章。张作霖不管怎

样还是个有气节的中国人,当然不愿签卖国条约,只好拖

延时间,说:“没印章怎行?”就在这时,汤二虎在门外大

喊一声:“大帅,您要印章吗?我给您带来啦!”边喊边往

大堂上闯。他闯进大厅,掏枪往日军司令头上一抵,杀气

腾腾地说:“快将大帅送回大帅府,不然叫你小鬼子头上

开花!”日本司令没办法,只好将张作霖送回大帅府。从

此,张大帅对瘸姑娘另眼看待,曾想提一提她的身份,让

她正式做自己的姨太太。瘸姑娘却说:“名分、金钱、地位

都是身外之物,如过眼烟云。我敬重大帅的民族气节,只

要多为百姓着想,本姑娘就不白来世上一遭!”

317

张学良与于凤至联姻

张学良的结发夫人于凤至是一位聪明贤惠、通晓大

义、决事果断的女性。多少年来,人们对地位悬殊的张、

于两家的联姻颇多议论。据笔者所知,他们两人的婚姻其

实是很偶然的。

于家祖籍在山东海阳县司马庄,祖上有人曾官至兵部

司马。因年荒至东北,在吉林怀德县郑家屯落脚,靠破车

起家,经营粮栈兼丝房的大买卖,字号叫“丰巨当”。为

避风险,家室全部迁居怀德县大泉眼村。

于凤至1897 年出生在大泉眼村。父亲于文斗是个开

明的生意人,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所以他把于凤至

和其他子女接到身边,设立学馆,请先生来教书。

当时东北很乱,有一股受沙俄操纵的蒙匪经常扰乱社

会。1908 年夏,奉天省督军徐世昌派当时奉天巡防营前路

统领张作霖进驻洮南府,追剿这股蒙匪。张作霖来到郑家

屯时,看到“丰巨当”粮栈院落整齐,就把他的临时剿匪

318

指挥所设在这里。于文斗的生意也常受到蒙匪的骚扰,故

对前来剿匪的“王师”特别欢迎,与张氏成了朋友,过从

甚密。

一天,于文斗请来一位占卦先生,给子女们算命,并

给每人写一份卦帖。刚算完卦,张作霖便进了门。闲谈时

他无意中翻阅卦帖,指着其中一个卦帖问,这可是凤至

的?于还未答,张又说,我手下有个人对阴阳八卦、麻衣

神相无所不通,让他再核对一下,然后就把于凤至的卦帖

拿走了。原来于凤至卦帖上的“凤命”引起了张氏的注意。

张作霖很迷信,认为“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天作

之合。他回去后又找下属认真地推算了一番,便下决心求

这门亲事。不出三日,张便托粮栈张杏天掌柜提亲,张、

于两家便由此联姻。于凤至读完私塾后,十七岁时由郑家

屯出嫁,是年张学良年方十五岁。

于凤至知书明理、贤淑大度,渐渐赢得了张学良的敬

重,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因于凤至年长,张学良一

向尊她为大姐。于氏家族中的人,在于凤至的推荐下,其

兄于凤诏任奉天铁路稽查处处长,其侄儿任县长。1921年,

于家老太太病故,张作霖派兵士护送,于凤至陪灵,从郑

家屯送至大泉眼祖坟地,仪式十分隆重,备极哀荣。

319

赵四小姐忠贞情

张学良将军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自震惊中

外的“西安事变”之后,即匿迹于政坛军界,过着与世隔

绝的孤寂生活。几十年来,竭尽心力陪伴他、照顾他、给

他宽慰欢乐者,乃赵四小姐也。

赵四小姐名赵一荻,又名绮霞。其父赵庆华在北洋

政府时代曾官至交通次长,生有六男四女。按男女分别

排行,女儿之中绮霞最小,排行第四,家里人常呼之为

赵四。

赵四小姐的童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当时的达

官显要如张作霖、朱启铃(北洋政府代总理)、赵庆华等

在天津均安有住所,同僚之间过从甚密,其子女间亦常聚

会嬉戏。因此,张学良与绮霞相识,渐成密友,感情日益

亲密起来。由于绮霞求学心切和对少帅爱慕情深,二人相

约,秘密去沈阳北陵同居,绮霞并在此入大学深造。这就

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绮霞失踪”传闻。其时,张学良已同

