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最近收听
最近阅读

广陵散 –中国狂士传 完结

作者:孟泽 徐炼

据说,楚王曾遗失良弓一把,众大臣要为楚王四处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拾之,何必再找?孔子听了,认为楚王的话不够通达,主张说,人失之,人拾之,何必再找?老子听了,仍不以为然,他说,失之,拾之,何必再找?

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它意在揭示某种绝对主义的悟觉要求。

阮籍有限的违俗与高度的自我意识,基于对生、死的同一性的体察,基于对圆满与亏缺、本真与自为的清醒的见识,基于对生命相对性的痛苦理解,选择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舍弃和觉悟的过程:“为无为而名不能累矣,事无事而世不能役也”,反叛逐渐丧失了社会内涵而呈现出日益强烈的哲学意味和虚无色彩。

在此基础上,以阮籍的脆弱与敏感,以他冷漠淡泊的外表下内心的拘谨和郁结,成就一个作为现实人生补偿的审美世界是必然的。

阮籍作有《东平赋》《亢父赋》《首阳赋》《清思赋》《猕猴赋》,文章绚丽,汪洋恣肆,与他现实生活中的窘迫与危机相颉颃。《咏怀诗》八十二首,是早期五言诗中的瑰宝,是魏晋诗坛的巨构。它们远没有建安诗甚至嵇康诗中的慷慨任气,没有“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汉末实录”般的社会写照,而闯入了诗歌艺术的本体世界,确立了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将可见的现实与赤裸裸的思想情绪蓄积于心灵,再以相对称的感性形式显示出来,以对抗短暂、卑琐、冗杂的世俗生涯。寒风玄云、旷野茫茫、堂上荆杞、清露凝霜、修竹射干等等,曲折地表达出他内心的躁狂及他所面对的世界的紊乱、颠倒、反常与慌乱。