320

夫人于凤至结婚多年,并生有子女。为了家庭和睦,他向

绮霞提出,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是自己的秘书,对

中国人称为侍从小姐。绮霞遂有了秘书和赵四小姐的称

谓。赵庆华对女儿此举异常震怒,随即于报端发表声明,

与绮霞断绝父女关系。舆论压力亦属可畏,对此,绮霞毫

不动摇,除努力学习之外,与张学良度过了一段美好的

岁月。

1933 年,张学良下野,去英国、意大利作军事考察,

赵四小姐亦陪同前往,精心照料。“西安事变”前后,赵

四小姐一直在西安陪伴张学良。在这个历史转折时刻,协

助张将军做了不少事情。

1940 年,照料张学良生活的于凤至夫人健康日差,遂

出外就医。张学良提出要赵四小姐接替的要求获允。自

此,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相依为命,长期生活在一起。她竭

尽全力给将军以安慰和照顾。凡张学良需要的,她都陪着

做、跟着学,做到样样都会。张学良要用英语会话,她就

学英语;张学良要打网球、排球,她就陪着对打;张学良

要研究明史、写文章,她就为他购书、查找材料;张学良

喜欢文物古玩,她就帮着采购、鉴定和收藏。

据说,赵四小姐胸前最常挂的一条精致项链上,有一

粒红色的牙质心形链坠,内藏一张张学良的小像。她对将

军的爱慕和忠诚可窥一斑。

321

张治中的“夫人作证”

张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人。两岁时,由父母做

主,与洪女希厚(乳名小银子)“指腹为婚”。十九岁时与

洪希厚正式完婚。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由南京到上海,参加学生

军。后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不久正式升入保定

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毕业后,张治中正式步入军界。

进入黄埔军官学校执教、率入伍生总队参加平定刘杨叛乱

的战斗后,张治中受到校长蒋介石的器重,三十几岁就跻

身高级将领之列。

作为年轻将军之妻的洪希厚,其貌不扬,又没文化,

还有一双放大了的小脚,周围人都认为他们很不般配。有

的“好心”人还劝张“改组内阁”,重修婚谱。但张治中

不为所动,与洪希厚恩爱如常。

1928 年7 月,张治中奉蒋介石电召,中止欧洲留学,

经美国、日本返回上海,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

322

政厅厅长。旋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1929 年

5 月,升任该校教育长(校长蒋介石兼),主持校务。

张治中上任不久,发现军校学员经常三五成群游荡

秦淮河,逛妓院,宿春宫,灯红酒绿。为整饬校风,张治

中决定召开军校全体学员大会,请夫人洪希厚登座。在会

上,他指着貌不惊人、衣不压众的洪希厚高声对大家说:

“这就是我的夫人,她虽没有文化,但我爱她,结婚二十

年了,我从没嫌弃过她。”讲到此,台下一片寂静。张顿

了顿,接着又说:“论军衔,我比你们高;论薪饷,我比你

们多。可我从未寻花问柳,更没添房纳妾。这些,她可以

作证。”

话音刚落,台下惊奇、叫绝之声不绝于耳。“夫人作

证”一时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被传为美谈。此后,该校学

员的浪荡行为大有收敛。

张治中主持中央陆军军官军校十年,第六期至十四期

学生均受其教育。1936 年2 月,张治中奉命兼任京沪区警

备司令长官。9 月,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从1909 年与洪希厚结婚,到1969 年逝世,张治中与

夫人共同生活了整整六十年。他对夫人洪希厚忠贞不渝,

始终如一。作为高级将领的张治中,与夫人终生厮守,情

不二移,实属难得。

323

卫立煌的两任夫人

卫立煌,字俊如,于1892 年2 月16 日生于安徽省合

肥市东郊卫杨村。他十五岁从军,由孙中山先生的一名卫

兵,发迹为国民党“五虎将”之一,曾任第一、二战区司

令和中国远征军司令等职。在抗日战争中,因指挥忻口战

役而扬名,侵华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称他是“支

那虎将”。

1927 年3 月,卫立煌率十四师驻守镇江,师部占用了

镇江崇实女子学校部分校舍。每日车马往来,官兵进出,

吵吵嚷嚷,严重影响学生上课。加之,部分官兵乱拉、乱

用、随意损坏学校用具,使学校师生十分气愤。时任该校

校长的朱韵珩女士是个孤儿,自幼品行端正、聪明可爱,

在亲友的帮助下发愤读书,毕业于美国登威尔大学。朱韵

珩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美国留学期间,与宋美龄女士

结为好友。朱韵珩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为

了维护学校师生的利益,她愤然去找卫立煌。

324

朱校长见了卫立煌泰然自若、理直气壮,从教育兴国

的重大意义讲到军民关系的重要性,讲得头头是道、有理

有据。最后,她强烈要求卫立煌立即把部队撤出学校。卫

立煌面对这位慷慨陈词的青年女子开始不以为然,但很快

就被她说服了。他十分敬慕朱韵珩的学识和谈吐,当即道

歉,表示立即另找住处,尽快撤离学校。第二天,部队就

撤离了学校,并对损坏的物品照价赔偿。卫立煌为了表示

歉意,还特意邀请朱校长共进午餐。朱韵珩对这次交涉出

乎意料的顺利十分满意,同时,也对这位闻名沙场的战将

产生敬慕之情,于是欣然接受邀请。从此,二人结下了不

解之缘。

几天后,朱韵珩也备好饭菜,邀请卫立煌前来共餐,

以表答谢之情。你来我往,谈天说地,彼此产生了爱慕之

情。卫立煌已届而立之年,因忙于军务尚无妻室;朱韵珩

年过花信,因忙于教育事业尚未婚配。经过一番交往,是

年冬天二人结婚。

卫立煌幼年因家境衰败,只上过几年私塾,文化水

平不高,从军后深感文化不足,立志苦学不辍。朱韵珩受

过良好的现代教育,文化基础好,便主动帮助卫立煌学文

化、学外语、学现代科学知识,使卫立煌进步很快。二人

互相敬重,恩恩爱爱,1930 年长女道蕴出生。

抗战初期,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

席,驻守洛阳,因形势紧迫,朱韵珩住在四川成都。1939

325

年10月,卫立煌突然接到朱韵珩病逝的噩耗,当即号啕大

哭。他报请当局批准,立即赶回成都为爱妻料理丧事,以

尽夫妻之情。

卫立煌的继配夫人韩权华女士原籍天津,出身名门。

他们的结合,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韩家先人早年在天津从事海运事业,拥有船舶百艘,

往来于天津、营口、大连、烟台、龙口、宁波、上海、福

州、潮州、汕头和隔海的台湾,以及朝鲜、日本各口岸,

被称为“天成号韩家”,为天津富贾“八大家”之一。韩

权华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北京做过官。父亲韩伯鹏,名

耀曾,为候补道,作过直隶总督荣禄的文案,民国初年在

北洋政府国务院任咨议。韩权华有兄弟姐妹九人,她是七

小姐。

1942 年元旦,蒋介石和孔祥熙两家都在重庆邀请卫

立煌聚餐,卫立煌竟选择了孔府之宴。原来他是借孔祥熙

和宋霭龄夫妇之邀,趁机拜见当晚也去赴宴的孙夫人宋庆

龄。因为在广东时期,卫立煌曾当过孙中山先生的卫兵,

颇受宋庆龄的照顾。但为此遭到蒋的记恨,他的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职务不久即被撤消。

此后卫立煌在成都闲居。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韩权

华女士。韩权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 世纪30 年代初

到美国留学,专攻音乐史。后在赵元任创办的一所华侨学

校里任教。

326

1943 年,卫立煌复出,继陈诚之后在滇缅边境任远

征军司令长官。其时,卫立煌和韩权华已鱼雁往来一年多

了。1945 年,韩权华回国,6 月15 日两人在昆明结婚。

卫立煌借住在翠湖东路上卢汉的一座别墅里,这里距

西南联大很近。联大校长梅贻琦夫人是韩家五小姐咏华,

卫立煌从此也与梅校长相往来。

327

佟麟阁的“模范夫人”

西北军著名爱国将领佟麟阁的夫人彭静智,以勤劳、

简朴、贤德、孝翁尊姑闻名,被冯玉祥将军誉称为“模范

夫人”。

彭静智,河北省高阳县八果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1907 年与佟麟阁结婚。婚后不久,佟麟阁投笔从戎,到冯

玉祥的部队当哨兵。彭静智在家抚育子女、孝敬公婆。她

勤劳节俭、乐于助人,家里田里活计样样都行,乡亲们都

夸她是个好媳妇。

佟麟阁入伍后,因好学耐劳、善于练兵带兵,得到冯

玉祥的赏识,由哨兵旋为哨长,逐渐擢升,1925 年已晋升

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师长。这时,佟麟阁将彭静智接到部

队。彭静智当了军官太太,仍然保持农家女子的风尚,克

勤克俭,简衣节食,教养子女,照顾丈夫。她跟随佟麟阁

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她响应冯玉祥的号召,纺纱织布,

为将士做鞋、缝衣服,支援前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

328

团军总司令的冯玉祥称她是“模范夫人”,号召军官家属

向佟夫人学习。北伐战争时期,佟麟阁率十一师由陕西东

出潼关,进入河南,攻占洛阳、孟津后,在黑石关与奉军

展开激战。因敌军封锁,交通受阻,军饷不济,严重影响

到了战事的进展。彭静智不惧艰险,化装成村妇,机智勇

敢地穿越敌军封锁线,把军饷及时送到前线,解决了军队

急需,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因此,她深受将士的敬佩。

佟麟阁任高级将领后,依然过着粗茶淡饭的平民生

活。1932 年10 月,冯玉祥将军为了抗日,由山东泰安到

张家口找佟麟阁,磋商组织抗日同盟军事宜。当时佟麟阁

代察哈尔省主席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对冯玉祥将军的爱国

行动积极支持。彭静智十分了解冯玉祥,便以小米面窝窝

头、大萝卜咸菜招待。冯玉祥吃得十分香甜,高兴地说:

“你们做了大官,还不失农民本色,难能可贵。”

后来,彭静智把年老的公婆接到身边奉养,既尽儿

媳孝敬之情,又免得佟麟阁为二老挂心。佟麟阁常对子女

说:“我事业成就,一半归功于你们的母亲。”他还把夫人

的贤德撰拟成词,刻于手镯,赠予夫人:

瑞卿夫人,随我廿年,戎马颠簸,历尽艰

危。含辛茹苦,风雨同舟。尊老育幼,克勤克

俭。镌此数语,以志不忘。

329

“七七”事变时,佟麟阁将军指挥陆军第二十九军坚

持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彭静智怕公婆经受不住打

击,一直隐瞒佟将军牺牲之事。时间久了,二老每日倚门

望归,彭静智乃以佟将军之名,伪拟家书,念给公婆听,

以释其悬念。

330

吉鸿昌拜妻为师

吉鸿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治军有方,享有威

名。在生活中,他是一位贤德的丈夫。他诚心拜妻子胡学

英为师,在军中传为美谈。

胡学英,兰州女子师范毕业,文静善良,多才多艺,

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她受进步老师的影响,喜欢阅

读革命书籍,提倡妇女解放,反对妇女缠足及买卖婚姻。

1926 年,吉鸿昌率军驻防兰州,戎马倥偬,三十一岁

尚无妻室。吉军军纪严整,吉鸿昌又常做一些兴利除弊、为

国为民的好事,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当时芳龄二十二岁、

待字闺中的胡学英对吉鸿昌早有所闻,对他十分倾慕。后经

人介绍,二人相识。经过一段时间互助了解,双方都很满

意,不久结为恩爱夫妻。婚后,胡学英改名为胡红霞。

吉鸿昌幼年失学,常苦于知识不足,军务之暇自学

不辍。他对妻子胡红霞的才学十分钦佩,决心拜妻子为

师,学习古文、诗词、书法和音乐。开始,胡红霞连称不

331

敢当,后来见吉鸿昌态度十分诚恳,便自认为师了。有一

天,胡红霞进屋,见吉鸿昌正伏案苦学,暗自嫣然一笑,

装出一副严师的样子说:“孺子可教也!”吉鸿昌也以小学

生的样子说:“学生不才,承蒙恩师栽培!”胡红霞走到

跟前,认真地看着吉鸿昌写的文章说:“你进步很快呀!”

吉鸿昌开心地说:“若要会,跟着师傅睡,学生与恩师同

床共枕,随时点化,何愁顽石不开!”胡红霞亲昵地捶

了吉鸿昌一下说:“又瞎扯了,再多嘴我不教你了。”吉鸿

昌忙说:“学生不敢了,老师宽恕。”说罢,两人相视哈哈

大笑。

有一天,吉鸿昌的勤务兵交给胡红霞一封信,发信

地址是兰州,字迹似吉鸿昌所写。胡红霞心中纳闷,拆开

一看,果然是吉鸿昌写给自己的。信中汇报了他的学习收

获,并表达了对她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建议今后经常通

信,通过写信交流感情,提高写作水平。胡红霞立即写了

回信,同意吉鸿昌的建议,并赞扬了他刻苦自学的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敬佩和牵挂之情。从此,两人

无论生活在一起,还是暂时分离,都书信往来不断。写信

成了他们夫妻之间交流感情,互相勉励,甚至说悄悄话的

重要方式。同居一室,朝夕相见,而书信往来不绝,这成

为吉鸿昌亲朋好友中的又一美谈。

胡红霞认真细致地教,吉鸿昌一丝不苟地学,他的文

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夫妻感情也日渐深厚。“九一八”

332

事变后,吉鸿昌主张团结抗日,1933 年与冯玉祥将军在张

家口高举抗日大旗,组织抗日同盟军,英勇杀敌。

1944 年11 月,吉鸿昌在北平壮烈牺牲,胡红霞闻讯

痛不欲生。在入殓遗体时,胡红霞发现吉鸿昌贴身的小褂

口袋里有张字条,写道:“不要告诉我太太知道。不要厚

殓。”胡红霞看着吉鸿昌熟悉的笔迹,顿时昏厥过去。

333

韩复榘与“才女”高艺珍

韩复榘是河北省坝县人,自幼家贫。少年读书虽刻苦

用功,但天资欠佳,学无成。参军后,当了北洋陆军一名

士兵。1910 年参加冯玉祥等人发动的滦州起义有功,当上

团长,此后又升迁旅长、师长。至1927 年,韩复榘加入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当上了第六军军长兼第三方面军

总指挥,是冯玉祥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

当年,韩复榘的部队驻扎在天津杨柳青。杨柳青与他

的家乡坝县相去很近,他驻扎此地,可谓“衣锦荣归”,

其姻缘所成也在此时。

当时古文家高步瀛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大儒,也是坝县

的大绅士。韩衣锦还乡时,有人向韩和高建议:韩总指挥

今任要职,宜续弦以得贤内助。高老先生的千金小姐当为

韩最合适的配偶。高先生的爱女名叫高艺珍,平日秉承家

训,有良好之家教,是位才女。只因高女择婚甚苛,已到

二十八九岁尚未出嫁。好事者这么一说,真是英雄配美人

334

了,韩复榘当然很高兴,高先生也慨然应允。很快,韩、

高结为秦晋。高艺珍虽为才女,天赋亦佳,但对古文的兴

趣并不浓,而对北方流行的弹词书《再生缘》、《锦上花》、

《天雨花》无比喜爱。

后来韩复榘开庭审案,大部分皆由夫人枕边提示。结

婚不久,韩复榘做了河南省主席,继而又被选为国民政府

委员。这期间,高艺珍不断教他多投权门拉关系,多巴结

宋子文、孔祥熙等权要,与老上司冯玉祥划清界限。此策

果然奏效,蒋介石将韩复榘调任山东省主席,让他占了块

好地盘。

韩复榘官运亨通,对高艺珍更是言听计从,奉夫人

为最高秘书长,连官员任免也事先征求夫人意见。也可以

说,韩氏的施政决策,决定权操在高艺珍手中。高艺珍的

唯一希望是把丈夫调教成弹词书中那样的“英雄”和“清

官”。韩氏在山东被恭维成“韩青天”,自然多半是夫人枕

边陶冶之功。

抗战初期,韩复榘因丢失国土、贻误军情被处决。照

理,他家搜刮来的财产理应归公,可是高艺珍本事很大,

她戴孝前往收尸时,跑到冯玉祥那里长跪不起,一把鼻涕

一把泪地哭诉她一个未亡人带五个儿女无以为生的困苦。

冯玉祥那时是军委会副委员长兼华北战区总司令,权位仅

在蒋介石之下。他见高艺珍凄凄惶惶,于心不忍,尽管韩

复榘在“中原大战”中倒过自己的戈,但毕竟还是自己的

335

下级。冯玉祥叫高艺珍不必担心,财产全部归她。于是,

高艺珍把全部家产辗转运到香港,后来她也避居香港。

336

陶成章与孙晓云的婚恋

陶成章,浙江绍兴陶堰人,系光复会主要领导人之

一。周恩来称他为“浙江革命党魁”,鲁迅誉之为“革命

的真正实行家”,孙中山赞他“对革命有巨功”。陶成章与

夫人孙晓云的一段十分奇特的婚恋,则鲜为人知。

孙晓云,浙江上虞崧厦人,系辛亥革命时期的女革

命志士。因不满封建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在上海的

十里洋场,她先后认识了尹锐志、蔡元培、陈其美等革命

人士。

陶成章在蔡元培的资助下,于1902 年8 月东渡日本。

同年10月,孙晓云在陈其美的帮助下,亦赴日本求学。随

之,她结识了袭宝铨等留日学生中的骨干人物。之后,她

又通过袭宝铨的介绍,认识了陶成章。

1905 年8 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使孙晓云有缘与孙

中山等同盟会领导人相识。不久,她参加了同盟会,并担

任该会总部的联络工作。1907 年1 月,陶成章也加入了同

337

盟会。

没多久,他担任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兼

任同盟会浙江主盟人。这为陶成章与孙晓云之间互相了解

提供了便利条件。

1908 年夏,光复会和同盟会的一些人在革命斗争策略

和南洋募款问题上发生了龃龉,加之汪精卫以及一些保皇

党人从中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有扩大之势。陈其美原对

陶成章有成见,这时竟错误地认为陶成章要独树一帜,与

同盟会分庭抗礼,于是想方设法要控制住陶成章。经过一

番精心的谋划,陈其美等决定派孙晓云去陶成章身边执行

这一任务。就这样,孙晓云先加入了光复会,继而住进东

京光复会的机关所在地,以监视陶成章的行动。

孙晓云在与陶成章接触的过程中渐渐发现,陶成章

不但对革命事业赤胆忠诚,对同志真心实意,而且学识

渊博,生活俭朴,不谋私利。陶成章高尚的情操和非凡

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她,于是改变了对陶成章的看

法。孙晓云遂改变了陈其美定的行动计划,转向了相反的

方向——尽量沟通光复会和同盟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常向

两会成员作说服和解释工作,以促使双方尽快停止相互攻

击,重新团结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和思考,孙晓云终于决定:

不仅要在政治上赞同陶成章的革命主张,支持陶成章所从

事的革命活动,而且以身相许,作陶成章的终身伴侣。

338

陶成章和孙晓云于1909 年在东京结婚,他们的证婚

人是陶成章的好友、同乡周树人(鲁迅)。婚后,夫妻感

情弥笃,夫唱妇随。1911 年5 月,陶成章与孙晓云的爱子

陶珍于东京出生。

陶成章与孙晓云结成伉俪之后,陈其美等人控制陶成

章的图谋落空,不免恼羞成怒。后来,陶成章被刺殒命于

上海广慈医院,孙晓云携幼子陶珍隐姓埋名亡命上海滩。

339

烈妇曹庄

1989 年是同盟会首义烈士刘道一的夫人曹庄女士去世

八十周年。昔时闻烈妇事迹,尝不胜感慨,潸然落泪。今

将所闻记录于此,以资纪念。

曹庄女士,湖南长沙人,处士曹祖尧之女,自幼受

诗礼之训,性格开朗而刚强。稍长,就读于周南女校。适

刘道一在长沙修业学堂读书。在反清秘密活动中,二人相

识,情意日笃,终成伉俪。夫妻恩爱,窗前灯下常一同探

讨反清救国之道。曹庄善良贤淑,又善女工,深得翁姑喜

爱,妯娌间亦十分和睦。

1904 年,长沙起义失败,刘道一随兄揆一东渡日本留

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曹庄深明大义,变卖自己的环钗

首饰,以补其川资。此后,夫妻异地而心心相印,飞鸿不

断,相互勉励。刘道一尝在信中以鉴湖女侠秋瑾为范例,

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妇女也是革命力量”等语鼓励

妻子努力求学。曹庄不负夫望,重返周南女校读书,极其

340

刻苦,且以反清宣传为己任。

1906 年秋,刘道一受同盟会东京本部派遣,回湖南

组织武装起义。夫妻重逢,曹庄不避危险,全力协助刘道

一。刘道一被俘后,她又四方奔走营救。斯年12 月31 日,

刘道一壮烈牺牲于长沙浏阳门外,刘母收尸扶棺归葬于湘

潭狮子山。家人知曹庄深爱道一,为防不测,秘不以闻。

其嫂黄自珍曾有诗记其事云:

尸舆拼入草堂中,婶尚金钱卜吉凶。

不料曹庄与夫心神相通,一夕忽梦夫已大去,旦而

质问诸嫂,嫂不能隐,只得告之以实情。曹庄闻后一恸而

绝,愈时方苏,掩面长号,泪如泉涌,欲一死以殉夫。幸

得翁姑妯娌轮流劝慰、日夜防范,而终有转意,许以守

节,承继夫志,侍奉双亲。曹庄至孝,每闻翁姑哭声便强

忍泪水,勉装笑脸,登堂劝慰。然而话未出口,自己却先

大放悲声。

刘揆一夫妇为使弟媳节哀,以己子立为弟嗣,曹庄

亦很同意。然而夫仇未报,隐痛在心,悲愤之情,无可遏

抑。她常常一个人躲在幽室里,伴着如豆的孤灯,哀哀哭

泣。1909 年2 月5 日,曹庄终因悲伤过度而结束了年轻的

生命。其嫂黄自珍哭弟媳诗曰:

341

家家爆竹颂元日,正是娥媚死幽室。

曹庄死后,与刘道一同葬一处。民国元年,二人遗骨

合葬于长沙岳麓山爱晚亭畔。墓碑为谭延闿所题,上书:

“刘道一烈士、曹庄烈妇之墓”。据说该墓至今保存完好,

景仰祭奠者常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